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设计

(2011-05-25 08:55:23)
标签:

杂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证明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并会用定理进行计算或证明.

2、数学思考:通过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意识.

3、解决问题 :通过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情感态度 :在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刻度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活动一:

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什么是三角形的中线?

如图1,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则线段DE叫做三角形ABC的什么?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画画看。

 

三角形的中位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以此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启发学生进行测量,使它们产生中位线等于底边一半的直觉,再让他们明确测量还不能真正说明问题,还要进行理论证明,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活动二:

问题牵引

导入新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画出图形,引导学生证明:对于证明某条线段是某条线段的一半,常用的几何方法是“加倍法”、“折半法”,通过三角形全等把问题化归到平行四边形中去,然后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概念、性质来解决.

已知:在△ABC 中,DE是△ABC 的中位线

求证:DE BC,且DE=1/2BC                 

证明:如 图,延 DE  F,使EF=DE  ,连 CF.

DE=EF 、∠AED=CEF AE=EC

∴△ADE  CFE

AD=FC  、∠A=CEF

ABFC

AD=DB  BD=CF

所以 ,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DE BC DE=1/2BC

证法二:过点CAB的平行线交DE的延长线于F

CFAB,∴∠A=ECF

AE=EC,∠AED=CEF AD=FC

DB=AD,∴DB=FC

所以,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本题可以延长DEF,使EF=DE,通过连结

FC把问题转化到  DBCF中去,

(学生再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踊跃发言,想出不同的证法,鼓励学生用折半法试一试.

结合图形导入新知: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以及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中线加以区别,会书写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符号语言.此结论的证明既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又让学生学会了“加倍法”的几何分析思想,说明了结论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 一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证明,丰富了学生的联想,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跟踪练习

1.如图1:在△ABC中,DE是中位线

(1)若∠ADE=60°,则∠B=           度,

为什么?

 

(1)

(2)

(2)若BC=8cm,则DE=             cm,

 

为什么?

2.如图2:在△ABC中,D、E、F分别是各边中点,

 AB=6cm,AC=8cm,BC=10cm, 则△DEF

的周长=           cm

3. 如图3,无法直接测量A、B之间的距离,可在A、B

 

(3)

外选一点C,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

 

中点D、E,如果能测量出DE的长度,就能知道AB的

距离了。为什么?如果测得DE =20m,那么A、B两点

间的距离是多少?为什么?

学以致用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丰富的、有价值的.

探究点二: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

(1)顺次连接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呢?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

 

B

H

F

C

A

G

E

D

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

 

 

 

 

 

 

总结: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            ;当四边形ABCD中

AC=BD时,四边形EFGH是        ;当AC⊥BD时,四边形EFGH是      

当AC=BD且AC⊥BD时,四边形EFGH是     

填空:

①顺次连结矩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②顺次连结菱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③顺次连结正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规律方法总结: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的形状与               有关。

通过例题和反馈练习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让学生主动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2)如图,O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AF平分∠BAC交BC于F,交OB于E,

求证:OE= CF

 

 

 

 

这两道题目让学生明确了要把握好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时机,调动了尖子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归纳、提升.

活动四:

课堂总结

发展潜能: 以师生共同小结的方式进行:

1、回顾知识

2、总结方法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又从理论上进行了验证.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时机.对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能够促进理解,提高认识水平,从而促进数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实现良性循环.

这是一次组织与情感的交流,浓缩知识点,突出内容本质,渗透思想、方法.培养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

活动五:

达标测试       互动课堂相应练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1年04月19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