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记录表
(2014-11-06 15:00:16)
标签:
育儿 |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充分说明了探究过程和获得探究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培养科学态度的重要性。幼儿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各种科学内容都充斥着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幼儿周围存在着很多可供孩子们去探索去学习的内容。孩子好探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他们喜欢探索,喜欢去发现。面对无处不在、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积极主动探索的幼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学习内容呢?如何更好得开展好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呢?
科学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不违背科学事实。科学的教育内容不能仅仅理解为科学知识,它还包括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前者认为我们选择的内容一定是准确的,无误的;而后者就告诉我们要向让孩子去接受一些科学知识,不能仅仅是老师的灌输和说教。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兴趣才会有探索的愿望。科学始于好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孩子对所进行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探索,细致的观察,认真的思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可见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达尔文年幼时就对昆虫、植物、矿物等感兴趣,他后来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是与这种年幼时开始发生的兴趣直接有关的。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自然角、科学区、科学发现室和墙饰等让幼儿尝试、探究,使他们亲身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然后从中找到一些可以挖掘的素材:例如平面镜、放大镜、望远镜、三棱镜以及有机玻璃等有关光的游戏材料,各种形状的磁铁,木块、橡皮泥、纸、塑料瓶等有关沉浮的游戏材料,电珠、电池、金属丝、塑料棒、和碎纸等有关电的游戏材料,纸杯、棉线、喇叭、塑料管等有关声音的游戏材料。把这些游戏材料纳入教育活动之中,相信孩子们的兴趣一定会越发提高,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也一定会很高!
二、选择贴切孩子生活的科学教育内容同样很必要。
沙、石、土、水同样是幼儿喜欢的,而且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的东西。这时候我们同样也可以挖掘出一些可供科学教育所用的教育内容。例如可以让幼儿去探索它们各自的物理特征,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用处。气候和季节现象是自然界中四季变化规律的具体体现。有些现象是孩子们很难去了解的,也很难知道的。例如云雨的形成、雷雨、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光和颜色等。这些贴切孩子生活,孩子又非常感兴趣去了解的内容,是很好的选择。除了这些,另外一些物理现象孩子也很想弄懂,但是单凭孩子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探索,是非常的难的,例如:感受力的大小、探索发现力的方向、各种机械的作用、磁、声音从哪里来、电等。这些内容都应该为我们教师所选用。除了这些,设计到的科学内容还有非常的多,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随机的情境,引发幼儿探索。
例如有这样一个活动:一天中午散步,看到大班有个老师他们在玩冰和水的游戏。于是我就问孩子:宝贝们,如果一块冰融化掉,那杯子里会有多少水?孩子们都会说有一杯水。我当时没有否定孩子们的想法,我就和孩子一起进行了这个实验,去保健室要了一块冰块,把这块冰块放在杯子里放到了太阳下,很快,孩子们惊奇的发现,一杯冰块融化后只有半杯水,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感知了“融化”的现象,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光靠猜想是不准确的,要亲自动手试一试、看一看才能得出结论。这样的内容由于是源于幼儿实际生活,感受得到,幼儿往往会非常愿意接受。
三、科学活动中的记录表起着主导作用。
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记录是幼儿表达科学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在帮助幼儿获得科学信息,建构科学概念,促进探究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记录信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实验记录既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幼儿成长的真实记录。形成的实验记录既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幼儿成长的真实记录,教师在引导幼儿探索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猜想和验证结果,用记录的形式展现幼儿探索的结果,从而有效地验证操作结果,这是科学活动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科学探索的重要“工具”。
记录表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在游戏过程中不断进行尝试出现不同答案时,记录就更有利于孩子们提出质疑,对答案开展比较,从中进一步寻求正确的科学道理。记录表可以记录幼儿在观察和调查中的发现、在实验活动中的猜想和验证、在讨论学习中的分类和梳理;可以帮助幼儿细致地观察现象,引导幼儿学会主动学习和进行学习的自我构建;更能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发现与获取的经验,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那么怎样利用科学活动记录表进行有效记录探索时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呢?
(一)、合理设计记录单
科学是严密的,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为保证记录单的有效运用,我们要设计清晰、合理的记录单,才能科学地指导幼儿有效地运用记录,使幼儿在活动中思维更清晰,表达更有条理,其探究科学的经验和能力也逐步提高,逐渐成长为细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善于表达。
幼儿的记录可以有不同的形式,表格、图画、符号、照片等多种直观形象的方式都是幼儿科学记录的适宜方式。而不同的记录形式在幼儿的科学探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教师在设计记录单时要尽量将复杂、烦琐的记录简单化,便于幼儿有效记录,在设计上应符合幼儿年龄的特征以及活动内容的需要,设计时尽量做到简单、形象、直观,记录单中的材料图象应尽量和提供的实物相近,使幼儿一看就懂。如猜想可用“ ?”符号,动手操作可用“小手”的符号等,对于小班幼儿的科学活动,设计的记录单越简单越便于幼儿记录,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可根据需要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表格式记录单,便于幼儿交流和展示,因此,设计一张合理的、适合孩子、适合具体活动的记录单是十分重要的。
(二)、有效使用记录单
记录是科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幼儿通过记录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认识,记录自己的发现,并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恰当地指导使幼儿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记录,以及怎样记录,努力让记录单发挥教育价值。同时,记录单也给教师提供了重要信息和依据,有利于教师分析、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因此,记录应有效地运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1.要看懂记录单
为保证记录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师在指导幼儿记录之前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幼儿读懂记录单,指导幼儿读懂记录单时尽量做到形象、具体,从而使幼儿认识知道记录单中各图像分别表示什么。如在小班《物体的滚动》时,考虑到幼儿年龄的特点,我将记录单设计成房子的形状,将一些饮料罐、圆柱形积木、球以及方形积木等这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物品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和幼儿共同观察讲述,了解记录表的意思,随后让幼儿并尝试体验后,再用幼儿对错的形式记录,通过观察、体验、记录,验证幼儿的发现。通过幼儿观察,教师讲述记录方法使幼儿看懂记录单,读懂记录单,为探索奠定良好的基础。
2.记录单服务于操作过程
记录一定要伴随着探索过程进行,在幼儿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记录最关键、最有意义的环节和现象。要避免为记录而记录,不能事后追记,或还没有展开充分探究就让幼儿记录,更不能事事都记。如在中班活动《油和水》中,在记录单上先记录幼儿的猜测,油倒进水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幼儿猜测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油浮在水上,油沉在水底以及油在水的中间,幼儿发现油先混在了水里,又浮了上来,孩子们把这一现象告诉教师,教师将这一过程用图画的形式一步步展现在记录单上,让幼儿将油和水倒在一起的过程看得清楚明白。等孩子们发现油浮在水上后,教师记录幼儿的发现,随后再用小棒进行搅拌,教师提出让幼儿自己用蜡笔在记录单上记录搅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幼儿搅拌后,有的幼儿记录油中会有小泡泡,有的记录油到了水的中间,和水混在了一起,有的幼儿则记录了油又浮到了水面上,这些都是幼儿在发现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他们在观察、探索中记录了自己发现的秘密。教师要引导幼儿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记录探索过程中最关键、最有意义的环节和现象,避免样样都记,不能事后补记,更不能让幼儿记录还没有发生或探究过的现象。
3.记录单显示结果
科学教育活动就是让幼儿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明白科学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记录单最终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记录科学实验的结果。如在中班班科学活动《谁能通过弯管》,为实现能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假设,乐意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的目标,教师提供了硬纸板、毛线、雪花片积木、笔等材料,设计了一张画有各种材料图像的表格式记录单,第一次让幼儿探索哪些东西在拿着弯管的情况下,能顺利通过弯管的,记录时孩子只要在表格的相应位置上打“√”或“×”就能清楚地表现出哪些材料能通过,哪些材料不能通过。第二次让幼儿探索用什么方法让毛线顺利通过,采用第一次的记录方法很难清楚表现探索的结果,让幼儿自己画出图像记录结果也显得非常地难而繁琐,教师在设计记录单时只要在设计单上每个使用的方法用图像的行式记录下来,在边上标出数字,孩子们只要在第二次操作的相应表格中用数字代号就能准确记录探索结果,简单易行。教师提供的记录表必须浅显易懂,有明确的任务指向并易于操作,而中班幼儿已积累了一些记录经验,他们的记录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师可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能更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记录。
记录必须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幼儿只有在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探索后,才能正确地记录物体特征及现象,离开了观察的记录是空洞的,记录过程要求幼儿多种感官并用,常常既有眼睛看的,鼻子闻的,耳朵听的,有时还要求幼儿用嘴尝的,还要用脑进行分析、想象。记录单引领着幼儿的探索方向和结果,不同的记录单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教育价值。
四、设计记录单也有讲究。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每一次教学,教师都应该慎重选择题材,让孩子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总之,科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记录单,只要能有效运用记录单,就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探究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经验和对科学的兴趣,做一个细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善于表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