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秋之韵
秋之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83
  • 关注人气: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

(2011-10-23 20:55:04)
标签:

杂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首案编写者:李巧珍

 

第四单元 比的认识

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P4858.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教学重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学关键:能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课时:10课时

 

            

       

生活中的比

2

比的化简

4

比的应用

练习三

2

机动

2

课题  生活中的比(1   1  课时

首案编写教师    李巧珍

学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比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应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

导学策略

联系实际体验概念。

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表格、情境设计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比赛情境。

例:实验小学六年级选出4名同学参加羽毛球比赛,各赛8场。每人获胜的场数如下:

小强

小兵

小军

小林

6

4

5

3

请你排出他们的名次。

二、情境延伸感悟新知

1)出示小强和小林最近四次练习打羽毛球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那我们怎么比?

2)、出示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

3)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4)出示图形分类的情境。

三、结合情境教学概念

1、在以上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引出“比”的概念。再次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

学生回顾前面情境中的有关数量关系,

2、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四、拓展应用加深体验

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谁?它表示什么意思?课后继续找一找哪些地方还用到了比?

学生活动:

由于比赛的场数相同,可以直接比较获胜的场数吗?学生排出名次。 

 

 

 同桌讨论,排出名次,交流汇报。

 

 

学生弄懂题意,看懂统计表。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讨论小强或小林哪次的练习成绩最好

 

 学生用比的方式说一说、写一写。

 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就是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

 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就是比较总价与单价的比。

学生交流。

 

 

 

 

 

 学生自学,交流,老师小结。

 

 

学生畅所欲言,质疑

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只要求学生写出两个量的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相对比较简单,教学效果比较好。

课题 生活中的比2 )第  2  课时 

首案编写教师    李巧珍

学材分析

已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应该用比,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学情分析

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比较困难。应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学习目标

1、理解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导学策略

引导学生说出比的概念,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善于发现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和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两种(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比较方法,比。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补充例1

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板书:3÷2==      2÷3

13÷2表示什么?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长和宽的比是32表示什么?

22÷3表示什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宽和长的比是23表示什么?

3.小结

4.练习

5个红球和10个白球,求红球是白球的几分之几,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求白球是红球的几倍,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

(二)教学例2

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求的是什么?谁除以谁?也就是谁和谁进行比较?

2.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2表示什么?

3.思考:单价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4.小结

(三)归纳总结

教师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四)练习

1.学校里有10棵杨树,7棵柳树,杨树和柳树棵数的比是(   ),柳树和杨树棵树的比是(  

2.小华用2分钟口算了50道题,小华口算的题量和所用时间的比是(    ).

3.学校食堂买20千克青菜,用了10元钱;买了30千克萝卜,用了42元钱;买萝卜和青菜数量的比是(   ),青菜和萝卜单价的比是(    ).

(五)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1.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

2提问:比的前项和后项能随便交换位置吗?为什么?

3.求比值的方法

4.练习:求比值

教师说明:求比值不写单位名称.

(六)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演示课件“比、除法、分数的异同”)

1.教师提问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和除法到底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要用“相当于”这个词?能不能用“是”?

3)在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那比的后项呢?

2.比的分数形式

1)教师:比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分数形式.例如:

板书:3除以2可以写成23 ,仍读作“23

2)思考: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练习

(一)填空

(三)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区别呢?

五、课后作业

七、作业:

 

 

 

 

 

 

 

 

 

 

 

学生口答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纠正。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强调谁和谁的比,不能反了。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什么叫比?

说一说生活中的“比”。

学生通过说生活中的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同桌相互说说

 

学生自学,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再讲解。

 

 

 

 

 

学生回答

 

 

 比的后项不能为零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表格把比与除法,比与分数的关系列出来,便于学生比较和分析。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学反思

 通过实例引入比的意义,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了比的意义。对于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采用表格的方法一目了然,更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三者之间的关系。比值的求法让学生类推出来,使学生印象深刻。 

课题  比的化简     3  课时

首案编写教师    李巧珍

 

学材分析

已经学了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再来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学情分析

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导学策略

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习题准备

老师活动: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商不变的性质 1.谁能直接说出60÷25的商?  2.怎么想的?

3.根据是什么?

(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根据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三)求比值

  二、讲授新课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样的规律?

 (一)比的基本性质

1、出示8∶42∶1这两个比。

2.教师提问

这两个比有什么共同点吗? 这两个比有什么不同点吗? 你是怎么想的?

1)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2)教师强调:同时”“相同”“0除外几个关键词

(二)化简比

1.练习引入

学校有8个篮球,12个排球,篮球和排球个数的比是多少?

1)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8∶12

2)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2∶3

2.最简单的整数比

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如2∶3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3.化简比

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4∶21=(14÷721÷7)=2∶32 =( ×18×18)=3∶4

31.25∶2=(1.25×1002×100)=125∶2005∶8

1.25∶2=(1.25×42×4)=5∶8(更好)

4.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1)都化成整数比

2)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直到前、后项互质为止.

(三)区别化简比和求比值

1.练习   

化简比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值 :求出商。

25∶100  

4.2∶1.4  

三、巩固练习

(一)化简比

(二)选择

(三)思考题

六一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2倍,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化简比?

五、课堂作业: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约分、通分

独立完成

 

 

 学生猜想

 

 

 

 比值相等,前项和后项不一样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概括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同桌说说比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理解“同时”“相同”“0除外”的意义。

 

 

 

 

 

讨论: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写成8∶12好,还是写成2∶3好?

 

 学生理解最简整数比的意义

 

 

 

 

讨论: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讨论:分数比怎么化简?为什么要乘上18?乘上9可以吗?

讨论:怎样把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学生尝试、讨论后,汇报三种类型比的化简的方法,教师小结。

 

 

 

 

 

 

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化简比的结果还是一个比,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纠正。

教学反思:比的化简这节课有三点要让学生领悟:1、最简单整数比的意思。2、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异同。3、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的异同。大部分同学能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能正确化简,个别同学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小数与分数的比时有困难,还需要个别辅导。

 

课题    比的应用(1   4 课时

首案编写教师    李巧珍

 

学材分析

课本第54页。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

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按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各部分量之间应该按怎样的比例来分配。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导学策略

引导学生将比转化成分数、份数,指导学生试算

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自主学习,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作调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看题目:“比的应用”,你想知道什么?

2、小小调查员:前几天,我已经请同学们去作了课外调查,看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识。下面,请汇报一下你调查到的信息。

  3、小结:通过调查,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随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二)新课:

1、配置奶茶: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来了一位客人。刚巧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于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亲自招待这位王叔叔。

师:请客人坐下后,一般要干什么?(泡茶)对,这是待客的基本礼仪。小明打算亲手配制一杯又香又浓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看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2)小明想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

a)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b)请你先独立计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4)评价:

a)请你谈谈你对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解法,为什么?

b)揭示课题

2 计算电费:

1 刚才小明就按大家计算的结果给王叔叔配制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会儿,刚巧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张电费的清单。原来,“小明家和另外两户居民合用一个总电表。九月份共应付电费60元。”(出示)王叔叔想看小明这个小主人合不合格,就问小明:“你们家上个月交了多少元电费?”

a 你觉得小明家应付多少元电费?你是怎么想的?

b 你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

2 其实小明这个小主人,当得还是挺合格的。他告诉王叔叔,他们三户居民都装了分电表。上个月用电情况是这样的:(显示下表)

住户

小明家

小芳家

小亮家

分电表数(千瓦时)

44

36

40

应付电费(元)

 

 

 

 3 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算一算吗?

 3、分配奖金:

        我们运动队的队员们每天都进行刻苦训练。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丰收的果实。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他们夺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下面是运动员的参赛项目个数和得分情况:(出示表格)

姓名

邵家兵

严觅蜜

 

戴益宇

瞿利威

 

钱丽娜

 

殷晓丹

比赛项目(个)

 

2

2

2

2

2

2

得分

(分)

 

12

14

8

13

8

5

 

学校决定共给这几位同学1200元的奖金。假如让你来分配,你将怎么分配这些奖金呢?

5 小结:到底学校会怎么奖励运动员们,我们下午见分晓。不过,不管以怎样的形式奖励运动员,重要的不在于奖金的多少,而在于对他们平时的刻苦训练以及赛场上的奋力拼搏的一种肯定。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你是怎么获得这些信息的。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学生回答

 奶是茶的2/9,茶是奶的9/2,奶占奶茶的2/11,茶占奶茶的9/11等等。

 

 

 学生探究

 

 

计算好以后,前后4人小组讨论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说说你的思路。

 

 学生交流,说说是怎么计算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说说每步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尝试解答,全班交流方法,并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逐一展示答案,学生说说每一步的意思,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1)请你设计出分配方案,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的分配方案。

2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讨论。

3 集体交流,师板书。

4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分配方案,为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集体交流,基本上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课题  比的应用(2  5 课时

首案编写教师    李巧珍

 

学材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学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习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策略

练习、反思、总结。

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基本练习:

(一)六(1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二)学校有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120个,小足球和小篮球个数的比是35。学校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各多少个?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2、有一种药水,按药液与水的比为15000配制而成。用这样的药液0.5千克,可配制这样的药水多少千克?

三、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做完后,组织学生交流

 

 

 

 

小组讨论,计算,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由于有了前一节课的基础,本节课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正确率较高。应该提高练习的灵活度,变换练习形式。

课题    测试与评讲   67课时

首案编写教师    李巧珍

 

学材分析

比的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掌握的较好,希望通过测试进行查漏补缺。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查漏补缺。

导学策略

检查学生对本单元掌握情况

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试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分析试卷

二、        重难点再次分析。

学生听完后自由提问,然后校对试卷。

教学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