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单元  《加与减》单元计划及各课时教学设计

(2017-10-12 08:27:32)
分类: 教学设计2017-2018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  《加与减》单元计划

首案编写:牛月英

单元学习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景图中或表格中蕴涵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时安排

谁的得分高

秋游                                   3课时

星星合唱队                             2课时

练习一                                 2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升入二年级要想直接上新课有难度,要进行进位加法复习和退位减法复习,为新课教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打下基础。

 

第一单元《加与减》第一课时

首案编写:牛月英

1课时   谁的得分高

教学内容

P2-3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顺序和笔算竖式写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练习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畅谈套圈游戏的游戏规则,激发学习兴趣。

二、有顺序的阅读并比较情景中的数学信息

1.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的表格,发现了什么?

2.有谁能读出表中的信息,怎么读?(竖着读,横着读)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三、正确比较数学信息大小的方法

通过比较信息中数据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谁获胜

如:24231,304414,412912

总结:(看谁的得分高,不能只看两次谁高就谁高,而是要看总得分)

四、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法

1)口算,先把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然后再把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最后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题:24+30+41=95

          20+30+40=90

          4+1=5

          90+5=95

2)用竖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例题:24+30+41=95     

    24      54           

   +30    + 41       

    54      95     

3)通过学生独立计算笑笑的得分,让学生在所学的基础上,更好的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10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

自己思考,同桌交流。

总结:

1.用竖式结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2.在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时,可以先把整十数相加,再把个位数相加,最后把两次结果加起来。

五、巩固练习

做课后P3页的练习

1.生独立完成,师对答案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3.对有难度的题目,师进行详细讲解;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读法:竖着读,横着读

淘气:24+30+41=95(分)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情境——套圈游戏,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去了解“谁的的得分高”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展示数学信息的方式——表格法,表格法的特点是简洁,信息量大。孩子们要会横向,纵向观察,并会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尽快解决问题。

列竖式计算几种形式学生可以选择,但是要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连加中每一步求得是什么,有的学生说不上来,采取多种方式练习,还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老师领着说,同桌互相说,让家长辅导,方法已用,效果不明显。

 

 

 

2课时   秋游

首案编写:牛月英

教学内容:P4-5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养成教育训练点

体验小组交流的乐趣,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减法。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练习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秋天来了,小朋友一起去秋游,呈现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图收集数学信息。

试着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

2.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方法。

小组展示计算方法。

190-45-25=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结果。

总结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先计算前两个数的差,在减去第三个数,得出结果。

245+25=70(人)   90-70=20(人)

学生讲清楚思考方法,同桌互相讲。

通过上面的两种方法,让学生体验同一问题有不同解决方法的数学思维。

3.学以致用

学生独立思考第4页“乘车”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老师作适当引导。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中1234题,生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订正。

四、小结

回顾整节课,学生总结出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得出同一个问题有不同解法的结论。

板书设计

秋游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90-45-25=20(个)              45+25=70(人)

 90     45                     90-70=20(个)

-45     -25

——   ——

 45     20

答:还有20个空座位。

教学反思:

本节课如果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带领大家去乘船,他们的积极性可能会更高,自主学习的氛围可能更浓。

一节课结束,有的孩子对每一步求得是什么,特别是第一步求得是什么不会用语言表述,如何让学生明白呢,我想只能在不断地训练和强化下才能有效果。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首案编写:牛月英

教学内容P6-7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图文叙述的具体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练习等

教学准备:奖励标志、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竖式计算

48+42-36=       52-43+77=

91-38-25=       97-36+43=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图意。

2.说一说,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3.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

15-9=6(人)

52+6=58(人)

52-9+15=58(人)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列式算一算

1)淘气今年8岁,叔叔比淘气大九岁,阿姨比叔叔小五岁,阿姨今年多少岁?

2)图书角原来有75本书,借出46本,还回12本。图书角现有多少本书?

2.竖式计算

24+36-19     75-46+25      34+28-49

90-65+42     87-69+54      72+25-68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教材第7

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52-9+15=58 ()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在情境中去理解加减混合的道理,这是本书的特点。学生理解的还不错。加减混合的竖式计算,要强调过程,不要写成连在一起的式子,这样太容易出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