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2013】三岁小儿 |

孩子们一起玩时,难免出现争执现象,像抢玩具、不小心磕碰别人、游戏规则有分歧、打闹着玩成真等等都可能引起“战火”。一旦争执出现,孩子们就会情绪激动难以自控,出现攻击(常见于男生)、哭泣怄气(大多女生的反应)或者是告状等表现。不可能因为会有争执,就不让孩子们一起玩。那么,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和别人起了争执,我们该怎么做?
一、先听后说。
教育最大的成功在于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他才愿意和你沟通。别以为孩子们还小,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不管是一件事还是一个动作,都有他们如此做的理由。因此面对争执中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做到先听后说。认真听他讲述事情经过,以此帮他宣泄负面情绪并寻找原因。
倾听,是了解孩子最佳途径。当我们听孩子说完之后,再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评价孩子们的行为错误与否。只有先尊重孩子,才能使你的评价教育得到孩子认可。
二、角色互换。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们虽然不会说这句话,但他们在行动上会有所感悟。在处理争执时不妨引导孩子们进行角色互换。“如果你是他,被别人打了,你是什么感受呢?”通过这样的提示,孩子会明白对方的痛苦,会转变愤怒的情绪,转而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问题。
这一招不光适用于孩子,大人也一样。如果一个人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角色去思考,而不是以主观心态来看待,那么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三、发动群众。
其实不管争执原因是什么,简单的让两个人分开或者各打50大板都是治标不治本,下次孩子还会掉进同一个洞里。最好就是把这件事当成案子,请其他小朋友或者大朋友来做法官,一起帮他们来分析这件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孩子们自然看得他们谁对谁错或者谁才有理,谁该怎么做、谁不应该怎么做,这样一来二去的,两位当事人自然就明白了自己错在哪里,才会真正的承认错误,才不会轻易再犯。
孩子们尤其是上幼儿园之后,都在过群居生活,不管是亲密还是敌对,他们的行为都会互相影响。运用群体力量化解争执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最关键的是同时也教育了其他的孩子。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伙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幼儿间的争执也是如此。把争执当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朵小浪花吧!让潮散去,不去赶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