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单元教材分析及各课时教学设计
(2016-09-08 20:41:48)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首案编写
一、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写0到10各数。
2.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并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入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是关键。由于学生的学前教育不同,差异很大,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编写的基本思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结合有趣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经历数的抽象过程。
2. 分层次设计,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3. 通过数数、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
四、 课时安排
内容
快乐的家园
玩具
小猫钓鱼
文具
快乐的午餐
动物乐园
第一课 可爱的校园
首案编写 牛月英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P2—P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在数数活动中,能数出1-10这10个数。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初步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学习需要有一些好习惯,如仔细看、认真听、积极想、大胆说。
2.通过找生活中的“数”和“形”的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养成教育训练点: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法学法
讲授法、示范法,小手指点,观察法、同桌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 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1)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把看到的用小棒数出来,使数学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数的过程,进一步建立数的概念。)
(2)集体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 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50张桌子,43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 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4.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布置学生实践活动
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1,
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小学,由“玩”向“学”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我们要引导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每天的每节课开始,坐姿、如何听讲、如何回答问题、如何倾听、如何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品等都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
第二课
快乐的家园
首案编写 牛月英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到10各数,并能用1到10表示物体的个数。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1到10各数表示物体的顺序。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表达,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1~10各数及符号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同一个数的不同含义。
养成教育训练点
逐渐培养认真听讲,学会思考的习惯。
教法学法
仔细观察法、示范法、同桌互相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学习1可以表示什么?
观察课本中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
在设计这一过程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乡村的田园风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1个萝卜、1筐萝卜、1个太阳、1座大山……)
说说1个萝卜和1筐萝卜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到1的地方?
把认识数1作为一个重点,引导学生“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也可以表示一捆、一把、一筐、一顿等。
2.学习2、3、4可以表示什么?
(1)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集体交流。
3.试一试
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4.练习
(1)连线。(找朋友)先让学生观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数一数,画一画。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书上是怎么来表示看到的数的?你能用自己喜欢的画画来表示吗?
(3)选同样的数。老师说清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自己完成。可以用两种方法,一是数出左边的数量,再从右边选出同样数量的物体圈上,二是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然后再圈起来。
5.小结: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1
第一,第二,第三……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已经能说出好多用“1”表示的数量,2,3,4,5也都说的非常好,“数”的都能描述,“量”的表述还需要加强练习。“几”和“第几”学生掌握的还行,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学生都要掌握比较困难,应让孩子多说,多交流。
第三课 玩
具
首案编写 牛月英
教学内容
教材P7—P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儿童喜欢的玩具,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正确读写各数。
2.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5这5个数的顺序。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数的过程,并及时将数的数写下来。
情感态度
学习用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物体数量,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训练点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并理解“5”以内各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5各数的书写。
教具准备
课件、玩具
教法学法
边数边写、描红、示范法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都有许多玩具吧?昨天老师让大家带自己喜欢的玩具,你们都带来了吗?(把自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
一、数一数,说一说
(1)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2)小组交流,你数出什么?是怎样数的?
(3)全班反馈。
(4)用图形表示每种玩具的个数,让学生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二、写数
师:这些数你会写吗?
师示范后学生练习。
实践练习
(1)写数:让学生自己写,同桌说说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2)数一数,画一画,写一写:学生弄清题意后自练。
(3)数一数,涂一途:知道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
(4)数一数,填一填:学生进一步体会序数的含义。
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板书设计
玩具
1
教学反思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握笔书写数字,对刚入学的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如何进行规范的书写,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给予示范,因此,当学生书写时,要多加指导,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第四课
小猫钓鱼
首案编写 牛月英
教学内容
P9——P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情景,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0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会正确书写“0”。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感知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含义。
情感态度
在认识“0”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观察法、类推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一条都没有怎么表示呢?
2.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用什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就用数字“0”来表示。0也是一个数。
(4)指导“0”的书写。教师要说清楚0的起笔和收笔,让学生知道0在田字格的位置。
3.进一步认识“0”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0”?这些0表示什么?
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教材呈现的内容。(温度计上也有0,用来表示温度的,0度是分界点,气温0度时,小朋友会感到很冷;直尺上的0表示起点,测量长度时从0开始。0的后面是1,2,…)(温度计上的0表示0度,尺子上的0表示从0开始。)
说一说: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0",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
4.练一练。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巩固0的写法)
(3)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题目,集体反馈,交流。
5.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计划回家后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0的认识)
3
0表示一个也没有,还表示起点,还表示分界。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服务于生活”的课改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了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从中渗透教育。在“0”的教学中,让学生来说写0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来评价同伴的作品,培养了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自己的意识。
当然,再好的设计也有缺憾,“如何真正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课堂焕发出生活的活力?”是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五课
文具
首案编写 牛月英
教学内容
P11——P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数一数、连一连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数出6到10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到10各数。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数量在6到1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6到10的顺序。
情感态度
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6到10各数。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8、9、10。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演示法、模仿、尝试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数感,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喜羊羊文具店开张了,你们想去看看都有什么文具吗?
生独立完成书上的数一数,连一连。集体校对。
2.讲故事
小白兔拔萝卜。第一天拔了6个,第二天拔了7个,第三天拔了8个,第四天9个,第5天10个。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小白兔这五天拔的数目分别表示出来?
生想出不同的方法,最后引出学习正确书写每个数字。
(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师示范写6到10各数。学生书空后,完成书上的描一描,写一写。
4.试一试
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6到10各数。初步体会1到10顺着数时,每次变大1个,倒着数时,每次变小1个,培养学生的数感。
5.练一练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3、5、7题让学生说一说。
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第6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6到10各数,并学会了如何正确书写,你能像老师一样说一说书写时分别需要注意什么吗?
板书设计
文具
6
教学反思
整节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以活动为主线,层层递进,让生活走进课堂,把评价和游戏带进课堂,使问题开放,教学形式开放、学习评价开放,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评价反思的时间。
第六课 快乐的午餐
首案编写 牛月英
教学内容
P14—P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体会一样多,多多少,少多少的含义,正确理解他们的意义。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使学生知道多几、少几表示什么。
情感态度
使学生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
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听讲习惯和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使学生知道一样多及多几,少几表示什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 小棒 、 圆片、花朵图片
教法学法
讲故事法、探究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借助小松鼠吃快乐的午餐这幅有趣的情境图,引出一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这三个概念。(进行拍手拍肩游戏游戏,1.师拍手,生拍肩。2.生拍肩,师拍手。)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通过游戏,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让学生体会一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含义。
生试着自己表达两种物体数量间的关系。
三种物体放在一块时,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谁最多,谁最少,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第1题,师示范1个后生独立完成剩下的.
2. 解释"正合适"的含义.生完成.
3. 生先思考,试着做一做,集体校对.
4. 先通过形象的画一画让学生直观体验比5多比8少,然后集体汇报。
课堂小结:
小松鼠带我们认识了”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小朋友能在家里找一找它吗?
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小兔和盘子一样多
小兔比勺子少
小兔比杯子多
教学反思
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原理设计了一系列的活泼有趣,符合一年级特点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一个又一个的游戏活动中,学生理解了“一样多”“多”“少”,体验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掌握了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同时注重学生引导学生如何逆向思维,例如,让学生说一说,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一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一样多”“多”“少”的例子等。
第七课 动物乐园
首案编写 牛月英
教学内容:
P16—1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情感态度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养成教育训练点
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比较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 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5只小白兔,3只小猴子,2只小鸟等)
2.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生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同样多、比多、比少。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比较小松鼠和篮子的个数,认识“=”。
学习=的书写,读法和用处。
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
2、认识“>”、“<”
(1)认识“>”。通过比较小白兔和胡萝卜的个数,引出谁比谁多,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2)写一写。
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
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大嘴向大数,小嘴巴向小数。)
3.说一说,填一填。
师分步引导学生完成。(让学生掌握一一对应的方法并进行比较。)
三、练习与拓展。
1.第1、2题,生独立完成。
2.第3题,填一填。对学生不同的答案应给与肯定。
3.生先思考,举手发言说一说题意,然后集体统一完成。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
4=4
4<5
3>2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做到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利用顺口溜“开口朝大数,尖角朝小数”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解决了学生记忆和使用符号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