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2018】轻声曼语 |
最近几篇博文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一些育儿心得,看到好多亲评论说咱是个用心的麻麻,各位真是过奖了!其实,我们都一样:这天底下没有一个父母不对自己的孩子用尽心思的,或严厉或鼓励,或疼爱或溺爱。相比之下,我能做到的还远远不够,就这些小经验还有从楼主自己的爸妈那里学来的。今天,我很想说一说爸妈的育儿经,借此机会跟大家多多交流。
“生男生女都一样”大家还记得这个计划生育口号吧?毋庸置疑,现在人们都已经慢慢认可并接受了这种观念(甚至大多数人更喜欢女孩儿)。但在落后的农村,老一辈儿人的心里“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因此我们儿时的状况就是:60后家长带80后非独生子女——同龄人家里基本也就是两个孩子,多的三个,像我家这样四个孩子的那真是凤毛麟角。身为长子的父亲在拥有了我们姐妹三人以后,还是听奶奶的话坚持生了儿子。无奈呀!谁让他有那样顽固封建的家长呢?幸好开明的爸妈并没有过分溺爱弟弟,他们明白:男孩也是男人,将男孩培养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每一个家长的目标和责任。嗯,成长背景就交代到这里,下面重点分析育儿经验:
爸妈的育儿经(那时叫“家规”)很简单——俩字:散养。
生活方面:
衣食住行,可以说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在我家这根本不算问题。吃饭穿衣这都不是事儿,貌似很小的时候就不用爸妈管了(哪像现在这些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还要追着喂饭)。一来爸妈没时间,二来有姐弟可互相照应,三则是争着抢着有意思。不管是吃饭还是上学,每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都那么有意思。话说那时就因为爸妈大撒手,就把大姐锻炼出成了十足的大姐大,附近的孩子们没有一个不怕她的。她总是十分尽职尽责的护着自己的妹妹弟弟们,虽然她可以欺负我们,但外人欺负我们可不行。我们就这样像野花儿一样肆意生长着。
学习方面:
看过《家有儿女》的都能体会到什么叫“家里很热闹”,可想而知,四个孩子一起成长,那种“热闹”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放学之后,孩子们都像归巢的鸟儿一样一个接一个的飞回来,叽叽喳喳的说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当我们挤在一张桌子上写作业时,也免不了嗑牙拌嘴。毫不夸张的说,那场面,都赶上如今的“小饭桌”了!每当这时候,爸妈只是在一旁忙自己的事,并不介入。
等我们完成作业吃完饭以后,就是常规的娱乐时间,大家一起看看电视、打打牌、玩玩成语接龙或是跟老爸学唱歌(常常不在调上)。人多了也有好处,玩什么都有人配合,可以说是一呼百应。一般都是爸妈发起活动(现在看来是“寓教于乐”)。们几个自然不甘示弱,孩子嘛,最容易激起好胜心了是不?没想到爸妈竟然是育儿高手,不知不觉中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勤奋努力指明了方向、打下了基础。
纪律方面:
在这样的家教氛围中始终贯穿着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男女平等,奖惩分明。不管是谁,不论原因,只要是做了错事,就要挨打。反之就会得到奖励。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奖励的也无非就是一根雪糕,一袋方便面等等。说也奇怪,那时候在我们家根本就没有买零食吃的习惯,想想现在的孩子每天最起码都要花几块钱,真是汗颜。
还记得那次弟弟因离家出走挨打的事。那时他刚上幼儿园。那天我们在包饺子,也忘了什么原因,弟弟就跑出去了。当时还以为他在说着玩,后来才发觉事态严重。老妈很生气的说:“这么小就往外跑,以后成了习惯还了得?等把他抓回来非得好好揍他一顿不可。”我家住在村北,出了村就是马路,没想到弟弟小胳膊小腿儿的跑的还挺远,要不是有认识的乡亲把他拉住,老爸还不知道去哪找呢!被找到了弟弟还不肯乖乖回来呢,一番拉扯,回家之后,老爸真的狠狠的打了他一顿(充分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妈妈心疼的不行,却也没说什么,冷处理吧。小树不修不直溜,严是爱,松是害啊!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绝对不能一味迁就孩子。估计那次弟弟真的被吓坏了,又急又累还挨了打,后来吃了两个饺子就睡着了。戏剧的是再后来他睡醒了就跑出去玩了。一点事儿没有。真的,完全没有在那幼小的心灵留下什么阴影——也许这就是习惯了这种教育方式的原因。
挨了打也不会认为爸妈是坏父母,还能从中得到教训,明白自己犯的错,并且保证下次不再重犯,这才是真正达到了惩罚的目的。当然,比起惩罚,我们更喜欢奖励。不管什么孩子,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的最好方式就是奖励和赞赏。
看似散养,实则有爱的目光紧随其后。很庆幸自己遇到了这样睿智的父母,他们以爱心,耐心,平常心来教育孩子,他们教会我要用爱沟通,因材施教。当了麻麻以后,我也在努力学着去做羊羊的好朋友,要疼爱,不要溺爱,不要圈养,要散养。
附几张儿时的照片,如今来看都是无比珍贵的历史资料了!
相信大家可以从照片中看出我们那自在快乐的童年!
1993年2月14日,还是情人节。老爸给我们拍的,破屋烂炕,一家六口喜洋洋。
1993年6月6日,快乐的夏天。看到大姐的风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