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持轻物投准》教学设计与反思——张伟
(2012-04-05 08:19:52)
标签:
杂谈 |
《持轻物投准》教学设计
汉沽一小张伟
一、课的设计
1、指导思想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力求在教学中贯彻“寓教于乐”“乐中求学”“学中益智”“练中健体”的教学思想。一是按照学生心理变化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强调健身。二是加强体育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性,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三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内容是原地持轻物投准。该教材是小学二年级的投掷教材,在田径教材中占有较大比重,也是小学生非常喜爱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体育活动。通过该教材可以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促进肌肉、关节、韧带的发展。在以往的投掷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动作程式化,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本课持轻物投准的教学中,丰富了投掷目标,提高了难度,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和运用不同的投掷方法,使教材更加生动、有趣。
3、教法分析
本课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革体育教学方法。根据低年级具有的好玩、好动和好思考的特点,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情境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一入课堂就感到生动有趣。然后情境展开,利用多种投准游戏进行练习,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的体验。使学生始终在良性的环境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
4、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⑴、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投掷的方法,乐于学习并能理解安全第一的重要性。
⑵、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投掷动作,锻炼学生上肢肩带、关节、韧带、腰腹肌肉力量,发展学生投掷能力及灵敏性、协调性等素质。
⑶、情感目标:体验学练中的欢乐和成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探究、创新及团结协作意识和竞争精神。
⑷、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创造多种投掷方法,体会用力的正确顺序。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用力过大或过小,动作不协调,导致投掷沙包不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用力均匀适度、动作协调连贯,投准目标。
二、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
⑴、集合整队、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检查服装、宣布本课内容。
⑵、队列练习(原地三面转法、原地踏步走)。
2、准备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然地形的慢跑,然后听到教师口哨示意后,进行各小组的热身操练习。
3、创设情景,引起动机
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进入课堂,以学做“八路军”小战士为内容,创设情景,设计游戏。让学生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层层考验,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战士。让学生学会像小战士一样听指挥,快速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教师带领学生开赴抗日战场为准备活动,在活动中使身体得到充分的热身和准备。引用小八路练本领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小八路那样,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投准练习,把沙包投进水桶里(学生运用各种投掷的方法进行投掷,目的就是练习投掷沙包的准确度,提高沙包投准的兴趣)以比赛的方法进行练习。
4、主教材持轻物投准技能技巧的学习
⑴、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小八路军”战士在战场上投手榴弹的动作,模范战士的投掷动作 , 徒手练习。
⑵、情景教学,准备上战场奋勇杀敌。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你的手榴弹投得更准。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实践和体会。请有代表性的学生做示范展示。这符合学生好表现的心理。
⑶、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将队伍调整成四组投掷。
⑷、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沙包投得准。要求学生投掷要准。
5、游戏:越过障碍投准接力
6、放松小结。
小结
:集中学生做简单评价,并运用鼓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们!这节课中你们学的开心吗?经过这节课你们会变得勇敢吗你们从中学习到什么呢?”让学生在自我思考和评价中结课。
7、收拾器材师生告别。
《持轻物投准》教学反思
张伟
本节课是以创设生活情境,置身愉悦环境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持轻物投准”课程在热身游戏中拉开序幕,我引导学生以游戏的方式进入学习状态,进行游戏练习,给学生自主想象的空间练习自己想象的投掷方法,这样课堂一下就变得情趣万千,充满勃勃生机。
练习时间充足,游戏贯穿始终让游戏伴随着学生学习与活动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实践、游戏的过程。在热身游戏后我们进入主题“持轻物投准”用沙包做投准练习,把沙包看成手榴弹。看看谁投的准,谁投的稳。他们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体验着体育课的童趣、情趣。
参与热情浓厚,互动其乐融融二年级的学生都喜欢跑动,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基本环节的后半部分游戏环节中我设计以投准为目的的“越障碍投准接力跑”为了让学生能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我采用小组竞争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游戏中学生们你争我赶,体验着成功与喜悦。
纵观整节课,设计比较紧凑,但是还有部分细节设计不到位,认真总结得失,争取克服不足,提高自身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