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评课稿 刘翠香 五年级组

(2012-10-29 10:40:20)
标签:

杂谈

分类: 三师同研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一课评课稿

评课人  刘翠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杨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了学生通过剪拼摆等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杨老师始终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 探索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教学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 重难点突出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以“游戏导入,引发思考——实践操作,实现转化——探究发现,推导公式——应用生活,解决问题——梳理反思,课外延伸”为线索,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根据新课标理念,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师所设置的目标具体,明确全面,可操作性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            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 重视动手操作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不多,而是让学生自学、思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操作,对于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的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教师只是引导,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资源及时加以利用,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三、            引导学生探究 渗透“转化”思想

本节课可以看出杨老师大胆进行调整,在思考“转化”问题之前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想到可以转化为长方形的,在求长方形面积时没有转化,为什么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就要转化呢?这个转化时如何发生的?带着这些疑问,教师精心设计了游戏环节,图形对比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萌生了转化的思想,那是学生学习必需的。他是一种学习过程,从长远看,这种学习过程给学生带来的知识是完整的,它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通过操作,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学会的计算的图形,渗透转化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            练习设计 难度适中

练习设计层次分明,特别是一道练习中给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求面积,并未给出条件。问学生必须知道什么条件,突出了平行四边形求面积用底乘相对应的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提高了一步。

 

五、            板书简洁 凝练

板书突出重难点,为学生梳理反思起了指导作用。

 

美中不足之处是在于估计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出现了一个学生用拉动的方法来求面积,这是预设中没想到的,在这里如果让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框架去拉动,就会让学生一目了然,这里耽误了一些时间,而且很多学生也不清楚说的是什么?结果会怎样?因为这里出现的小问题,导致当堂训练时间过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