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苍南县初中科学教师说题竞赛 (转载)

(2012-10-09 21:29:07)
标签:

杂谈

分类: 科学

曾几何时“说题”成了教师业务提升的一种考题,作为教学研究人员总是马不停蹄地研究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使教师的队伍永葆青春。还记得刚毕业时教育界热捧的“说课”,当时它还作为师范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一道“关”,会说课才能站稳讲台是当时的一种主流意识。时光荏苒,“说课”渐渐成为明日黄花,“说题”渐渐崭露头角。“说课”或许说的太多了,几乎新课程都被教师说了个遍于是教学研究员只能引出“说题”,又或许说课似乎让老师破解了“核心技术”于是教学研究员们又不得推出新“版本”——说题,还或许是说课涉及的面太广了不符合“轻负高质”的要求于是教学研究员们推出了与“减负”相“匹配”的说题,说题确实是切入点较小、针对性强的一种考验教师基本功的方法,它接下来势必席卷全国各地,有想法的人可以以此为契机写些此类的教师用书必定大卖。

今天参加了苍南县初中科学教师说题竞赛,教学研究员肖老师给出了两个题目,当然这两个题目是提前一天通知,通过一天的准备,正式比赛时得在5分钟内把对两道题的理解和采取教学方法表达出来。诚然,小有难度!

 题目一(中考题):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孙老师要求学生制作一个总质量为500克左右的四轮小车(不用电力),并看谁制作的四轮小车在摩擦力很小的水平道路上一次运行的距离最远。李颖同学制作了如下图所示的一辆四轮小车,她往试管中加入两种试剂,塞紧塞子,过一会四轮小车向前运动了。

(1)、理论上,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请在下列试剂中选择最符合比赛要求的试剂:①铝粉、②镁粉、③铜粉、④锌粉⑤10%的稀硫酸、⑥10%的盐酸溶液。你选择的试剂是       (填序号),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同样条件下,加入哪两种试剂         (填序号,从上一小题中提供的试剂中选)使四轮小车的运动速度最快。(提示:10%的稀硫酸10%的盐酸溶液氢离子浓度要小)

 (2)、在前面条件不变的基础上,请你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使李颖同学的小车跑得更远,       (只要正确即给分)(3)若推进原理不变,但不发生化学反应,也能使小车运动。他选用的方法可能是                                 

 

答案:(1)1和6  ,2和6,2AL+6HCL=2ALCL3+3H2 ↑
   (2)车子用密度小的材料做使质量小点(车身做成流线型)
    向试管内加入固体氢氧化钠、浓硫酸、干冰或给产生的氢气点燃以及加热水等

题目二(课本练习):在一次电学测量中,给某个由电阻组成的电路的两端加上不同的电压,分别测出通过该段电路的电流,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1)从表中数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根据数据提出几个问题,然后求解。问题数量不限,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

 

U

I

1

0.6

0.15

2

1.0

0.25

3

1.4

0.35

4

1.8

0.45

 

答案: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且比值为4欧姆

 

以下是本人胡诌的说题内容

题目的定位:

依托模型(四轮小车)运动情况,内含化学反应知识、运动和力、压强以及数学和化学方程式计算等知识内容,用学科间渗透、溶合来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法与学法:

1.       具备一定思维迁移能力

此题情境(建模)运动原理类似航天火箭推进器,依靠反应(热胀原理)产生气体,形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促使四轮小车运动。

2.       熟练掌握化学反应“三基”知识

即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

3.       审题要提纲挈领同时也要不忘“小节”

如保持总质量为500克的四轮小车,四轮小车在摩擦力很小的水平道路上一次运行的距离最远,使四轮小车的运动速度最快,10%的稀硫酸10%的盐酸溶液氢离子浓度要小等。对关键字的精准把握是“轻负高质”的教学和学习的保证。

4.     具备“学以致用”

所学知识要在生活中应用,同时通过生活实践促进对知识原理的进一步理解,如仍选用以上试剂,在不改变试剂质量及地面条件下,使小车跑得更远,就要减小摩擦力,即减小受地面摩擦力和空气摩擦力。此题的设计旨在倡导知识能力、思维能力提升要切合生活实践,如果有参加航模竞赛的同学对此题的解答效果要明显占优势,这也是温州教育近年来提倡“三小”培养的初衷。

5.       构建知识网络,分类熟记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基础上使小车运动,旨在要求学生用物理的方法解答这道开放性题目,即要求学生想到物质溶于水后放热(还有是常温易升华为气态的干冰),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构建知识网络结构,通过形成体系简捷识记知识点知识块,如课九年级上册酸碱盐知识块的“八圈图”。

 

 

题目的定位:

借助实验研究的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来理解抽象物理定理,旨在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和逻辑归纳能力。

 

2)设计问题:

1.结合表格中的电压表、电流表检测的数值,实验中电压表选用的量程---------伏,实验中电流表选用的量程-----------安,当选用干电池做电源时应选择---------节干电池。

2.实验测得第二组实验的电流度数为0.26安,从而使第二组实验所得电阻不为4欧,你认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上哪些操作会使安培表读数偏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