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标签:
育儿教育 |
分类: 名家名言 |
http://s4/mw690/002hLIzLzy6OtMWowTh03&690
约翰.戈特曼说,“好父母永远跟孩子是一头的”。这句话是要求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这样,才能做孩子成长道上的盟友。
这句话也说明,父母只有和孩子站在一头,对孩子爱的教育才被孩子接受。
站在孩子一头,与孩子成为盟友,并不是要求我们接受孩子所有的行为,对孩子放任,或帮孩子代为一切。
那如何与孩子站在一头,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而又不失父母的威严,正确地引导他健康成长呢?
一、认真面对孩子的要求
当孩子向我们提出要求时,既不要一味的拒绝,也不要随便应充。应该先弄清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如果是合理的要求,我们应尽量满足。如要求的满足有一定难度,我们要和他一起努力,帮孩子达成心愿。
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我们也不要简单的拒绝,更不能以要求的不合理,责问或批评孩子,也不能借不合理的要求,对子进行“说教”。
我们要弄清孩子要求的原因。针对他的要求,与孩子谈论。谈论他对要求的渴望,谈论他要求的目的。通过谈论,理解孩子,通过谈论,让孩子了解他所提要求的不合理性。
如果孩子一味的坚持,我们也不要大动肝火,只需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父母的决定。让他明白,无理的要求,或不能满足的要求,无论用何种方式,都是行不通的。
昨天晚上,儿子跟我说,他每个星期只是周六、周日玩一次电脑,觉得太少了,提出要求增加次数。
这个要求谈不上合理,也谈不上不合理。只是基于时间的考虑,加上现在作业慢,如果平时再增加一次电玩,务必会影响儿子的睡眠时间。
我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听听他的想法。通过与儿子的交流,我们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他用一次看电视的时间,换一次手机游戏。玩的具体时间由他定。
二、积极回应孩子的情绪。
每个人都有伤心、生气或害怕的时候。有伤心、生气或害怕等情绪,不一定是坏事。坏的是伤心、生气或害怕时,没人理解,无人接受,没处交流。
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他也有伤心、生气或害怕等情绪。
倾听,是在暗示孩子,父母关心他;按纳,是在告诉孩子,父母理解他;安慰,是让孩子明白,父母爱他。
通过父母对孩子情绪的积极回应,可以在父母与孩子间建立情感联结。也通过父母对孩子情绪回应的榜样,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平复情绪的本领。
比如,孩子受了老师的批评很不开心。我们不能对他的不开心漠不关心,也不能对他的不开心轻描淡写,更不能对他的不开心借题“教育”。以大人的标准,对他受批评的行为,来一番自以为是的“高论”,再来一次不分青红皂白的教训。这样,只会让孩子无语。
孩子有情绪时,首先要的不是大人的高见,而是对他情绪的接纳,对他行为的理解。只有在接纳孩子的情绪后,再对他进行爱的教育,大人的建议才受用。
当然,如果他的行为确实有错,我们要否定的也只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心情、他的人。
所以,要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请先站在孩子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