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词常见典故和意象

(2011-04-28 17:10:57)
标签:

李煜

南浦

螟蛉

《长干行》

《行路难》

杂谈

分类: 教学资料

古诗词常见典故和意象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3.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4.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7.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青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8.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9.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0.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2.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

13.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14.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15.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16.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17.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轮台——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后用此泛指边疆。陆游《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9.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台上置黄金以招贤才。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0.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1.黄陵庙——祭祀娥皇、女英的庙。相传娥皇、女英是唐尧的两个女儿,同嫁虞舜为妃。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赶至南方,也死于江湘之间。郑谷《鹧鸪》: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22.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23.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24.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最后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5.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相传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她的衣服,结果仍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26.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7.精卫——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28.青鸟——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29.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经·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30.——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1.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32.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三峡》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33.螟蛉——《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34.班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5.的卢——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相传刘备曾乘的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6.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37.金鸡——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多以金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38.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王济指牛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辛弃疾《破阵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9.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40.琴瑟——①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②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41.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42.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雅。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43.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典出战国楚玉《对楚王问》,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44.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至亡国,所以后世以此曲为亡国之音。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5.神器——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46.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觊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47.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48.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49.还珠——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50.烂柯——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51.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52.汗青——古代用竹简写字,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后指史册。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3.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54.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55.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陶朱公来称富商。

56.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57.彭祖——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58.谢家——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②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59.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60.南冠——语出《左转》。楚人钟仪被晋国囚禁,晋侯见了问道:南冠而絷者,谁也?官吏答道:郑人所献楚囚也。后用为囚犯的代称。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61.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云中郡守魏尚是抵御匈奴的良将,因上报杀敌数字较实际多六人,被削职。冯唐向汉文帝提意见,认为处罚太重。文帝接受了冯唐的意见,派他持节去赦免魏尚,恢复其云中郡守的职务。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拿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62.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63.见背——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64.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65.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66.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67.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68.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69.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70.作壁上观——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71.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72.燕然未勒——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是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3.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74.弄扁舟——《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弄扁舟浮与江湖。后指归隐江湖。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5.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追思昔日与旧友的交往,作《思旧赋》。后指怀念之情。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76.垂钓碧溪——乘舟梦日姜太公曾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

77.长风破浪——南朝宋人宗悫(què)少年时,叔父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比喻远大的志向得以施展。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8.红叶题诗——《云溪友议》记载:唐玄宗时,卢渥偶从御沟中拾到一红叶,上面题有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他就放在书箱里。后来宣宗放宫人嫁人,题诗的宫女恰好嫁给卢渥。成婚之后,宫女在箱中发现红叶,卢渥方知红叶题诗者就是自己的妻子。

79.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80.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