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加与减》单元计划及各课时教学设计
(2017-10-12 08:27:32)
第一单元
首案编写:牛月英
单元学习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景图中或表格中蕴涵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时安排
谁的得分高
秋游
星星合唱队
练习一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升入二年级要想直接上新课有难度,要进行进位加法复习和退位减法复习,为新课教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打下基础。
第一单元《加与减》第一课时
首案编写:牛月英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P2-3页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顺序和笔算竖式写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练习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畅谈套圈游戏的游戏规则,激发学习兴趣。
二、有顺序的阅读并比较情景中的数学信息
1.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的表格,发现了什么?
2.有谁能读出表中的信息,怎么读?(竖着读,横着读)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三、正确比较数学信息大小的方法
通过比较信息中数据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谁获胜
如:24比23多1,30比44少14,41比29多12
总结:(看谁的得分高,不能只看两次谁高就谁高,而是要看总得分)
四、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法
(1)口算,先把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然后再把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最后把两次的和相加。
(2)用竖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3)通过学生独立计算笑笑的得分,让学生在所学的基础上,更好的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10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
自己思考,同桌交流。
总结:
1.用竖式结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2.在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时,可以先把整十数相加,再把个位数相加,最后把两次结果加起来。
五、巩固练习
做课后P3页的练习
1.生独立完成,师对答案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3.对有难度的题目,师进行详细讲解;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读法:竖着读,横着读
淘气:24+30+41=95(分)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情境——套圈游戏,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去了解“谁的的得分高”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展示数学信息的方式——表格法,表格法的特点是简洁,信息量大。孩子们要会横向,纵向观察,并会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尽快解决问题。
列竖式计算几种形式学生可以选择,但是要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连加中每一步求得是什么,有的学生说不上来,采取多种方式练习,还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老师领着说,同桌互相说,让家长辅导,方法已用,效果不明显。
第2课时
首案编写:牛月英
教学内容:P4-5页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养成教育训练点:
体验小组交流的乐趣,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减法。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练习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秋天来了,小朋友一起去秋游,呈现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图收集数学信息。
试着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
2.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方法。
小组展示计算方法。
(1)90-45-25=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结果。
总结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先计算前两个数的差,在减去第三个数,得出结果。
(2)45+25=70(人)
学生讲清楚思考方法,同桌互相讲。
通过上面的两种方法,让学生体验同一问题有不同解决方法的数学思维。
3.学以致用
学生独立思考第4页“乘车”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老师作适当引导。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中1、2、3、4题,生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订正。
四、小结
回顾整节课,学生总结出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得出同一个问题有不同解法的结论。
板书设计
秋游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90-45-25=20(个)
-45
——
答:还有20个空座位。
教学反思:
本节课如果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带领大家去乘船,他们的积极性可能会更高,自主学习的氛围可能更浓。
一节课结束,有的孩子对每一步求得是什么,特别是第一步求得是什么不会用语言表述,如何让学生明白呢,我想只能在不断地训练和强化下才能有效果。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首案编写:牛月英
教学内容:P6-7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图文叙述的具体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练习等
教学准备:奖励标志、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竖式计算
48+42-36=
91-38-25=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图意。
2.说一说,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3.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
15-9=6(人)
52+6=58(人)
52-9+15=58(人)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列式算一算
(1)淘气今年8岁,叔叔比淘气大九岁,阿姨比叔叔小五岁,阿姨今年多少岁?
(2)图书角原来有75本书,借出46本,还回12本。图书角现有多少本书?
2.竖式计算
24+36-19
90-65+42
(四)总结
作业:教材第7页
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52-9+15=58 (人)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