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差点不是梦(十九)挥杆之精髓

标签:
体育健康时尚文化教育 |
单差点不是梦(十九)挥杆之精髓
越是靠近旗杆,越需要精确、稳定,需要调动的肌肉越少;越是远离旗杆,动作幅度越大,越复杂,调动的肌肉越多。
所以,高尔夫挥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从手指到脚踝的唤醒过程。而这也正是高尔夫挥杆所遵循的基本流程:
如果您能够做到握把在杆头前,您已经幼儿园毕业,会推杆了。
如果您能够做到肘在手前,您已经初中毕业,会短杆了。
如果您能够做到肩在肘前,您已经高中毕业,会中杆了。
如果您能够做到胯在肩前,您已经大学毕业,会长杆了。
如果您能够做到脚踝在胯前,您已经研究生毕业,会一号木了、、、
必须说明的是,以上流程之间是相互叠加的关系,每个环节都是以上一环节为基础的。不以前一环节为基础的动作就是伪动作、假动作。假动作做得再逼真,也只有欺骗的效果,没有实际的效能。
流程正确,球路就差不到哪里去。比如学会用肘之后,光用手臂打球,已经能打得很直,剩下的无非只是距离短一点而已,对成绩的影响已经不太大了。至于是否需要增加转肩、腰胯,全在个人的能力和意愿。好比中学读完,是不是接着上大学,全看各人了。
这些就是高尔夫挥杆的基本原则,或者叫做挥杆之精髓,相当于企业各岗位都必须遵守的基本操作规程。
您的高尔夫挥杆系统处于哪一步,您对球杆的控制就能够达到哪一个境界。
高尔夫挥杆讲究基础扎实,不鼓励跳级。小学毕业才能读中学,中学毕业才能上大学、、、哪一个环节不过关,那么您的动作就只能暂时处于这个层级,失去了进一步向上的空间。
呵呵,这其实就是一个主动和随动的关系。打个比方来说:写蝇头小楷,主要用手指,手腕只是跟着动;写田字格,主要用手腕,手臂只是跟着动;大字牌匾,主要用手臂,肩膀只是跟着动;如果是广场表演,用一人多高的如椽巨笔在地上写字,主要躯干发力,全身上下都得参与,连脚趾头都要跟着动。
您小时候打过水漂吧:石子要扔几码远,手指弹就行;十码,得用到手腕;二十码,得用到手臂;三十码,得用到肩膀;四十码,得用到腰腿;想扔出最远距离,还得助跑急停。这就是人体运动学的原理——小肌肉干小事,精确;大肌肉干粗活,有劲。对于单一工作来说,参与的环节越少越好,效率越高,也越精确。
说回刚才转肩的问题,其实肩膀适合的工作是提供方向,真正控制距离和精度,甚至球路,那还得是手。像推杆切杆这样的细活,您的注意力还是要放在手上,或者说是用手来指挥肩膀。肩膀只是随动的关系。
未完待续
前一篇:单差点不是梦(十八)挥杆也讲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