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为喝牛奶或喝豆浆纠结吗?

标签:
豆浆牛奶健康选择 |
http://s7/middle/7cd3d021t7a441846dc51&690
使很多人产生了困惑。牛奶已经被人类长期饮用,为什么还会有毒?我们还到底要不要选择牛奶呢?其实牛奶中除了富含钙以外,还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在体内分解时会产生一种叫“氨素”的物质,是一种强酸,体内为了调解酸碱平衡,就会将存在骨中的碱性物质“钙”溶出,因此牛奶中的钙还未吸收,就以把原来储存的钙消耗了。而长期饮用就会得骨质疏松了。
1.不要空腹牛奶:空腹喝牛奶容易发生乳糖不耐受,空腹喝其吸收率也会降低。可以与主食共同服用。
2.不要与茶、咖啡一起饮用:牛奶中含丰富的钙离子,而茶和咖啡都是脱钙食品。如果饮用应间隔半小时。
3.不要用牛奶送服药物:牛奶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还会降低药效。因此服药用清水,服药与饮奶间隔一小时以上。
4.不要在牛奶中添加橙汁或柠檬汁:橙汁和柠檬汁中含有果酸,会使牛奶中蛋白质变性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5.不要用高温或低温方法处理牛奶:高温或低温都会使牛奶中蛋白质变性,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我们应避光在4摄氏度保存。饮用时在室温下直接饮用,或适当加热,但不要煮沸,也不要久煮。
6.饮用牛奶容易产气、胀气,对于胃肠道手术后的病人来说,胃肠功能受影响,肠蠕动减弱,肠道胀气本就不容易排出,饮用牛奶等于“雪上加霜”,所以不宜饮用,相反,应吃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对于肝昏迷及急性肾炎的病人,牛奶中的蛋白质也会加重其肝肾负担。
http://s8/middle/7cd3d021t7a4416f73ef6&690
豆浆中丰富的大豆纤维也可消除便秘,预防大肠癌、胃溃疡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中国人食物纤维的每天摄食量应为25-35克,而现在的摄入量只有17克。主要因为我们吃的越来越“精”了,而缺乏食物纤维是目前“富贵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配合日常饮食,一天2杯豆浆,便能轻松提供足量的食物纤维。忌喝超量,一次喝豆浆过多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我们在选择自制豆浆时,可以把绿豆、红豆等其他种类的豆添加到大豆里面去。用那些混合起来的豆类制出来的豆浆,各类养分成分相互补充,更无害于身体健康。
1.豆浆必须煮熟喝:大豆含一些抗营养因子,喝生豆浆或未煮开的豆浆后数分至1小时,可以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胃肠症状。这些抗营养因子加热处理后即可消除,因此都将必须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维持5分钟左右,这些有害物质才会彻底破坏。
2.不要在豆浆里打鸡蛋:很多人喜欢在豆浆中打鸡蛋,认为这样更有营养,但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这是因为鸡蛋中的黏液性蛋白易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一种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大大降低了人体对营养的吸收。
3.不要冲红糖:红糖里的有机酸和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后可产生变性沉淀物,大大破坏营养成分。
4.忌装保温瓶:豆浆中有能除掉保温瓶内水垢的物质,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以豆浆作为养料,瓶内细菌会大量繁殖,经过3~4个小时就能使豆浆酸败变质。
5.不要空腹饮用或与药物同服:(原因基本同牛奶)
6.急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不宜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加重病情,或者引起胃肠胀气。豆类中含有一定量低聚糖,可以引起嗝气、肠鸣、腹胀等症状,所以有胃溃疡的朋友最好少吃;胃炎、肾功能衰竭的病人需要低蛋白饮食,而豆类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质,其代谢产物会增加肾脏负担,宜禁食;豆类中的草酸盐可与肾中的钙结合,易形成结石,会加重肾结石的症状,所以肾结石患者也不宜食用;痛风是由嘌呤代谢障碍所导致的疾病。黄豆中富含嘌呤,且嘌呤是亲水物质,因此,黄豆磨成浆后,嘌呤含量比其他豆制品多出几倍,所以,豆浆对痛风病人不宜。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修订版
【2】于康.吃什么怎么吃.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3】除了牛奶我们还有豆浆.日下客.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