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制作、我快乐——缝制手提小包教学案例

(2011-05-11 08:53:33)
标签:

杂谈

[背景]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校培养出具有“多面手”的人才,以满足社会日新月异的需要。因此,根据我校提出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让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个性品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已成为教师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主题]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就有一条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抓住一个“精”字,突出一个“动”字,由教师单调地讲解变为学生动手操作,让我们的课堂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延伸在课外,从而进一步落实、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技术思维能力。课后实践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教学活动。

 [细节]

在备课时,我想到要让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老师首先自己要有作品展示给学生,因此我抽课余时间自己尝试着做了一个手提小包,另外也布置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备好上课所需的工具和材料等。再通过调查,了解孩子们对针线活几乎没有接触过,于是我要求学生在家中做好准备工作学生向家长学习两点:1、穿针引线。 2、 缝平针,缝回针,而且学会针脚匀称,整齐。

在教学《缝制手提小包》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手提小包来,你们说“漂亮不”?

生:好漂亮呀。

师:你们知道吗?这么精美的手提小包是老师自己缝制的,你们想为自己制作这样的小包吗?

生:想!

师:让老师来告诉你们怎么缝制吧,可以用碎花布或花格布来缝制解决。(出示我做好的小包,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缝制小包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讨论后小结:简单说是密封的,用布制作,既美观又实用。

教师表扬同学们善于观察,并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设计、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手提小包,并板书课题《缝制手提小包》。

二、教师讲解制作要领

(1)首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块大正方形的和三块小长方形的布,按自己想制作的尺寸剪裁,并剪一块挺一些厚一点的布做底布用,大小就是你打算做包的大小,从底布的一个角缝起,角度自己掌握,先正面缝平针,针脚要匀称,整齐,缝好后再翻过去,在反面再缝,在开口处缝上拉链,在拉链两端订上一根或两根挎带,一个漂亮的手提小包就可以做成了。别看这个小小的布包,它的作用可大啦!它不仅可以用来装零花钱,而且还可以装学习用具。同学们愿意试一试吗?顿时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愿意…”

(2)学生分五人小组制作。

于是老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让学生按照课前分好的小组开始制作。学生听了老师的要求后,都踊跃欲试,有的拿出剪刀、布、针线比划着、摆弄着,有的跑到别组“搞情报”,看别人怎么操作,然后再指导自己人制作,安静的教室顿时沸腾起来。过了一会儿,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了,原来是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第三小组在缝制过程中先没有正面缝,而是反面缝,翻过来后包的里面就露出线胚,不好看,第五组的同学缝的大一针,小一针的,不均匀。第八组的同学不是掉针就是掉线,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还有的同学不小心扎着了自己的手,疼得直叫唤。第二组的同学通过讨论,按老师的要求制作得很顺利,他们显得很老道,不仅包的里外缝得都很光滑、平整,而且针脚还很均匀,还自己设计了一个小蝴蝶结,准备订在小包的正面;还有第八组的同学特意制作了荷叶边,煞是好看。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协作,一个个漂亮的小包就做成功了,他们都欢呼雀跃,急于展示自己组的劳动成果。

三、展示、欣赏作品

老师让每组同学都把自己制作好的手提小包交上来,同学们分小组集体进行评价,让他们评出制作得最漂亮的,设计与众不同富有创新意义的。大家先是七嘴八舌的议论,然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最后评出班上学习最差的李欢负责制作的手提小包为最漂亮的,并给她所在的七小组成员每人奖励一个作业本,倡导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向李欢请教,进一步修改自己组的作品,日后还可以继续进行手工制作活动。

[问题]

怎样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开发学生大脑,集思广益,提高技术素养?

[结果]

《缝制手提小包》一课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观察、讨论,发现设计、制作的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准备的材料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分组进行尝试,学生在尝试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动脑,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交流信息,不断地改进,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反思]

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给我们为社会输送全面性人才搭建了教育平台,通过劳技课实施素质教育,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创新、转化工作,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劳动的喜悦,享受成功的快乐。

一、从欣赏入手,调动学生制作欲望。

老师首先给学生展示自己缝制的精美小包,让学生观赏,并且告诉学生是自己缝制的,它可以放零花钱和小物件,以激发他们想自己制作的愿望,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学生会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积极地去探索、去发现。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教师就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枯燥乏味的劳技课中。课的开始教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告诉学生这是自己最喜欢的小包,还让把学习缝制小包作为一种比赛,谁还会不感兴趣呢?

二、做中求异,发挥学生的潜能。

宽松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改的理念是要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必须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交流。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我们在上课时设计营造什么样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潜能的发挥。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我在课堂教学中指出这是老师最喜欢的东西,并提出学生可以向老师挑战,并可以赢得奖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挥,制作出千差万别的作品来。我认为只要我们放下了教师的架子,与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教师是为他们服务的,学生就更敢于展示自己,敢于标新立异。

三、“玩”中求趣,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劳技课教学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但它教育的主旨并非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上,它强调的是让学生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开启智慧,引发想象思维,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亲自尝试劳动知识的形成过程,训练其劳动技能,获得各种劳动成果。如本节课,我在巡视指导中不断地提供信息,启发思路,介绍方法和线索,组织学生交流信息。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手脑并用,不但在作品设计和制作步骤上千差万别,而且发现了许多好的捷径,让学生在体验中缝制小包。学生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具备了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形成技术意识,培养技术思维,提高技术能力,并懂得小包不仅可以买,更可以通过我们的双手做出来,既丰富我们的生活,使小手变灵巧,使头脑更聪明,又在动手实践中开发我们的智商,培养创新能力。

四、在“评”中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劳动成果的时候,那种喜悦,那种自豪溢于言表。这时教师要及时组织进行评价,既要看到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苦和累,又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喜悦。一个人有了劳动成果的时候,是他体验最深的时候。对成功的喜悦之情常常会冲淡对苦和累的感受。当然评价的形式很多,但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注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真心实意地肯定和鼓励学生。对于那些“学困生”,我们应当多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积极参与,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对于那些具有独特见解的,作品又有新意的学生,我们要通过肯定、赞扬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这样做会促使他们更加兴趣昂然,自觉地投入到下一次的探究性学习中去。当然,评价的指导作用也很重要。我们不仅要在学生应该掌握的重难点方面进行评价,帮助指导学生提高制作的质量和速度,还要指导他们大胆想象,努力创新、求异,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助改进。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就对学生及时地进行了评价。留心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于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如当我对我们班“学困生”李欢的表现投以赞许的目光和肯定的话语时,她神采飞扬,高兴的只差手舞足蹈。我想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她是多么成功,多么自豪。所以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发展的速度、特点,给与正确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机会,用心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大胆创新,为以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