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必如:小学低段语文新课标解读
(2015-01-19 15:16:00)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程培训与学习 |
小学低段语文新课标解读
彭必如
今天,我给大家解读小学语文低段新课标准中的两个关键词。一是感兴趣;二是感受美。
1、感兴趣
请老师们看“识字与写字”目标里的第1条:“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见培养与引导学生想学习汉字的兴趣多么重要。
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2011版的课程标准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提要。”但目前,我们花在识字写字学词上的力量不够。
怎样让学生学习汉字感兴趣呢?我们可以创设教学情景,轻松快乐识字。带着学生走进生活场景,营造识字氛围。在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够创设一个生活场景或氛围,就会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开创一个愉悦的识字空间。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1》时,围绕“寻找春姑娘给我们带来的礼物”展开教学,让学生看看春天里的风、雨,春天盛开的花,听听春天小动物们的叫声,看看、听听、说说、读读、认认,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识字、记字过程,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中,没有疲劳,只有快乐与思考,识字活动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识字教学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当堂课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游戏中、活动中加深印象,巩固识字。比如,同位或小组中比赛谁认得快、记得牢,发挥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比如,用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巧配对等游戏的方式在兴趣盎然中加深印象。有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多种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情趣盎然,易学易记,同时又落实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汉字是具有历史范畴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所以,识字写字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不能把识字教学仅仅是当成“符号”的单纯教学,还应该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在教学中应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开始,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入手,引导学生将“符号”转化成有生命、有情感、有灵性的文字。
如“人”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她是人的剖面的形象,她直立着,手下垂或者轻轻举到前面。两个人,一个跟着一个,组成一个“从”字,两个人,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好像两个人磨破了脚躺在那里,这是一个古老的“化”字,意思是变化。两个人站在一排,是“比”字,两个人背靠背,那是什么字?是“北”字。我们从“大"字里看到一个人,叉着腿,伸着双臂,好像一个守门员等着接球。或者仅是为了引人注意而吸足了气以显示自己伟大?同一个形象,上面加一横,组成“夫”字,这一横不就像古代成年人头上别起来的簪子吗?
语文课程标准把多读多写,提到重要位置,让学生更多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学习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求通过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增加文化的底蕴;为加强阅读,丰富语言和积累,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规定了背诵的篇数和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就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而要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能达到那个量,必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由此可见,低段的语文教学,教师激发学生想学的欲望非常重要,孩子们对语文学习感兴趣了,喜欢上语文了,就能主动学习,就能主动识字、主动记忆,主动阅读,主动运用。
2、感受美。
新课标中强调: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目前,学生字写不好,写错字、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现象比较严重。那么,就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打好基础。
小学低段识字写字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识写分开,识用结合,多认少写。一、二年级认识160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800左右,掌握2000个常用词语。要求认的字不要教得太复杂,不用分析字形,指导学生抓住特点,整体识记,就像认人一样,多次见面。鼓励学生猜字谜,念顺口溜,结合生活经验来识字。要及时复习巩固。小学生学得快,忘得快。要在语言环境里复习巩固,多次复现。在编儿歌、玩游戏,课外阅读中多次复习。
目前,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比不上日本的中小学生。我们练字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写字要抓住主笔教学,如“沙”,主笔是一撇,“心”,主笔是卧钩。起笔、运笔、止笔,要指导学生观察。
写合体字,一看高矮,二看胖瘦,三看笔画,四看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老师要边讲边指导边示范。
练习书写,一方面要注意笔画、笔顺,一方面也要注意间架。根据汉字的特点,要把字写得方正,可以用田字格、米字格或九宫格来练习间架。
开始教学写字时,要利用田字格来指导,先让儿童认识田字格,懂得这四个小格是个整体,再说明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等位置和名称。包括指导他们在田字格里写笔画和汉字。
对于间架结构的指导要具体细致,指导时可用结构分析比较,使儿童知道某部分多大多小,应占格子几分之几,指示他们某一个字的各笔画或各结构单位在格子里的位置。以格中的横、竖线作标准,给他们指出横要平、竖要直,笔画多的字要紧凑些,笔画少的字要松散些。
要教儿童写好字,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不论板书,批改作业,或是标语、布告,凡是写给儿童看的,都要求书写端正、清洁、整齐,起示范作用。尤其对一、二年级儿童,教师的板书要一笔不苟,并要有意写慢些,以使他们能看清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新课标对写字,强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要求:每天的语文课要拿出10分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做到天天练。
目前,真正落实以上要求的不多。上课不写,课后大量留作业。低年级的书写要在课内完成。一个字的抄写不要过三遍,要求学生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在书写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在语文学习中,学习汉语拼音,学习识字,学习阅读,感受生活的种种美好,向往美好、和谐的生活,关心自然和生命,由此达到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用心、用行动创造美,所以,学语文,应该是让孩子们感受美,也应该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
附:
语文新课标: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