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2011-11-20 20:34:03)
标签:
杂谈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首案编写者:李巧珍
第六单元
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P78~84.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搭一搭、观察的范围、看图找关系、成员间的关系。
二、单元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3、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5、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图对刻画事物或数之间关系的作用,能分析一些简单的关系。发展有条理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内 |
课 |
搭一搭 |
1 |
观察的范围 |
1 |
看图找关系 |
2 |
成员间的关系 |
2 |
机动 |
1 |
课题
首案编写者:李巧珍
教材分析 |
教学重点:从上面、左侧面和正面观察物体
教学难点 |
||
学情分析 |
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 |
||
学习目标 |
1、通过从下面、上面以及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察。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
||
导学策略 |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
||
养成教育 |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
||
教学准备 |
学具盒、课件 |
||
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 |
|||
教 |
学 |
||
一. 二.分组观察,讨论,交流 1、师:大家都摆的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你们桌面上的立体图形。告诉老师两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
2、学生活动:分组摆出两个立体图形,进行观察,交流(教师活动: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学生从不同面看到的视图。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获得相应的结论。)如图:从正面看: 3.引导学生总结为什么从正面、从侧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三. 1、试一试如果要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怎样摆?如果从侧面看,要使形状不变还可以怎样摆? 2、想想做做组织学生利用在操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交流 |
学生练习 校对 六年 强化练习 讨论 学生动手摆一摆,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操作,讨论,交流 |
||
教学反思 |
|
||
课题
首案编写者:李巧珍
教材分析 |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
||
学情分析 |
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 |
||
学习目标 |
1、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 |
||
导学策略 |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
||
养成教育 |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 |
|||
教 |
学 |
||
一、 有一个果园里桃子成熟了,地上掉满了桃子,猴子闻到了香味馋得直流口水,连忙爬到树上张望, 1、站在A点小猴能看到离墙最近的哪个点? 2、站在B点小猴能看到离墙最近的哪个点? 3、站在C点小猴能看到离墙最近的哪个点? 4、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 )。 二、尝试练习 1、画出夜晚路灯下秆子的影子。 思考:同样高的杆子离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 三、巩固练习 1、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 (1)客车行驶到某位置1时,司机能看到建筑物B,如果继续向前行使,那么他所能看到B的部分是如何变化的? (2)客车行使到位置2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吗? 2、课本第81页的第3题:小猫在残墙前,小老鼠在残墙的后面活动,又怕看小猫看到,请在图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 四、课后实践 81页实践活动两题。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学生练习 校对 六年级 强化练习 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
||
教学反思 |
在出示猴子图时要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为数学的“点”,将视线抽象成为数学中的“线”,再鼓励学生画一画A、B、C三点的图的变化,要引导学生画线时分别用各点与墙最高点连线。注意“区域”的说法。 |
||
课题足球场内的声音
首案编写者:李巧珍
教材分析 |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 |
|
学情分析 |
学生对球场的情景较熟悉,对球场上所发出的声音比较了解。 |
|
学习目标 |
1、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2、鼓励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3、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感受数学的魅力。 |
|
导学策略 |
观察、比较、思考、回答问题。 |
|
养成教育 |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
|
教学准备 |
图片、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看过足球赛吗?你知道足球场上的声音是怎么变化的吗? 二、展开: 出示足球场内声音的起伏情况变化图。 (1)从观众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一共经过了多少时间? (2)比赛开始前半时,足球场内的音量是如何变化的? (3)上半场什么时间足球场内的声音变得非常在?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4)在半场休息时,足球场内的音量如何? (5)描述下半场足球场内音量变化的情况以及比赛的情形。 (6)比赛结束时足球场内的音量变得如何? 三、试一试 海水受日月的引力而产生时涨落的现象。 看书上第83页的图观察某港口0时到12时的水深情况。 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1、大约什么时刻港口的水最深?深度约是多少? 2、大约什么时刻港口的水最浅?深度约是多少? 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港口水深在增加? 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港口水深在减少? 5、还有什么时刻水的深度与A点表示的尝试相同? 6、说一说这个港口从0时到12时的水深是如何变化的。 三、练一练 看书本第82页。 看图找出表示爸爸和我洗澡时热水器中水的变化的相对应的图,然后说一说为什么另外几幅图表示错了?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
学生说说 学生边观察边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先独立试一试,然后再讨论。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 |
|
教学反思:数学生活化是本节课的特点,通过观察图用语言表达是关健,所以要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
||
课题
成员间的关系
第
首案编写者:李巧珍
教材分析 |
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操场上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数之间的关系等内容,使学生体会图能够清晰、简洁地表达事物或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图对刻画事物 |
|
学情分析 |
学生已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等生活经验,从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
|
学习目标 |
1、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操场上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数之间的关系等内容,使学生体会图能够清晰、简捷地表达事物或数之间的关系。或数之间关系的作用,从而学会分析一些简单的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图对刻画事物或数之间关系的作用,能分析一些简单的关系。 |
|
导学策略 |
根据题意找出各成员之间、各数字之间的关系。 |
|
养成教育 |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
|
教学准备 |
板图、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家有哪些成员?各成员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二、展开: 爸爸妈妈 2、说一说各字母是表示谁?再说一说各箭头表示什么? 三、试一试。 C,D,E 代表在操场上玩的三个孩子,他们的关系可以用图表示:
E
C 图中D----C表示C是D的姐姐。 回答下面的问题。 1、C和E 的 关系是什么? D 和 E 的关系是什么? 2、 四、练一练 书本第84页的1、2两题。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
学生口答教师出示家庭成员成员之间的关系图 用字母表示各家庭成员,然后用箭头表示各关系 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
|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清晰、简洁地表达事物或数之间有关系,再次体现数学多样性及实用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