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安卓上的三类入口级应用
(2013-04-02 11:45:27)
标签:
手机助手安全应用应用商店入口级应用it |
分类: 说产品 |
UC web的收购传闻一直没有间断过,特别是和百度之间的绯闻。手机浏览器作为基础应用,有极高的使用频率,加上UC在国内最高的市场占有率,确实看起来价值不菲。但现阶段安卓的生态依然是应用主导,从用户的应用场景来看,浏览器还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入口级应用。既然浏览器都算不上入口级应用,那其他号称自己是入口级应用的app就更算不上了。在我看来,入口级应用只有3个大类:手机管理工具、安全应用和应用商店。这三类应用从用户的使用目的来看,是真正影响到用户的下载决策的。
安全应用
先说说安全应用。按去年艾瑞的报告360手机卫士、腾讯手机管家、金山手机卫士+金山手机毒霸的占比大概是7:3:1左右(同一设备有多款安全应用)。很明显这一块业务基本上就是巨头间的博弈。安全应用不需要直接推荐应用,但安全应用可以对你的想安装的应用say
no。既然安全应用可以将应用直接明了得划分为“有害”和“无害”两类,对用户下载的“有害”应用实行一票否决权,那反过来安全应用所认同的必然是“无害”应用。在这样强烈的暗示或明示下,用户在的话语权是很弱的,那么安全应用作为应用入口就处在了绝对强势的地位。
安全应用由于定位不同,产品间有较大的差异。比如腾讯手机管家兼具了安全应用和手机管理工具的特性,各种拦截、各种防护,手机管理工具该有的功能也都有。相对而言,360安全卫士则是更专注于安全性功能,对于安装应用的处理方式是先引导用户下载360手机助手。而金山则是出了金山手机卫士和金山手机毒霸2款安全应用。按金山的意思,手机卫士作为泛用型兵器可以压制使用中的各类坑爹问题,手机毒霸则是深度解决安全性问题,不过相信很多用户是分不清楚这些的。虽然金山现在完全没有涉及应用下载安装,但考虑到安全应用的特性,这也是迟早的事。我们看到安全应用间的竞争除了占领渠道之外,在公关上也是相当精彩。大家一方面鼓吹自己的安全技术多么多么牛逼,公司又如何如何靠谱,另一方面则把对手黑地一文不值,道德沦丧。比较经典的就是金山手机毒霸被广告平台联合抵制、百度全面打击360安全性以及360被中介联合抵制这几起事件,事实证明这样洗白抹黑的策略是非常有效的。
手机管理工具
然后是手机管理工具。应用的作用是在PC端管理手机端的数据和应用,做到数据备份和互通,典型的例子有91手机助手和豌豆荚等。从一些迹象看来,相当多的用户对于手机管理工具的定位基本上就是app的安装工具,数据备份的功能反而是其次。或许是由于网速、流量、使用习惯等各种限制条件,apk安装包在web上的下载量很高。既然用户对于应用安装有很明确的需求,那么手机管理工具做应用推荐与其说是顺理成章,不如说是不可不为。
如上所述,91手机助手和豌豆荚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手机管理工具(另外360手机助手就是91的一层外皮)。其实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大家都是半斤八两。大体上功能差不多,无非是UI、操作感、可下载的应用量,还有某些小功能上有点区别。UI上的好坏撇开不谈,毕竟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个人比较喜欢豌豆荚的风格)。操作感也是同理,套句流行语就是“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其实还蛮带感的”。因为安卓市场也是网龙的产品,在应用的下载量上91占优了不少优势。至于那些小功能,有些其实有还不如没有。比如豌豆荚的“洗白白”功能,据说是把你的山寨应用替换成无广告的官方版本,不过你要是相信你就输了。他会把你的官方版本报成山寨版本要求替换,至于为啥要这么做,猜测可能是因为和广告SDK有关系。总得来说,在大同小异的前提下,手机管理工具大多数是在推广渠道上较劲。
应用商店
最后聊聊应用商店。如果说通过安全应用和手机管理工具去下载应用只是顺便为之,那用户打开应用商店的目的就非常明确是下载应用了。所以应用商店对应用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你的应用上传了多少个应用商店,编辑有没有把你的应用放进专题或者摆在推荐位,这些因素对应用的下载量基本上能差几十倍。看到很多应用开发者在产品推广时似乎不清楚,很多应用商店的推荐位也好,专题也好其实是可以谈的,并不完全都是付费广告。
安卓到底有多少个应用商店,我实在是数不完了,记得以前做找了一堆汇总一张excel,即使这样还有漏的。在这一堆商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是google
play、安卓市场、小米应用商店、百度应用中心。
看名字就知道play是google的亲儿子,原生系统中必然会内置进去。理所当然google
play的应用数量非常多,尤其是国外应用远胜其他国内应用商店。亲儿子的另一个优势是play的排名会受到admob的影响,不过推广层面这里就不展开了。
小米应用商店可以代表所有硬件商的思维方式,三星、HTC都有自己的应用商店,因为内置在手机里而且只为自己的品牌手机服务,其占有率当然也是随着手机出货量增长。不过现在也逐步由部分硬件商的应用商店开始对外开放,与第三方的应用市场竞争。
再看看安卓市场。作为入行比较早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安卓市场可以说是木蚂蚁、安智、机锋等一批网站论坛+应用商店模式的代表,也是这一批里最牛逼的,当然这牛逼和91的成功也是密不可分。纯粹的第三方应用商店没法靠品牌手机出货量占据市场(山寨机和刷ROM市场倒是可以),所以对优秀应用的竞争相当激烈,特别是在iOS上火起来的应用迁移到安卓上,首发权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候抢到一款优秀应用(游戏为主)的首发权就能直接拉动应用市场的下载量。所以为了抢首发权,推荐位啊专题啊都能谈。当然这些仅限于热门应用,屌丝产品就没这么好命了。
还有一个是百度应用中心,其实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百度应用中心已经更名为百度手机助手有一段时间了,功能也更像手机管理工具了,不过我还没升级,所以还是用之前的情况来谈。百度应用中心强大的地方就在于收录,他几乎是把所有市场的应用都收录了,拥有最多的应用下载量。也就是说不管你首发不首发,在百度应用中心基本都能下载到。八卦一句,关于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混的不顺的情况我很不理解,百度的移动端产品除了名字里带百度和图标丑这2个共性之外,每个产品都很有特点和优势。
最后提一句新浪微博在做的推荐应用,我的直观感觉是这样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推荐还是挺有效的。你可以知道你的女神玩了什么游戏,也能知道你的目标用户群对哪些应用感兴趣,这些信息对下载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帮助。
前一篇:“杀手级应用”撑不起人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