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反思
(2012-09-12 14:10: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论文 |
关于初中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反思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
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
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设计作业本是做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曾几何时,教师却不再设计作业,这项工作完全被教辅替代了。
或许你要说,有现成的教辅不是更好吗?市场上的教辅质量我们姑且不论,单从作业设计过程来看,设计作业必须做到“三个结合”:结合重点、结合难点、结合学情。重点、难点一方面来源于知识本身,另一方面还来源于不同学情和单节课的实际效果,而教辅无法也不能预计个性化需求。在实际使用教辅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批改作业时才发现,题目不是太难,就是过易,还有错题、超纲题。
还有,长期指望教辅这根拐杖,不利于教师形成有效作业观,也就是对作业效率与效益的自觉意识和追求。亲手设计作业能使作业达到系统化的科学设计和作业方法策略的优化,渐入作业质量和效率的最佳状态,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同时,也能给予学生一生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也远不是教辅所能赋予的。
教师亲手设计作业,势必要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智力等实际情况精心考虑好作业的范围、要求和时机,从题海中精选,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挑战性和系统性,在作业形式上还可以作一些创新。另外,还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分层作业,调控作业难度,注重知识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拾级而上,逐步提高。在这样的设计过程中,教师本人的业务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由于是自己编排的题,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会格外亲切,尤其是对自己精心设计的得意“小陷阱”会分外期待,期待学生“上当受骗”或“识破骗局”,第二天的作业评讲也会句句落实。使用教辅就不一样了,一通布置,胡乱批改,教师还没明白题目的用意,作业已经批改完毕,评讲时也只是对对答案。
设计作业是教学常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备课到上课再到作业是环环相扣的,现在有的教师“备课靠下载、上课靠模仿、作业靠教辅”,这种方式是培养不出有个性的教师的。亲手设计作业,亲手批阅,是形成教学有效反馈的重要手段,它为后期的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教师通过批阅作业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对学生的答案给出激励性的答复,从而形成学生学习的新发展点。
我会从自身做起,做到作业分层次留,并且亲手设计作业,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