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及2课时修改教案

(2011-09-24 11:21:01)
标签:

杂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首案编写者:石军

 

第二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是学生在第十册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问题,初步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会解决简单的百分数的问题,掌握了一些解决百分数的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P2334.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百分数的应用,进一步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问题。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以及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本单元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五.本单元的教学课时   11课时

 

           

       

百分数的应用(一)

2

百分数的应用(二)

2

百分数的应用(三)

2

百分数的应用(四)

2

练习二

2

机动

1

 

 

 

 

课题 百分数的应用(一)

        1课时        首案编写教师:石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P23-24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  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分数问题和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五年级下册已学习了简单的百分数知识,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策略】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程

 

教 学 过 程 说明

 

一、 准备

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

   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

1.       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

2.         展示学生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25% = 1/4     32

围棋班                                        比围棋班25%

 

航模班  

 

 

二、 百分数的应用

1  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

2  思考:“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价

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的是原来水体积的百分之几。

3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4  班内交流

方法一:   5045÷45

=5 ÷ 45

           11%

 

      方法二:   50 ÷45

               111%

               111% 100% = 11%

 

三、 试一试

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

1.学生画图分析后独立完成

2.课堂交流

四、 练一练

1.       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

光明村今年每百户拥有彩电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去年每百户拥有彩电多少台?今年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几?

2.       科书P24练一练第2

3.       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画线段图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甚至能列出算式,但不会画线段图。需要进一步指导。

 

 

 

 

 

 

 

 

 

 学生在叙述“谁比谁增加百分之几”的意义时,比较困难,绕口,可以通过画图帮助理解。

 

 通过介绍冰的体积与原来水的体积关系,引出“增加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学完两种解法后,学生更喜欢第一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能掌握这一类应用题解题方法,对于一些联系实际的变式应用题,学生还有一定的难度。应加强练习。

 

 

 

 

 

 

 

 

课题 百分数的应用(二)

        1课时        首案编写教师:石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25-2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把分数问题的解题方法迁移到百分数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五年级下册已学习了简单的百分数知识,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策略】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意图

一、导入。

1997年至今,我国铁路已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提速。有一列火车,原来每小时行驶80千米,提速后,这列火车的速度比原来增加了40﹪。现在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同学们,能自己通过画图,分析题意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独立画图。

2)展示学生的成果。

3)教师评价。

3.学生自主解答问题。

4.班内交流。

      办法一:     80×40%=32(千米)

                    8032=112(千米)

 

       办法二:    80×( 140%)

                 =80×1.4

=112(千米)

       答:现在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112千米。

三、试一试。

    1.生活中的折扣。

         游乐场的套票原来每套30元,六一期间八折优惠,购买一套这样的套票能省多少元?

2.思考:八折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价。

 ※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

3.学生自主解答然后交流。

     办法一: 30×80%=24(元)

              3024=6(元)

     办法二: 30×(180%

              =30×20%

             =6(元)

四、练一练。

1.教科书第26页练一练第1题。

2.教科书第26页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第26页练一练第3题。

4. 教科书第27页练一练第6

提示:“几成”是什么意思?

     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 ,也就是10%

    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从教材提供的情境开始讨论,从介绍我国铁路已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提速,引出“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中通过类比解决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法自主解答。重点放在方法交流之中。

   交流时重点提问学困生,以便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要求购买能省多少元,先求什么。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讲评。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重点理解“几成”的意思。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以前学过“增加或减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把题中的分数改写成百分数就变成了今天学习的百分数应用题,和以前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是一样的。少部分同学还是判断不清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需要加强训练。本节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百分之几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类型和套用方法来解决,练习时让学生经历探索“打折”中的数学知识,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