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五班案例分析——体罚孩子的背后(QQ:284291216)

标签:
育儿 |
分类: 案例分析 |
案例:
(一)有个大班幼儿特别调皮,经常欺负小朋友,有时还偷偷跑到
园外玩,害得老师到处找。与家长联系,回答是生意忙、顾不
上。最后老师只好在组织活动时搬把小椅子让他坐在门后,规
定他可以不听讲,但不能随便走动。
(二)有一个叫毛毛的孩子,爱动爱说,爱跟同伴打闹,老师为此
很头痛。为了教育他,有一天老师让其站在小椅子上,把两只
胳膊举起来,站了四十钟。
案例分析:
相罚,损害了幼儿的人格尊严,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
重后果。而那位园长也默认了教师的做法,是法制观念不强的
表现。
是非常气愤、恼怒,丧失理智,不顾后果的非正常情绪状态下
发生的,很容易打孩子太狠,不选择安全部位,不择手段,伤
害孩子的身体,致伤、致残,甚至致死。
理上的创伤,完全失去上进心。有一首“挨打歌”很值得细细
品味:“首次挨打战兢兢,两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头
紧,百次挨打骨头硬,千次挨打功夫到,酣然微笑入梦中。”
越打孩子越是破罐破摔。
控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身体进行伤害,会造成他们身体的危
害,比如皮肉创伤等,有时还会留下后遗症,给孩子健康成长
造成不堪回首的阴影。
2、对幼儿心理的伤害。现在的孩子,特别是更多留守孩子
的出现,更需要关爱。但是,简单的体罚处理方式,会让孩子
形成“自己总是错误的”心理暗示,易产生愤怒、怨恨、自
卑、破罐子破摔意识,有时从此一蹶不振、自甘堕落。
3、负面效应。体罚或变相体罚是为学生的侵犯行为提供了
示范,被体罚的孩子常学着欺侮、打骂比自己弱小的同伴,敲
诈勒索别人钱财供自己享乐,把握不住分寸时,沦为少年犯罪
是常有的事。
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
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幼儿
园工作规程》也提出要尊重、爱护幼儿,严禁体罚和变相体
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如情节严重
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由此可见,幼
儿园应大力学习宣传法律知识,规范教师的行为,单凭工作经
验是不够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淘气、调皮”是成人对孩子
的一种看法,不是孩子的错,只要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