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教材分析及各课时教学设计

(2017-03-15 21:04:19)
分类: 教学设计2016-2017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首案编写   程爱梅

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买铅笔(十几减9)、捉迷藏(十几减8)、快乐的小鸭(十几减76)、开会啦(十几减几的应用)、跳伞表演(谁比谁多几或少几)、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练习一(20以内退位减法的练习),做个减法表等内容。其主要知识点:

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操作、尝试的过程中,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不同算法。

3.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利用20以内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以前,学生已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等差异较大,所以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算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时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算法。所以本单元的重点是探究算法,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活动中,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尝试操作,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要求:

1.在动手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能熟练地进行口算,并能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3.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算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建议:

1.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各种操作活动。

2.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3.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学到的减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买铅笔 1课时

捉迷藏 1课时

快乐的小鸭    1课时

开会啦 1课时

跳伞表演  1课时

美丽的田园    1课时

练习一       1课时

做个减法表       1课时


第一课时  《买铅笔》教学设计

                       首案编写:程爱梅

教学内容:买铅笔。(教材第2、第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过程与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课件、20根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出示小兔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课件)小兔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星期天,我想和妈妈一起到袋鼠阿姨的文体超市去买点儿东西。好吗?”妈妈说:“好的,买了东西早点儿回来写作业。”(出示例题情境中小兔和妈妈在文体超市买铅笔图课件)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还剩几支铅笔”的问题。

:怎样求还剩几支铅笔呢?你会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5-9)

揭示课题:像这样(指“15-9)十几减9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十几减9)

二、自主探究,提出算法

1.探究算法。

(1)自主探究。

谈话:你有办法算出15-9等于几吗?先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也可以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计算15-9可以怎样想,再把你的算法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指导。

(2)全班交流汇报。

: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15-9?(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我是从15根小棒里,一根一根地去掉,一共去掉了9,还剩6根。

(伴随多媒体演示算法)

2:我先把15分成105,再从10根里面去掉9,最后把剩下的1根和另外的5根合起来得6根。

3:我是先从15根小棒里,去掉5,再去掉4,还剩6根小棒。

4:我是这样想的,因为9+6=15,所以15-9=6

5:我先从15中去掉10,多减的15合起来是6

6:我用计数器计算。

……

(3)小结:刚才同学们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15-9=6,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请你再次把自己最喜欢的方法介绍给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本节设计,突出表现为“算法多样化”,且在探究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再进行归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时,教师刻意增加了“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再次介绍给同桌听”的环节,让学生“复述”“整理”自己的算法,促进内化。】

2.尝试练习。

(1)出示12-917-9

(2)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说一说你怎样计算这两道题。

(3)指名回答。

3.对比揭题。

(1)齐读算式15-9=612-9=317-9=8

(2)仔细观察这3,你发现了什么?

(3)揭题:十几减9

三、巩固练习

谈话:小猴今天过生日,在生日晚会上,小猴的好朋友越来越多,它们有的唱,有的跳,还有的做起了有趣的游戏,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它们的游戏好不好。

1.第一个节目:猜数游戏。

出示“木块图”:小熊一共搭了15个小木块,左边搭9,猜一猜,右边搭几个。

你是怎样猜的?(指导学生填出结果)

2.第二个节目:小狗翻卡片游戏。

(1)出示空白卡片,然后翻出第一组卡片:

9+2= 第一单元     11-9= 第一单元

指名让一人计算这两道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在计算、对比中优化“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强求统一算法。

(2)翻出后面两组卡片,并指名计算。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的表现怎样?

1:我学会了15-9=6

2:我学会了计算十几减9有好多种方法。

3:我还学会给算式排队。

……

 

板书设计:

9

计算15-9:

①把15分成105:10-9=1,5+1=6

②把9分成54:15-5=10,10-4=6

③想加算减:9+(6)=15,15-9=6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9”的算法。在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的上,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争抢介绍自己方法的局面,虽然学生刚进校门不久,但学生们思维活跃,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共同完善,不管是以前知道答案的(幼儿园背过),还是暂时没想出答案的,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在此得以强化。

 

 

第二课时  《捉迷藏》教学设计

                                            首案编写:程爱梅

教学内容:捉迷藏。(教材第4、第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在说、摆、放中,理解退位的道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重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课件、20根小棒、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看谁算得快。

8+(  )=13 8+(  )=15 8+(  )=14

8+(  )=12 8+(  )=16 8+(  )=17

【设计意图: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知识,复习8加几的知识,为将加法转化为减法作铺垫。】

二、合作探究

1.创设情境。

:今天小红家可热闹了,什么事儿呢?原来今天是周六,小红和同学们约好了来小红家玩捉迷藏游戏。瞧,班长丫丫在和同学们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1:图中有大树、房子,还有小朋友。

2:画面上一共有8个小朋友。

3:一共来了13个人。

:那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13-8=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十几减8(板书课题:十几减8)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只要能表达出图意就行。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逐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2.合作探究。

(1)自主探究。

谈话:你有办法算出13-8等于几吗?先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计算13-8可以怎样想,再把你的算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指导。

(2)全班交流汇报。

: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13-8?(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我是从13根小棒里一根一根地去掉,一共去掉了8,还剩5根。

(伴随多媒体演示算法)

2:我先把13根分成10根和3,再从10根小棒里面去掉8,最后把剩下的2根和另外的3根合起来得5根。

3:我是先从13根小棒里去掉3,再去掉5,最后还剩5根小棒。

4:我是这样想的,因为8+5=13,所以13-8=5

5:我先从13中去掉10,多减的23合起来是5

6:我用计数器计算。

……

(3)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13-8=5。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请把你最喜欢的方法介绍给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本节设计,突出表现为“算法多样化”,且在探究各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再进行归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时,教师刻意增加了“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再次介绍给同桌听”的环节,让学生“复述”“整理”自己的算法,促进内化。】

3.尝试练习。

(1)出示教材第4页“算一算”12-817-8

(2)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说一说你怎样计算这两道题。

(3)指名回答。

(4)在教材上填出结果。

4.对比揭题。

(1)齐读算式13-8=512-8=417-8=9

(2)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揭题:十几减8

三、巩固练习

1.利用小棒或计数器,算一算。

11-8=  14-8=

2.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2,在教材上画一画,填一填。

3.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3题。

4.口算。

15-9= 13-9= 14-8= 15-8= 16-8= 17-8= 17-9=

四、提升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1:我学会了计算减法想加法。

2:十几减8的得数等于十几个位上的数加2

板书设计:

8

计算13-8:

10-8=2,2+3=5

13-3=10,10-5=5

③因为8+5=13,所以13-8=5

 

 

 

第三课时    快乐的小鸭

首案编写:程爱梅

教学内容:P6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动手演示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河边的草地上玩耍,有一些小鸭子到河里快乐地游起泳来,他们玩的可真开心!

2.投影出示第6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2只小鸭子一起在草地上玩,7只到河里游泳,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二、想一想,列算式

1. 想一想,猜一猜,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2. 列出算式,127

三、讨论127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可能出现的算法:

1)一根一根地减。

212分成102  107   235

3)把7分成52  12210    1055

47+(5)=12    127 

4、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书第6页)

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

2)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在书上先圈一圈,计算得数。

3)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摆一摆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1     146

四、巩固练习(7页练一练)

1、算一算,用小棒或计数器说明你的计算过程

        14        126

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进一步建立实物和算式的联系。

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理解算理。

2、画一画,填一填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画法和算法,进一步巩固数线的方法。

3、看图列算式

1)看图,清楚表达图中的意思,尝试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2)指名说算法,学生进一步体会加与减之间的关系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任选2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5、小熊射门

1)看图说图意

2)独立计算得数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鸭

1127      21275

     107           12210

     23            1055

3127=5

     因为7+(5)=12

     所以1275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表扬、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计算方法可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合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但我想这必须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去选择自己喜欢的。 

 

 

 

第四课时     《开会啦》

首案编写  程爱梅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的认识。

2.巩固“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能力目标

1.学生以“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为基础,通过操作,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究比较意义下的减法,巩固“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比较意义下的退位减法、准确列式计算。

教学方法

谈话法、比较法、合作学习、交流法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谈话:开学一周了,一(6)班的班长要召集班干部开会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开会啦)

二、探究新知

1. 理解题意

投影出示8页的主题图,学生请认真观察,说说图中的信息,试着提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找有用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 引导探究

1)想一想,说一说“每人一把椅子,够吗?”

2)着重解决:缺了几把椅子?

方法一:引导学生用“摆一摆”的方法。

 a. 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师强调一一对应。

 b. 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考查孩子发现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摆一摆”培养了动手能力,同时为列式计算打下基础。

方法二:列减法算式解答。

引导学生列式解答,同桌先互相解释为什么这样列式,每个数表示的意思,然后集体交流,统一意见。

【设计意图】列式解答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为什么这样列式才是难点。让学生互相交流,先看看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集体订正,能做到有的放矢。

3. 小结:对于求缺几把椅子这样的问题实际就是求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第9页练一练)

1.每人一把,还差几把?

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2)通过画图或列算式解决问题

2.看图解决问题

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看图列出算式,理解减法的含义。

2)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3.填一填

1)学生独立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找一找每组算式的规律。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开会啦

                   11>7   不够

                   11-7=4(把)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十几减8,十几减7,6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对十几减7,6的一个复习巩固,但同时又要学习一个新的“比较意义下的减法”,所以我把重点,难点放在了对“意义”的理解上。

    基于以上考虑,所以我做了如下的教学安排:

    首先出示情境图,让孩子们找信息,然后根据信息直接出问题,”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在“不够”的基础上提出“缺几把椅子?”。

     再引导学生用“摆一摆”的方法直观地感知“多出4个圆就是缺4把椅子。”继而提出问题“你会列算式解答吗?”引导学生列式。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每个数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巩固练习,第九页的1,2,5题,1,2题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5题是对十几减7,6的一个复习,通过计算找规律,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第五课时   伞表演

首案编写    程爱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过程和方法:在探索解决“谁比谁多(少)多少”的问题中,进一步感知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教学难点:

 求谁多,多(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养成教育训练点:

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了“谁比谁多几”的内容,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还记不记得是怎么解决的。(教师演示:左手拿3枝铅笔,右手拿2枝铅笔,老师提出问题:说说哪只手拿得多?多多少枝铅笔?)(列式的方法:32=1

  2.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真棒!今天,老师带大家观看美丽的大森林举行的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

  3.投影出示10页的主题图,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我看到飞行员在表演跳伞,降落伞有红色的、蓝色的,还有黄色队。

2)我想到了红伞比黄伞多多少个?蓝伞比黄伞多多少个?红伞比蓝伞多多少个?

3)黄伞比红伞少多少个?黄伞比蓝伞少多少个?蓝伞比红伞少多少个?

4)红伞和黄伞共有多少个?红伞和蓝伞共有多少个?黄伞和伞队共有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3)用圆片或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146 =8 

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147 =7

2.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三、比一比,算一算

1.说一说图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的第12题。

引导学生理解“谁比谁多(少)”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的第347题。

3.12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明确每个邮箱不止一封信。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红:○○○○○○○○○○○○○○

黄:○○○○○○

蓝:○○○○○○○

红比黄多几个?       14-6=8(个)

蓝比红少几个?       14-7=7(个)

 

教学反思: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关于20以内的数的运算的经验。本课以前,学生学习了“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能把上节课发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本课的计算上。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结合教材创设了参加动物跳伞表演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在解决数学问题上来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第六课时   美丽的田园

首案编写  程爱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能力目标:初步发展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情感态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画图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13页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图中景色:在碧绿的田野上有一条清清的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难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青青草地,草地上有许多小羊在吃草,几只鹅儿在在草地上休息休息,在一棵大树上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

2.看一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填一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同桌合作,把发现的数学信息填在书中的方框内。

2.指名汇报,看看有没有漏掉。

3.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1)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4、解答问题

1)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115=6(只)

2)淘气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8+6=

     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中的数字找到相应的动物,再根据加法算式想一想求的是什么。

3)交流:再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实践应用(14页练一练)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题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同桌讨论)

3)完成书上的填空题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1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板书设计:

美丽的田园

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11-5=6(只)

答: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6.

教学反思:

    新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对“美丽的田园”这一情境图进行观察,在小组中用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并趁机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学生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又让学生从图中找一找发现了哪些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之后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这样教学,不仅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