对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理解和认识
(2015-08-29 19:10:40)
标签:
情感 |
一、主要修订内容:
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二、关于英语课程标准总目标、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的调整
看一级语言技能分级标准
1)
一级语言技能的“听做”要求中,将让学生能“根据指令做手工”的要求改为:“做动作;因为各地教学资源和条件不同,要求学生‘根据指令做手工’比较浪费时间,有点不具有可操作性。(略降)
2) 在“说唱”要求中减少要求学生能唱的歌曲歌谣的数量,从会唱15-20首减为能够唱10-15首英文歌曲和歌谣。(略降)
3)一级语言技能的“玩演”要求中,将“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改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进行简单的交际”。删除了表演歌曲、童话剧改为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略降)
4) 在一级语言技能的“读写”要求中,增加“能模仿范例写句子”的要求;(略升)
看二级目标中的五项分级标准
1.语言技能分级标准
1) 二级目标 “说”的要求中:“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略降)
增加“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略升)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改为“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略降)
2) 二级目标中“写”的要求“能模仿范例写句子”修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略升)
2) 二级语言技能的“玩演”要求:“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如《小红帽》等”改为“能表演简单的英语短剧”。(表达更清楚)
减少二级语言技能中要求学生能唱的歌曲歌谣的数量,从会唱30-40首英文歌曲和歌谣减为能够唱15-30首英文歌曲和歌谣。(略降)
2.语言知识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五方面。
(1)语音
从“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改为“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从强调语音知识转为语音能力。对要求学生了解的语音语调现象,明确提出了句子重读、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具体内容(这原是初中三级的要求,现在下放到小学二级目标中,由此可见,对我们小学语音要求、朗读要求有所提高)。对关注度很高的音标教学问题,此次修订仍未提出具体教学要求和建议。从过去十年实际情况看,音标教学很难完全绕开。既然课标不做具体要求,我们就不必过度教学,只要在语音板块让学生了解了解就行了。
(2)词汇
修订课标首次明确了小学阶段的词汇表,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423个核心词汇。这样,日常教学和评价检测就都有了更明确的依据。另外小学阶段还要学习接触300个左右的词,这些扩充的词,课标中未规定具体词表,我们根据教材来确定。词汇教学途径方面,修订课标强调要在具体语境中结合音、义、形进行教学。
(3)语法
原实验稿课标对语法教学无明确说明,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难把握。以至于出现两种倾向:有的认为小学不需要教语法,于是干脆不教;有的把教材中见到的语法现象都给学生讲,结果学生吃不消,导致厌学和分化。
修订课标明确了小学英语语法知识的范围,有五点:①名词的单复数形式;②主要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③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四种时态;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 ⑤简单句的基本形式。有了这个范围之后,小学语法教学就有了基本依据,有利于减少教学中的各种极端做法,就像我刚才所说,一是完全忽视语法,或者是把语法讲得太多太深等。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虽然修订课标圈定了小学语法教学的五项内容,但具体学哪些、学到什么程度,还得由我们自己来把握。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教语法也要以理解意义为主,捎带关注一下词和句的结构和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就可以了。不宜离开词句的意思、离开具体的语境,去孤立地讲结构形式的条条框框。那不叫语法教学,更不适合小学生。二是要控制内容的量和深度。不必在教材中见到所谓的“纲内语法”就一个都不放过。如果能把教材中出现较多的、学生较容易理解的、常用的语法现象,结合具体语境去学习理解掌握,那就很好了。确实需要分析讲解语法规则的时候,也要立足意义,点到为止,不宜搬出语法工具书,把很多不适合小学的内容拿出来给学生“加餐”,那样会导致孩子们“消化不良”。
(4)功能
修订后的条目数量有变化,功能由原来的6个调整为11个,增加了邀请、情感、喜好、建议、祝愿,实际要求变化并不大。
(5)话题
修订后的条目数量也有变化,话题由原来的13个调整为11个,删除了植物和玩具,实际要求变化也并不大。
3、对情感态度分级标准的调整
修订后的《标准》细化和丰富了二级的情感态度的标准,如:
1.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2.敢于开口 ,表达中不怕出错误;
3. 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
4.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
5.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
6.遇到困难时能大胆求助;
7.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增强祖国意识。
4、 学习策略分级标准的调整
在二级标准中补充了“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和归纳”;(原为“练习和实践”。还补充了“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以及“能够初步借助工具书学习英语”。)
5、
对文化意识分级标准的调整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也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对二级文化意识标准的调整主要是增加了: 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三、关于“任务型教学途径”和“教学评价”
修订后的《标准》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标倡导的教学途径更丰富多样,教学方法也更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
修订后的《标准》继续强调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评价的维度,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并增加和丰富了评价方法与案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