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语拼音教材分析

(2016-10-17 15:01:44)
分类: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
                   汉语拼音教材分析

汉语拼音教材的教学目标是: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与以往的汉语拼音教材相比,本册教材在汉语拼音的内容编排和呈现方式上加强了汉语拼音与识字和发展语言的整合,每一课的汉语拼音教材编入了情境图、词语和儿歌,共要求认识70个常用字。这样编排,将汉语拼音学习与识字,学词、阅读、说话、积累语言紧密结合起来,不但丰富了汉语拼音阶段的学习内容,增强了初入学阶段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使各方面相互促进,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新课标》在汉语拼音教学建议中汉语拼音教学要“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合”的思想。

本册汉语拼音部分共有15课,分5个单元。第一单元(1—2课),教学6个单韵母。第二单元(3—6课)教学14个声母及相关的音节。第三单元(7—9课)教学其余9个声母及相关的音节。第四单元(10—12课),教学9个复韵母及相关的音节。第五单元(13—15课),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音节。每课一般包括5个部分:①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②汉语拼音书写教材;③要求学生练习、拼读的常用音节;④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⑤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这样的编排循序渐进,适合迁移,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每单元除了学习声、韵母、音节外,还要认识80个生字。四个单元各安排了一个认一认,既对前一阶段音节的学习进行一个整体的回顾和梳理,又认识了一定的汉字。

二、教材特点

1、人文性

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不论是插图,还是文字内容,都在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每一课的整合图,不但在视觉上给学生以愉悦的感受,而且在内容上,都体现了生活的美好,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如,d t n l一课的情境图,蕴含着一个故事情节:一匹马驮着一袋大米走在路上,路边有大片大片的土地,米袋不知什么时候漏了,小马却没有察觉,小兔子飞快地追上小马,告诉了他。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认读词语,并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从中体会小兔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如ai ei ui一课,画面上几个小学生在植树,文字的提示和画面都蕴含着合作精神的培养。如z c s一课的儿歌“过桥”,以及bpmf一课,音节ba配的图片“8”,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和沟通。

如zh ch sh r一课的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体现儿童对祖国统一的渴盼。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进行价值观培养的绝好材料。这些情境图的设计、儿歌的选择,在编排的时候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因为它受制于学过的音节,而且要求内容丰富,有意境,有教育价值,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2、生活化

(1)联系生活学习拼音。

增加带调音节。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口语实际紧密联系。如,第30页,第36页,都有这样的安排。另外,每一课中的词语或句子、儿歌,都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口语实际,能使儿童拼读的音节形象化,有助于巩固音节,增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出在活动中学,在语文实践中学的思想。

(2)联系生活巩固拼音。

有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巩固拼音的题目,如,复习一的“看看读读”“我会读”;有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引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拼音的题目,如,复习二24页的“我会想”,学生思考哪些同学的姓里有给出的声母,把教师的教学引向开放,把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如复习二24页的“我会摆”,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绳、棍或手势摆学过的字母;如复习四41页的“读读画画”,“秋游你想带什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复习拼音,鼓励学生自主自立。其意义在于,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增强现实生活感,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着眼于培养他们“做自己生活的主人”的主体意识。

3、更符合儿童心理

(1)调整内容。把声母y w提前,和单韵母 i u ü整合为一课。这一课除了要学习单韵母i u ü,还要学习声母y w,以及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充分利用了几个音节读音相同的特点,有利于减化头绪,降低难度。而且提早出现了一些常用音节,便于学生学习音节、巩固音节。实践证明,这样安排,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便于迁移运用,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学起来并不困难。

(2)改变音节的呈现方式。每一课中,要求学生拼读的音节,大多是以结果的形式呈现(12页),而不是仅仅通过射线的形式展现拼读过程,而不给出拼读的结果。这样,儿童在一次次的视觉冲击中,可以和音节多次见面,加快拼读的熟练程度,更有利于发挥今后帮助识字的作用。这样安排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直呼,而是在这其中就包含了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老师可以视情况出示拼读过程,帮助学生通过拼读,正确读出音节。

总之,拼音教学的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干巴巴的抽象符号变活,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抓住儿童年龄特征,就可以使初入学儿童爱学、学好汉语拼音,为识汉字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为儿童提早踏上知识的宝塔创造了条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