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677周(5月25日至5月31日),差点忘记的一些端午习俗。

(2025-06-05 16:31:05)
分类: 中学生活

本周姑娘体重45KG.

近来我沉迷于一些无脑的古装小说书里不能自拔,常常是吃饭时看、下班回家时看、上厕所时也看,甚至于每每到了睡前家属都要催着关灯睡觉了还要在昏暗的床头灯带下再看上那么一些。为什么我说这是一些无脑小说,因为女儿偶尔会过来问我,你看的书叫什么名字,我常常会答不出来;或者当她问我书里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也常常会恍恍惚惚答不上来。但我确实又很爱读,以至于连家属都要忍不住低叹一声,年轻时如果我有这般劲头,那岂不是北大清华都不在话下了。我也只好瞅上他一眼当做回答。

于是,五一假期里外出游玩的攻略我还没有时间去认真总结。但这周才恍然发现已经迎来了端午假期了。

说起端午节,在大城市里的人对节日风俗的体验总是要少上许多。记得在老家时,过端午节是相当热闹和喜庆的一件事。端午节一大早,家中长辈们就会把长长的艾草插在家中大门门框左右两侧(两侧各一根艾草,而不是像现在花店里买的那般五六种配草);大人们早早地就会去赶集,买上鸡鸭鱼肉中午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我们那边过节向来都是中午是正餐),还会给我们几块钱跑到小店去买上几罐健力宝(真的只有在节日期间才能喝上一罐健力宝),在这些美味的事物里,我独独对那个去核的蜜枣喜爱不已,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很多年,但每每想起来,依然会有唇齿留香之感。

当大人们忙完丰盛的午饭,稍歇片刻后就会开始弄几种大人孩子都爱吃的面食点心了。一种是现在所谓的江米条,我们那里称呼的是“小果子”,制作方法是将发好的发面擀成大薄片后再改成长条、最后再切成幼儿手指般大小的棍状,放入热油里炸至金黄捞出冷却,再在锅里用白糖加油熬制个糖稀,将炸好的小果子倒入锅中让它们均匀粘上糖霜,这美味的小果子就算做好了。家中常温的天气下可以放十来天,不仅解馋还顶饿。

另一种则是现在称呼的油炸糕了,我们那里叫它是糖糕,用开水烫面后,加油揪成小剂子,擀成饺子皮大小,里面包入白糖、芝麻和面粉的混合物,包好后再用手掌拍成扁扁的圆形,放入油锅里炸至金黄就可以了。这种糖糕我小时候是不大喜欢的,没想到它却是我女儿的最爱,近两年单位食堂开始出现这种小吃,她几乎每个周末都要点名吃上一吃。

除了这两个当地的面食点心,最能体现端午气氛的还是要数包粽子了。我虽然在身边同龄人中勉强算得上是一个做饭高手,但包粽子于我而言却是难于上青天。许是我本身也并没有经历许多包粽子的环节,只隐隐记得小时候跟着大人去河里采过芦苇叶,我们那里包的粽子没有任何的花样,大部分都是纯糯米,偶尔会有糯米里放入一颗红枣的粽子,那就是我们所谓的特色粽子了。就像糖糕一样,我总是不爱吃这种黏糊糊还加糖的食物,因而每次都是应个景,再也不愿多吃第二个。

端午节里,还有一个让孩子们欢喜的事就是佩戴五彩绳了。这种用五种颜色的细绳编成一股佩戴在四肢上(极个别的还有脖子上也戴一圈的)的避邪饰物会让我们显摆上很久。五彩绳要从农历的端午节当天一直戴到六月初六,大人们才会用剪刀剪下它们。

从上大学到现在,已离开老家二十余年,关于儿时端午节的记忆也已经越飘越远,隐在了日复一日的琐碎里。现今,我所能保持的无非是在端午节来临前用买来的五彩绳给女儿编一个漂亮的五彩手链,在端午节的当天戴上那么一会而已。而今年还差点连这个都要忘记了。

想来,所谓的乡愁,便是在异地他乡怀念只有家里才会有的风俗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