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日照博苑
日照博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67
  • 关注人气: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蒙一案例分析——幼儿期的逆反行为

(2013-03-18 20:03:45)
分类: 案例分析
蒙一案例分析——幼儿期的逆反行为

案例背景:我班彭培杰小朋友今年3岁,他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面较广,但有时会表现出逆反行为,他平时在家里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父母,有了不同的知识,他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就强,对家里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闹独立,家里父母叫他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常常使得家长束手无策,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上称为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特点,而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种特点,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孩子在此时的行为表现,而认为孩子变坏了,不乖了,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一味训斥,打骂,这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执拗任性或胆大妄为。

蒙一案例分析——幼儿期的逆反行为

家庭因素:

家长过于严厉,采用硬性手段限制孩子。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不打不成材的观念,始终被认为是真理。有写家长虽没有施以棍棒,但仍以恐吓、责罚等类似手段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从表面上看,家长的严格管教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实际上孩子仍不能心服口服,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一些个性强的孩子反而表现出更强烈的反抗,即使屈服了,也会将愤怒宣泄在其他地方,如:破坏东西,打同伴或不听老师话等行为,影响他对自己行为的分辨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虽有幼儿行为教育,但还不全面,不到位,或是形式化,表面化,没有持之以恒,教师每次活动或游戏都讲究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或效果,并没有太多关注个别幼儿的行为发展,不能使幼儿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和感受其行为的真正意义,做到知之而行。教师的自身修养不够,在幼儿逆反行为上,还未做到启发和正确的教育。

 

蒙一案例分析——幼儿期的逆反行为

反思:

逆反行为使家长大伤脑筋,处理不当更会严重影响孩子面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其实所有的孩子都有时不时有逆反的情绪,特别是在疲惫、饥饿、紧张或不安时。

他们可能会争吵、顶嘴、不服从或藐视老师、父母和其他人,逆反行为通常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正常的阶段。然而,当公然的不合作和敌视行为表现得频繁或持续出现时,或与其他同龄、同发展阶段的孩子相比表现得特别明显,或影响到孩子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生活时,应引起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考虑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蒙一班  尹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