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比的认识》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时教学设计
(2014-12-24 09:35:17)第六单元《比的认识》单元教学目标
首案编写者:李小军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尘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共12 课时
《生活中的比》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牛月英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
学具:每人一张学习卡。
教学流程:
一、直接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汇报:
生1:什么是比?
生2:学习比的意义?
生3:比的知识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
生4:比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学习,好吗?
二、
老师把淘气的照片带来了,大家请看,(出示图片A),(非常帅气吧),可淘气看了以下一张照片他不高兴了,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生齐答:想。
师出示余下的照片并提问。
师:后面的几张和第一张比,你觉得那几张更像第一张呢?那几张不像?
生观察后回答。
生:比较像,图C和图E一个太胖了,一个太瘦了。你们说的就是淘气生气的原因。
师:图B、图D和图A像,为什么?其他两张为什么不像?这到底和什么有关?你们先猜猜看。
生猜测。
生1:可能与长方形的长、宽有关系。
生2:与长方形的形状有关。
师:那大家的猜测究竟对不对呢?我们让数据来说话。现在我把这些照片放到方格纸上,(把图片逐渐隐去)。请大家看。
三、小组探究,初步感知
1. 验证:(点击课件,隐去照片,出示长方形的长与宽数据)。研究像或不像的图片与图A的长与宽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
(1) 请大家翻到111页,看图2,把每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写在学习卡上,自己先思考图B的长、宽与A的长、宽有什么关系,然后逐个研究。(一般把长方形中较长的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边叫长方形的宽。)
(2) 有想法后小组交流。
(3) 组长把你们组的发现记录下来,然后全班交流。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发现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所以他们比较像。
小组2:我们发现A的长是B的长的1/2,宽也是1/2,D的长是A的长的2倍,宽也是2倍。
小组3:我们发现A、B、D的宽都是长的2/3,所以他们比较像。
小组4:不像的两张照片,它们的长和宽都具有这样的关系,所以不像。
3.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现在我们来归纳一下怎样的照片像,怎样的照片不像?
师:A,B,D这三个图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或者说宽是长的2/3,具备这样特点的长方形都比较像。)
师:如果让你再画一个与A像的长方形,你能画出来吗?
生1:长方形的长18,宽12
生2:长方形的长15,宽10
生3:长方形的长1.5,宽1
……
四、建立模型,理解意义
1.自学课本,自己感知
那究竟什么是比?请大家翻开69页,仔细阅读“认一认”并完成以下任务。
学习卡的2题
(1)两个数_____
(2)6÷4=6︰4=1.5 ,
6︰4读作_____,6是比的_____,4是比的_____,
(3)
可以看出:6︰4_____4︰6(填=或≠)
2.补充内容:
师:17世纪,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号与除号有一种亲缘关系,而比号与除号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就成为了现在的比号。
边说边板书:
6÷4=6/4=
前项
3.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对照刚才的图形举例说说几比几,比如6比4,长方形的长是6,宽是4,长与宽的比就是6比4,它表示6÷4;谁知道4比6表示什么?
生:4比6表示长方形的宽与长的比是4比6
师:所以我们要记得4比6和6比4是不同的。
4. 用比的知识解释刚才比较像的理由。
师:刚才“像”的一组的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都是3比2,宽与长的比都是2比3。
5. 引入不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说的都是同类量的比,(什么是同类量?就是两个量要是长度都是长度,要是质量都是质量),其实还有不同类量的比。我们以前还学过速度和单价,你们记得吗?
生:记得。
速度等于什么?单价等于什么?
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单价等于总价除以数量。
师:今天我们也可以用比的知识来解释。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的70页。
6. 填一填,说一说
请把70页的表格补充完整。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速度,单价的认识。学了比以后,我们知道速度实际也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反过来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速度。像这样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
五、前后知识的联系
想一想,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先与同桌交流,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讨论:
1.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说明理由。
2.比值可以是哪些数?
3.今天我们学习的比与体育比赛中的比分一样吗?
(小组拿着学习卡一一汇报,统一答案)。
小组1:比的后项不能为0,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不能为0
小组2:因为分母不能为0,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
小组3:我们汇报比值,比值可以是分数,小数,还可以是整数。
小组4:我们组觉得今天学得比和体育比赛中的比不一样,体育比赛中的比分是两个队之间的分差,今天我们学的比是两个数的比,是除法。
小组5:我们有补充,体育比赛中比如6比0,比分可以为0,而我们今天学的比的后项不能为0。
小组6:我们觉得比分是算的两个数的差,比是两个数的相除。
六、假如你是“比”,你想说些什么?或者说你学到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比,两个数相除,也叫做两个数的比。
生2:我知道了比有前项、后项、比号,比值
生3:我还知道了比是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生4:我还知道了除法、分数和比是有密切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分数的分母;比号相当于除法的除号,分数的分数线;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分数的分数值。
师: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比,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比的知识等着大家去学习,我们下节课继续,下课。
附:学生学习卡
学生学习卡
一、利用附页111页的图2研究,图片“像”与“不像”究竟与长方形的长、宽有怎样的关系?(写在右下面)
A
B
C
D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学 69页的“认一认”,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两个数_____
(2)6÷4=6︰4=1.5 ,
6︰4读作_____,6是比的_____,4是比的_____,
(3)
可以看出:6︰4_____4︰6(填=或≠)
三、想一想,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先与同桌交流,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比
( |
分数
( |
除法
( |
前项 |
|
|
|
|
|
|
|
|
|
|
|
讨论:1.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说明理由。
2.比值可以是哪些数?
3.今天我们学习的比与体育比赛中的比分一样吗?
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晋城市实验小学
《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的效果是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对此,我在脑海里不知过了多少遍,一遍遍的梳理,一遍遍的否定,一次次的灵感出现,一遍遍的修改,才有了最后的比较满意的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比”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学生初步接触的知识,我主要是通过三个环节来教学的:
首先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比,在这个环节,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一组照片,看哪些照片比较“像”哪些“不像” 并猜猜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学生猜测后让学生验证,看看究竟与长方形的长、宽会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让学生把长方形的有关数据写下来,观察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先是让学生自己发现,有了初步想法后然后小组交流,大家汇报的非常好,找出了像与不像的道理,“像”的一组他们的长都是宽的1.5倍,“不像”的一组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再画一个和A比较像的长方形你能画出来吗?把这一知识拓展,让学生体会这一图形的共性。
其二,在认识什么是比,比的各部分的名称、读写法时,我让学生自学,自学完了完成学习卡上的第2题,这样他们自学有针对性,同时运用于题目中,并且在运用时渗透了6︰4和4︰6是不一样的,然后再运用刚学到的比的知识解决刚才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就是6︰4,而4︰6表示宽与长的比,二者是不能交换位置的。我觉得这是一个亮点。但在这个环节里,我觉得学生通过自学习得的知识是牢固的,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其三,在自学了比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对分数、除法作比较,而是让学生对照刚才的长方形,来再次说一说,A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6︰4,B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3︰2,C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3︰8,A长方形的长与B长方形的长比是6︰3等等,让学生体会比与我们创设的情境有这样的关系,也体会到比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比产生的必要性。这里由于本人的紧张,也由于课件晃眼,只顾看课件,学生说的不完整我都没听出来,太不应该了。
其四、当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了长方形的问题后顺理成章的总结,这都是长度单位间的比,我们把这样的比称为“同类量的比”,其实还有“不同类量的比”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速度和单价,你们还记得速度怎样求?单价怎样求?进而让学生计算谁的速度快?哪个单价高?通过计算,学生理解了速度实际就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单价是总价与数量的比,将比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紧扣了主题“生活中的比”。
其五,我以“假如你是‘比’”,你想说些什么?当我抛出这个问题时,学生有点不知所措,当我再次启发,也就是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才恍然大悟。看来没有用过的方法学生还需要适应。
其六,就是预设的让学生比较“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因为我觉得如果让学生真正理解“比”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个难点突破了,下节课学习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未尝不可。如果只让学生学习69页和70页的练一练,会显得对比的认识不够全面,因为仅仅是“同类量的比”,所以决定将“不同类量的比”也放在这节课中,这样先让学生建立起比的比较完整的概念,把分数、除法与比的比较放在下节课中。这就是我临时调整的原因。
教学反馈说明这样处理教材并安排教学,突出了重、难点,使学生精力集中,有充分的练习“消化”时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2.会求比值。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应用比。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比,比如说我们全班有53人,那么全班人数与老师人数的比就是53 :1。下面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比(出示幻灯片)
妈妈怎么做的?2杯香焦原汁加3杯牛奶就成了。那么香蕉原汁与牛奶的比什么?比值等于几?
(
(二)我是审判官:
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不对。因为小强身高单位是米,而爸爸的身高单位是厘米,单位不同不能这样写比。
师:对,单位不同的时候,写比要带上单位,或把单位化成相同的再写比。
师:刚才我们找出了生活中的比,并且会判断所写的比是否正确下面我们再来解悉生活中一些比表示什么意思?
(三)解释应用(出示课件)
生:这里的1 :160表示配制消毒餐饮具的消毒水需产品原液1份,水160份。
师:配这种消毒液如果产品原液2份,水要几份?
生:320份。
生:表示产品原液1份,水也1份。
师:1:2、1:3呢?
生:1:2表示产品原液1份,水2份,1:3表示产品原液1份,水3份。
生:1:2和1 :3也可以表示水是产品原液的2倍、3倍。
3.产品外包装纸上印有[规格]5ml :5mg表示什么?
生:表示这瓶容液容量为5毫升,重量为5毫克。
4.当比中的两个量单位不同时怎样写比(出示课件)
居里夫人提炼1 克镭用了 8 吨沥青。
师:镭和沥青的单位不同怎样写比呢?
生:像包装纸上印的一样带上单位来表示1克:8吨(课件显示)
师:如果我不想带单位又怎样表示它们的比呢?
生:把它们的单位化成相同:8吨=8000000克所以它们的比可以写成:居里夫人提炼镭和所用沥青的比是1 :8000000(课件显示)
(四)轻松的认识一些生活中的比《数学万花筒》
1.
标准的篮球场长和宽的比是28∶15
2. 人的脚长和身高的比约是1 :7;人的两手臂伸长的距离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1;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比大约是1:1 ……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再次学习,学生对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明白,“比”除了速度和时间等特殊的形式外,其他比必须是相同单位的,才能“比”,遇到不同单位比的时候要注意单位化成统一的。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
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
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
40:360
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
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10:90=1:9
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
二、化简比。
师: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
0.7:0.8
=0.7÷0.8
=7÷8
=7:8
完成书上“试一试”
化简下面各比。
15:21
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课本P73 第2题:连一连
在学生中开展比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课本P73 第1题: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1)写出四个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
2)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
3)还能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吗?
(1)(2)题自己独立完成;(3)题投球命中率同学讨论完成。
四、总结
师:同学们一起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化简比的呢?
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的。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化简比?或者说我们用化简比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比较,以“最简单的整数比”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化简比”。并初步感知化简比的方法,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验到知识的联系性。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化简比的理解,一方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化简比的结果还是一个比,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或区别:求比值就是求“商”,得到的是一个数,可以写成分数、小数,有时也能写成整数。而化简比则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可以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但是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数。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2.说说比的基本性质。
(一)求下列比的比值。
16∶20
(二)鞋厂生产的皮鞋,十月份生产双数与九月份生产双数的比是5∶4十月份生产了2000双,九月份生产了多少双?
二、化简比
出示化简比的三种类型:
1.整数与整数的比(40∶360);
2.小数与小数的比(0.7∶0.8);
3.分数与分数的比(2/5∶1/4),
三、练一练(课件出示)
第1题在连一连中,巩固化简比。
第2题(1)和(2)两杯水一样甜,(3)和(4)两杯水一样甜
第3题
第4题关于化简比的练习。
第5题在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分。
四、布置作业
实践活动:
两人一组到操场上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和影子的长度,
分别说一说
身高和影长的比。
教学反思
通过再次学习,让学生理解:化简比的结果还是一个比,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或区别:求比值就是求“商”,得到的是一个数,可以写成分数、小数,有时也能写成整数。而化简比则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可以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但是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4页比的应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2.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
利用比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比的应用的拓展练习。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秋天到了,橘子园里大丰收,果农给幼儿园运来了一筐橘子,要分给幼儿园的大班、小班两个班级,你觉得该怎样分呢?
(大班、小班分的一样多,一个班一半。)
师:一个班一半,就是平均分,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比来表示?
(1:1)
师:两个班级还可以怎样分?
(按人数分配,人多的班分多点,人少的班分少点。)
2.师: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按人数分配怎么分合理?多找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明确:按照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比3:2分。
方法一
30个
30个
……
方法二:画图
100个
方法三:列式法。
1)分数:
3+2=5
100 ×3/5 = 60 (个)
100 ×2/5 = 40 (个)
2)份数:
3+2=5
100 ÷5×3 = 60 (个)
100 ÷5×2 = 40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有上面小组合作的经验与发现,这次可以操作、画图、列式等不同的方法来分,从实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2.出示题目:这筐橘子如果是140个,按人数比3:2应该怎样分?
按照以上的方法解决,注意方法优化。
列式法:
1)分数:
3+2=5
140 × 3/5 = 84 (个)
140 ×2/5 = 56(个)
2)份数:
3+2=5
140 ÷5×3 = 84 (个)
140 ÷5×2 = 56 (个)
3.小结:我们利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为小朋友分橘子的问题,其实“比”在生活中的作用还很多呢!
三、巩固新知:
1.独立完成:试一试。
四、拓展应用: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现在有许多生活中的一些运用到比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
(1)三个比的拓展:
(2)周长中的比: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长和宽的比为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这一过程是比的拓展应用,让学生对比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防止学生将比的应用知识类型化)
五、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希望大家用你智慧的眼睛去寻找,去发现!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二)学校有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120个,小足球和小篮球个数的比是3比5。学校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各多少个?
(三)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数各是多少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2.有一种药水,按药液与水的比为1:5000配制而成。用这样的药液0.5千克,可配制这样的药水多少千克?
3.一种混凝土中水泥、沙子、石子的质量比是2:3:5,要配制2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水泥、石子、沙子各多少吨?
三、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水果店运进的苹果和橘子重量的比试7:4,那么苹果是橘子的(
2)甲数和乙数的和是50,它们的比是2:3,那么甲数是(
3)李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批得作文数量和未批改的比是5:1,还有(
2.知识伴我行
1)小红和小薇投篮数之比是3:5,小薇比小红多投了6个,小红投了多少个?
2)药粉和药水的比是1:30,如果药水有60千克,那么药粉有多少千克?
3)一种药水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700,现要配制1400千克药水需加药粉多少千克?
4)一种药水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50,用2千克药粉配置这样的药水,需要用水多少千克?
5)打一篇文章,小丽用了3小时,小红只用了2小时,问小丽 和小红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二、拓展练习
海洋馆有6只海豚,海豚与海师只数的比是3:5;海龟与海狮的只数比是3:1.5。海龟有多少只?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8课
教学目标:
1.巩固比的意义、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方法。
2.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念
什么叫做比?怎样求比值与化简比?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二、独立练习(课件出示)
第1题练习后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第2题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第3 、4题先弄懂题意,再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第5、6、7、8题是运用比的意义解决一实际问题,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或全班交流不同的方法。
三、你知道吗?
学生自学,然后教师介绍黄金分割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9、10课时
一、填一填.(28分)
1.10:36,读作(
2.(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边长与周长的比是(
4.A是8.4,B比A少3.6,A:B=(
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4:3:2,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6.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36㎝,长宽的比是7: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7.一种盐水,盐与水的比为1:10,现有这种盐水共550克,其中盐占(
8.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4:1,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
9.某班女生比男生多1/4,那么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是(
10.从甲地到乙地,小李用了4时,小张用了3时。小李和小张所用的时间的比是(
11.一块铁与锌的合金,铁占合金的2/9,那么铁与锌的质量之比(
1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2,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13.100克盐放入5千克的水中,盐与水的质量比是(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5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
(2)学校买来380本图书,按一定的比分配给三个班,它们的比可能是(
A.2:3:5
(3)3/5:0.2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A.1:3
(4)一根小棒锯成3段需要30秒,那么锯成6段需要(
A.60
(5)出勤率最高可以达到(
A.101%
三、化简下列各比(14分)
4.2:7/4
36分:1小时
1平方米:4320平方厘米
四、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15分)
40:28
五、解决问题(38分)
(1)甲、乙、丙三个养猪专业户共养猪840头,养猪头数比是9:10:11。求各户养猪的头数。
(2)一个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是420米,长与宽的比是4:3。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小红小刚小华三个人收集邮票,小红收集的邮票数和小刚收集的邮票数的比是2:3,小刚收集的邮票数和小华收集的邮票数的比是6:13 ,三人共收集230枚,求三个人各收集多少枚?
(4)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的比是4:3:2,它的棱长总和为108㎝,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5)一批零件,已知加工完的个数与未加工的个数之比是1:3,再加工150个,已加工的零件个数与未加工的零件个数之比为2:3,则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6)一套西服390元,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5/8,求裤子和上衣各多少元?
附加题:(每道10分)
1.小红有邮票60张,小明有邮票52张,小红给小明多少张邮票后,小红与小军的邮票数之比为9:5?
2.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路程为900千米,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2:3,经过6小时后相遇,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千米/时?
3.有一个书架上装有两层的书,上层书的数量与下层书的数量比是5:6,从上层拿30本书到下层后,上、下两层书数量之比为3:4,上、下两层原有书各多少本?
4.一个三角形,它的一个内角占内角和的1/6,其余两个角按剩下的度数2:3来分配,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5.有一批零件,张师傅加工了全部的1/6,李师傅加工了余下的1/4,孙师傅加工的零件比张师傅少1/4,这时还有980个零件没有加工,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6.有两根钢管,第一根钢管长54米,第二根钢管长50米。两根钢管使用同样长的一段后,第二根钢管剩下的长度是第一根钢管剩下的长度的7/9,用去一段后第一根钢管长多少米?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