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闪光灯基础知识1

(2011-07-11 20:25:02)
标签:

闪光灯

单反

摄影

基础知识

文化

最近对闪光灯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网上找来的资料,以飨读者我自己。

 

反平方定律

从光源发出的光似乎消散的异常迅速,你可以想象夜晚的营火,那被黑暗所包围的火光;或者射向夜空的手电筒,一束转瞬消失的无形的明亮光柱。你可能认为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加倍,光的数量就会减半,但并非如此,实际上你只能得到四分之一的光。空间是三维的,想象一下一个球面包围着发射光子的光源,你距离光源越远,虚拟球面就越大,球的面积也会增大,但照明光线的量不变,也就是光子的数量不变。这不是简单的1:1关系,你的距离增加一倍,球面的大小并不只增大一倍。距光源距离与虚拟球面的实际关系可以用数学上反平方定律描述。它说明光的输出与距离平方的倒数(即用1除以距离,然后取平方值)成正比。因此距离加倍的结果是1/2 2, 即四分之一的光;四倍的距离结果是1/4 2,即十六分之一的光。所有光源都遵从该定律,这就是为什么闪光灯发出的光衰减的如此迅速,它也解释了为什么你买一个较强力的闪光灯并不能增加太多闪光距离,以及为什么闪光灯照明的前景主体会比背景要明亮得多。

 

闪光指数

闪光灯的最大闪光距离由其闪光指数表示。如果你使用自动闪光测光,你可能从来都不会与闪光指数打交道,除了你在选购闪光灯并希望知道其功率究竟有多大时。不过闪光指数对于手动闪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闪光指数用来计算在特定的距离需要的光圈,或者倒过来。注意在技术上闪光指数描述了闪光灯的照射距离,而不是其实际输出功率。由于光线衰减的反平方定律,要将光投射到两倍那么远的距离,闪光灯就需要有四倍的输出功率。要知道拍照所需的光圈(f),可以将闪光指数除以到主体的距离;要知道使用当前光圈所能达到的最大照射距离,可以将闪光指数除以f 值。在上述两者情况下,重要的是要取闪光灯与主体的距离,而不是相机到主体的距离,如果闪光灯装在相机上,两者是一样的,但如果是离机闪光或使用反射闪光,两者就会不同。

光圈数值 = GN / 距离

距离 = GN / 光圈数值

佳能的指数以米为单位,并以ISO 100为准。其Speedlite闪光灯名称中的数字是闪光灯的最大指数(如果是变焦闪光灯就是当处于最大变焦时的指数)乘以10,如550EX。然而,美国佳能的材料中用英呎来表述闪光指数,因此应特别注意量度单位。比如,美国的广告材料声称Elan 7的内置闪光灯指数为43,如果不是认识到转换为公制是13的话还以为是很了不起的闪光灯(佳能内置闪光灯的指数一般为1213,除非装置了变焦马达)

我在本文中以公制的闪光指数为准。一下是大致的转换值:

1 = 3.3 英呎

1 英呎 = 0.3

很重要一点是闪光指数是以ISO 100胶片衡量的。因此如果你使用不同速度的胶片,在计算时要乘以一个系数。再说一次,算式是基于反平方定律,胶片速度提高到四倍,闪光指数增加一倍。因此使用更高速的胶片时闪光灯可照射的最大距离也会增加。如果你想避免开平方计算,可以用以下的速算公式:

胶片速度加倍:GN x 1.4

胶片速度减半:GN x 0.7

在比较闪光灯时另一件要记住的事情就是变焦闪光灯头对广告闪光指数的影响。例如,480EG闪光灯的闪光管比540EZ的更加强劲,尽管前者的闪光指数只有48而后者的最大指数为54。这是因为540EZ35mm焦距时指数仅为36,不过540EZ的变焦灯头在较长焦距时能汇聚闪光灯发出的光,反之480EG不能变焦的灯头在35mm以上焦距时把许多光浪费到了镜头涵盖不到的区域,除非安装了可选的透镜,例如闪光延伸器,它是一个外加的附件,也可以用于其它闪光灯,它将光线汇聚到更集中的区域,因而可以照射到更远的距离。

如上述,指数同样不描述光输出的量。能量输出通常用诸如射束烛光秒(BCPS)、有效烛光秒(ECPS)和焦耳或瓦特-秒等单位量度。便携式闪光灯一般不用这些单位,因此我不准备在这里讨论。

最后,在确定闪光指数时通常会有一点主观成分,这大概是为什么它称为“指数”的原因吧。最后,如何界定“充分曝光”?因此,指数并不是比较不同厂家生产的闪光灯的十分可靠的途径,尤其是厂家在为其产品赋予指数时都倾向于轻率和过分乐观。

 

曝光值(EV)

对于给定的镜头类型和胶片速度,相机自动对焦的灵敏度以及确定准确曝光都与一个曝光值(EV)这个术语有关。

由于到达胶片表面的光的数量由曝光时间(快门速度)和镜头孔径决定,而曝光值正是快门速度与光圈的简单组合。比如,f41/30秒的EV值为9,与f21/125秒的EV值相同。Toomas Tamm在他的网站给出了一个完整的EV表。两种速度/光圈组合都能让同样数量的光入射到胶片上,唯一的区别在于两者具有不同的景深和运动记录形式。光圈增大,景深就会减小;而快门速度降低,主体的运动模糊就会增加。然而,只有对同样速度的胶片比较曝光值才有意义。佳能在其文档中用50mm f1.4标准镜头和ISO 100胶片来衡量EV值。

 

专用和非专用闪光灯

在早期的闪光灯中,闪光灯上本身装有闪光传感器,相机传递给闪光灯的唯一控制信号就是闪光触发信号,输出功率和关断时间均由闪光灯自身决定,这是因为那时候相机与闪光灯之间还不能进行双向通信。因此售出许多通用的闪光灯,它们可以在各个厂家生产的相机上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工作。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相机厂家开始设计只能用在他们自己出产的相机上的专用闪光灯,以求对最终结果有更精确的控制(同时也可能是通过打击第三方的销售来出售更多自己的产品)。因此,佳能的Speedlite闪光灯可以与EOS相机进行数字化通信的专用闪光灯,它们可以在其它相机上实现最基本的功能,但更先进的通过镜头测光以及其它依赖双向通信的功能就无法在其它厂家生产的相机上实现。

有些第三方闪光灯制造商,比如美斯和适马,推算出了相机专有的通信协议,从而避开了专用接口的问题,他们要么生产带专用于特定相机适配器的通用闪光灯,要么是为每种相机生产不同型号的闪光灯。

 

热靴接口

当今大部分单镜头发光相机在棱镜上方都有一个方形的滑动式插座,用来连接外置闪光灯。这叫做热靴接口:之所以称为“热”,是因为它含有触发闪光用的电气触点(其实现代相机都具有该触点,该术语至今仍延用是出于历史原因)。不管名称如何,在未装上闪光灯时,该触点并不会明显带电,因此并没有受电击的危险。

EOS相机上的热靴除了中心大的闪光触发触点之外,还有4个小的触点,这些触点用来传送数字信号,为佳能EOS系统及闪光灯所专用。它们与尼康、宾德和美能达等厂家生产的闪光灯并不兼容。

佳能另一个特征是在多数EOS用闪光灯上都有一个热靴锁定插销,在转动锁定环时该插销向外伸出,以防止闪光灯从热靴上意外滑出。插销由弹簧推动使闪光灯可以装在没有锁定插销孔的热靴上。

注意闪光灯上的塑料靴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坚固,因此不要试图抓住闪光灯来提起相机和闪光灯,直接抓住机身会安全得多。

 

前帘同步问题

如在X-同步一节所述,佳能EOS相机(基本上是所有单反相机)的快门机构有两片移动的“帘幕”,第一片帘幕将快门打开,而第二帘幕则关闭快门。

假如你用低速快门速度拍摄一个静物的闪光照片,通常快门打开,闪光灯闪光,一段时间后快门关闭;现在假定你拍摄的是一个移动的物体,物体受到的光照足以在物体移动时在胶片上记录下一道光迹,但是如果在快门打开后立即触发闪光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因为这样光迹会出现在闪光照亮的物体移动方向的前方,使物体看起来象是向后移动。

 

后帘同步

要解决上面提到的前帘同步问题,让光迹出现在移动物体的后方,你就需要在快门即将关闭的时候触发闪光。这称为第二帘幕同步或后帘同步闪光,因为闪光灯在第二帘幕开始关闭之前约1.5毫秒时触发,这样得到的照片能够很好地表现动感,因为光迹跟随在运动物体的后方。佳能的T90/Speedlite 300TL是第一个支持该功能的相机/闪光灯组合。后帘同步的不足之处是在很长的快门时间下较难拍摄照片。用前帘同步你可以在取景器内看到移动物体并在你想要的瞬间打开快门,但如果用后帘同步的话,a) 在快门打开后你无法看到移动的物体,因为这时单反机的发光镜已经抬起;b) 你必须精确预计在曝光结束的时刻物体是否仍落在画幅内。基于上述两个原因,EOS相机在缺省状态下会选用前帘同步。使用E-TTL闪光和后帘同步时应该意识到一个小问题,就是E-TTL预闪在快门打开之前发出,如果使用较长的快门时间就会看到两次闪光(长时间的快门使得两次闪光之间的时间间隔加长,因此容易被留意到)这种预闪与实际照明闪光之间的延时通常没有什么不良的副作用,但在两种特定场合下可能会有问题:其一,如果物体是移动的,预闪显然不能取得对最终曝光的正确测光,因此可能需要FEL;其二,预闪可能会让被摄的人产生错觉,因为他们一般认为只有一次闪光,结果会觉得你已经拍摄完毕而走开或望向别处。如果你的相机和闪光灯的组合支持后帘同步。

 

色温理论

人的肉眼(准确地说,应该是大脑)的适应性非常强。如果你在只有白炽灯照明的室内看着一张白纸,会觉得纸张是白色的;而你把同一张纸拿到室外在日光下观看,同样会觉得纸是白色的。但灯光和日光是两种差别很大的光:灯光是橙色的,而日光则偏蓝色。这是因为它们是具有不同色温的光源。之所以叫做色温,是因为它再现了理论上的“黑体”在加热到特定温度(用开氏温标衡量,开氏温标与摄氏度类似,但以绝对零度,即-273°C为起点,而不是以水结冰的温度为零点)时所发出的光的颜色。留意这里有一些术语容易出现混淆,平常我们口语中常说红色系的光相对于蓝色系的光而言是“暖色调”,但是在色温模型中,色温越高,光就越偏蓝色。注意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只涉及红、蓝色光的摄影色温模型,是对物理学上所使用的色温模型的极度简化。普通白炽灯理论上的色温大约为3200开氏度,尽管家用灯泡往往低至2900°K(色温偏低的原因可能是灯泡老化或供电电压偏低,例如使用了调光器)。卤素钨丝灯(通常称为“卤素灯”,尽管它与普通白炽灯一样具有钨做的灯丝)和未经日光校正的泛光灯的色温通常稍高一些,有时可达到3400°K。蜡烛火焰发出的光色温低至1400-2000°K太阳光的色温在5000°K6000°K之间,在正午时通常是5500°K。当然这些数值也会变化,就像前面提到的灯泡色温降低一样,阳光的色温在每天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天气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实际上,自然界的阳光色温可以从日落时的大约2000°K变化到傍晚蓝色阴影下的20,000°K。天空,或者说被大气散射的阳光,颜色非常的蓝。通常人的大脑可以自动补偿这些色温的差异。只有在某些你可以同时看到两种光线的场合,例如黄昏,才会真正注意到。如果你在室外看着房屋的窗户,就会看见钨丝灯发出的光呈橙黄色,而天空呈蓝色。

 

色温与胶片

色温并不是纯理论问题,而是彩色摄影中的实际问题。因为胶片真实记录了光线,就如它看见的一样,而不会加以解释和自动适应。因此胶片在一开始就必须明确地假定某种特定的色温是白色。这就是所谓“日光型”胶片和“灯光型”胶片的含义:它们分别假定日光和普通钨丝灯为白光。日光你使用了错误类型的胶片,就会得到奇异的偏色效果。在钨丝灯照明的房间使用日光型胶片会偏橙色,在日光照明下使用灯光型胶片会偏蓝色。你可以购买色温表以确定某个场景的颜色类型,但它们非常昂贵。除了钨丝灯以外,其它类型的照明也会引起偏色问题。其它形式的人工照明也会在日光型胶片上产生奇怪的偏色,虽然各厂家生产的产品颜色有明显的差异,大多数荧光灯都会导致偏绿色的效果,除非在镜头前加洋红色的滤色镜(现在某些日光型荧光灯的确可以避免这种问题);用于工业照明的高压水银灯和钠灯会导致难以预测的颜色偏差,视灯泡的配方不同而不同。注意“色温”的概念在技术上不太适合荧光灯和高压水银灯。然而,厂家为了方便往往也会给出等效的色温数值。最后,太阳光的色温随一天的时间和天气的变化而改变,下雪的傍晚会非常的蓝,而多尘的日落时刻会非常偏橙色。色温问题是数码摄影比银盐摄影具有明显优势的领域之一。许多较好的数码相机都可以让你按照自己的意愿设置物体的白平衡,也就是假定的白色点。EOS 1DD30D6010D1Ds相机可以让你使用自动白平衡或预设到常见光照条件。这种调整在胶片摄影中是不可能的,因为色温平衡(白平衡信息)在胶片生产时就固定地胶片的乳剂配方中,事后是无法改变的。对于胶片,你所能做的就是在镜头前加上滤镜阻止某种波长的光线通过,或者在暗室施展各种滤色技巧,又或是扫描到计算机中进行修改。

 

色温与闪光摄影

因为大多数摄影都是以太阳作为光源的,故多数胶片都按日光作色彩平衡。事实上,直到目前,灯光平衡的胶片大多以幻灯/投影胶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较少见的A型灯光片,另一种是较常见的B型,两者色温稍有差异,分别是3400°K3200°K)的形式出现。出于上述原因,闪光灯的色温也设计成接近正午的太阳光。然而,由于太阳光比钨丝灯光要偏蓝很多,闪光灯发出的光看起来比室内钨丝灯橙黄色光要显得偏蓝。

这种色温的差异在低速快门摄影中尤其明显。如果你使用闪光灯和日光型胶片作低速快门同步,你会发现主体色彩正常但四周呈奇怪的橙黄色。这是主体受到与日光色温相同的闪光灯照射,而低速快门引起的移动模糊边沿又被钨丝灯微弱地照亮的缘故。

你也可以利用这种色温差异以达到特定的效果。例如,用闪光灯和灯光型胶片拍摄可以得到呈蓝调的照片;或者用灯光型胶片在户外拍摄人像,并把橙色灯光补偿滤色片加在闪光灯上,这样得到的照片人物色彩正常而背景却带蓝色。

 

滤色片

在拍摄照片时有特定的滤光片来进行这种色温转换,滤光片的类型取决于你想取得的效果。比方说,你想平衡闪光灯的光以便与环境光相配,或者你有意制造两种不同的光线以达到创意效果。你可以把滤光片安在不同的位置,比如,如果你想要影响整个画面的效果就把滤光片放在镜头上;要影响某盏灯的输出,你可以买一片明胶滤光片并安在灯上;或者可以将滤光片或有色散射屏安装在闪光灯头上影响其输出的光线。想改变闪光灯发光颜色的最便宜的途径就是前往舞台灯光商店,索要一本LeeRosco公司的明胶样本册,它装订了整套的明胶滤色片的样本,每片样本大小足以盖住镜头或典型的闪光灯头。小册子列出了每种明胶的准确特性,你往往可以免费得到。当然,这种色温转换是双向的。如果我们从橙黄光(钨丝灯)转环为蓝光(日光),我们需要一片冷色滤色片;如前所述,这是个易于混淆的名称,因为冷色实际上是提高色温,反之亦然。自然,冷色滤色片呈蓝色,暖色滤色片呈橙或琥珀色(浅橙黄色的滤色片有时称为“稻草”)

 

滤色片的局限性

有一件事必须记住,就是滤色片不会改变颜色的光谱,它只是阻挡某些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就像其名称一样。因此颜色转换滤色片总是削减进入镜头光线的量。滤色片会改变白光的颜色,因为白光由光谱中的各种颜色组成,就如牛顿在其著名的棱镜实验中所发现的那样。但假如你拍摄的场景是由纯红色的光照明,你就无法简单地在镜头上加上滤色片来改变景物的颜色。滤色片不会增加任何波长的光线或者将入射的光线转换为不同的波长。

出于上述原因,在橙黄色的钠灯或水银蒸气灯下拍摄照片就面临这种实际问题,这些灯发出具有很窄频谱的的光,你在镜头上加上滤色片也不会有太多改变,因为过滤掉黄光也就没剩下什么了。这种滤色的问题限制了你在进行基于银盐的摄影时的选择。虽然可以在暗室进行调色,但这太过昂贵和麻烦。因此将转入数码领域确实会有好处,一旦照片在你的计算机内,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调整颜色。

 

微倒数度

光线的色温通常以开氏度来衡量。但在摄影中常常见到的另一个单位就是迈尔德,即“微倒数度”。要计算色温的迈尔德值可以用一百万除以色温,例如,5500°K就是182迈尔德,因为1,000,000 / 5500 = 182微倒数度被广泛用于利用颜色转换滤色镜将光线从一种色温转换到另一种。例如,我们相机内装有灯光型胶片,又想用电子闪光灯拍摄,因此需要在闪光灯头上装一片有色的明胶片,问题是,什么样的滤色片合适呢?假定闪光灯发出的光色温为5500°K,而灯光片需要3200°K的光线,它们分别是182迈尔德和312迈尔德,因此你需要增加的差值是+130迈尔德的,即微倒数偏移值(正数为暖色滤色片,负数为冷色滤色片)查阅明胶滤色片的产品目录或样本手册(如上述,可从舞台灯光商店取得),看看最接近+130迈尔德偏移的滤色片是哪一种。如果在Rosco公司则可以买到产生+167迈尔德偏移的“Roscosun CTO”明胶片,如果在Lee Filters公司则可以买到具有+159偏移量的“Full C.T. Orange”明胶片。两种明胶片都不能准确符合我们计算的结果,但对于冲印来说已经足够接近,因为在冲印店通常可以作适当调整。如果你使用反转片,也可以用这种办法作稍过度的补偿,除非你有意追求冷调的效果。不过这里假设闪光灯的色温是5500°K,而实际上会稍微高一些。当然,许多公司会简单地标明色温转换范围,这样当你仅仅作灯光与日光转换时无需作微倒数计算。不过微倒数度模型对于涉及多种滤色片的复杂色温转换还是十分有用的。

 

触发电路电压

旧式闪光灯,包括影室灯和热靴式闪光灯,在相机与闪光灯之间使用较高的电压,通常达25250 伏。这是因为闪光灯是通过简单的开关(电气触点)击发的。然而,现代的相机利用的是电子线路而不是电气开关。这就允许更加复杂甚至可能电脑化的控制,但是,由于电路无法承受较高的触发电压(根据佳能的资料,对EOS相机不应超过6),具有较高触发电压的闪光灯可能会损坏相机的电路。注意6伏的限制并不一定适用于相机的PC插座,例如,佳能指出其1D数码相机的PC插座在触发闪光灯时可以承受高达250伏的触发电压。6伏的限制仅适用于相机的热靴。不幸的是,佳能并没有指出其每一种配备PC插座的相机所能承受的触发电压,因此如果说明书中没有说明的话,最好与佳能公司联系。无论如何,如果你准备把旧式闪光灯用在EOS相机上时,应该绝对确定其触发电压不超过6伏。你可以用电压表对其进行测量。如果你想要使用这些闪光灯,有多种附件,例如Wein Safe-Sync热靴单元,可以用来保护相机免受高电压损坏。更安全的是使用光学触发器,因为相机与闪光灯之间没有物理上的连接。注意这种对相机损害可能是轻微和累积性的,简单地装上闪光灯看看是否可以工作并不能保证其高电压不会慢慢地损坏相机的闪光电路(当然,佳能设定6伏的限制也许有些保守,因此如果闪光灯的电压只是稍稍超过的话你也许并不会冒太大的风险)。请注意闪光灯的供电电压与触发电压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例如,许多使用高电压电池箱的佳能闪光灯的触发电压依然较低,而使用6伏电池供电的便携式闪光灯却反而有较高的触发电压。另一个问题是有些旧式闪光灯具有相反的极性。EOS相机都是以负极接地,热靴的中心脚具有正极性,尽管有些专业型号具有带极性检测的PC接头,可以连接任意极性的闪光灯。最后,某些闪光灯具有全金属的热靴,这可能会无意中使EOS相机的四个小数据触点短路。如果你有这种相机的话,你可以用电工胶带盖住这些触点,或者使用PC连线适配器而不是直接把它插到相机的热靴上。这也适用于具有很大中心触点的闪光灯,EOS相机的热靴有一个较小的中心触点和四个微型数据触点,如果闪光灯的中心触点过大以至与数据触点短路,就可能损坏相机。旧的Canan EOS FAQ也有大量有关的触发电压主题的信息,此外,Kevin Bjorke也制作了一个关于各种闪光灯触发电压的详细列表。

 

从属闪光灯

从属闪光灯只不过是响应某种形式的外部触发信号的独立闪光灯。它们常常被用于影室中,例如多闪光灯布置,一个闪光灯照亮主体,另外一两个闪光灯分别照亮背景。许多从属闪光用光线触发,也就是光同步器。它们装有内置或外置的感应器来检测其它闪光灯发出的光脉冲,然后立即自身触发。由于其响应迅速,触发闪光与响应闪光之间的延时不会影响照片的曝光。Wein Peanut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光触发器,基本上可与大多数闪光灯兼容(讽刺的是它不能与许多佳能的Speedlite闪光灯完全兼容,详见本节以下部分)这些感应器检测的是闪光脉冲,因此需要其中一个闪光灯作为触发闪光灯,通常是相机的内置闪光灯,或是连接在相机的热靴或PC接头上的外置闪光灯。光同步器的灵敏度通常较高,触发闪光灯可以设置到较低的输出功率,以免影响拍摄场面的效果。光同步器还往往对红外能量较敏感,因此另一个较普遍的窍门是在内置闪光灯前贴一片红外滤光片,这样可以用肉眼和多数胶片都感觉不到的光线*来触发闪光灯(*当然,红外线不是光线,因为肉眼无法看到,不过即便技术上不够准确,“红外光”仍然是一个有用的概念)佳能E-TTL闪光测光技术给这类应用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标准的模拟式光同步器很可能被预闪而不是实际的闪光触发。标准的光同步器在影室的受控环境以外的场合使用时也存在问题,在婚礼摄影中光同步器的确是个麻烦,比方说,查理大叔傻瓜机上的闪光灯就会触发你的同步器。这种场合需要昂贵的无线电遥控系统,或采用佳能的E-TTL无线系统,如果使用电池的从属闪光灯有足够的电量的话。另一种选择是新一代的光同步器,比如Wein数字智能同步器产品,它可以区分预闪和真正的照明闪光,并只对后者作出响应。多从属闪光灯的闪光摄影(至少是不具备如同佳能无线E-TTL一样依赖自动测光的系统)的显著问题就是,如果没有大量的试验和经验,很难预知最终的效果。通常每支闪光灯的输出都要单独进行手动设置。事实上,除非你是重复预先确定的光照布景,或者利用闪光测光表布置一两支灯的简单场景,否则我建议你使用使用宝丽来机背或者数码相机以取得更好的结果。数码在这里特别有好处,因为你可以免费拍摄一批试验照,精确地确定各支闪光灯的照明效果、投影情况等。不过,建立自己影室的较为经济的做法,就是购买若干支旧式电池供电的威达283或者二手影室灯,加上廉价的光同步器,你就可以开始营业了。佳能不生产专门用于影室的闪光灯,不过,你可以购买热靴适配器(感光式或连线式)把任意的闪光灯变成从属灯,480EG也可以通过可选件Synchro Cord 480转变成从属灯。热靴适配器并非对每种相机与闪光灯组合都很可靠,因此事先做一些试验是值得的。特别是有许多人反映小型光同步器不能触发佳能的Speedlite闪光灯,除非在每次闪光后关掉闪光灯再重新打开。有一种Ikelite Lite-Link装置是专门为佳能闪光灯设计的,它显然不存在这种问题。它还有一种仿真TTL功能,每当主闪光灯熄灭时就立即关断从属闪光灯,而不是简单地全功率输出。

最后,佳能在其文献中规定使用影室闪光需要1/60秒或1/125秒的同步速度。虽然相机在使用TTL测光的便携式闪光灯时可达到更高的同步速度,佳能建议如此低的速度有两个原因:首先,许多老式影室闪光灯需要一点时间才达到最大亮度,或者在不同的闪光期间存在轻微的偏色现象;其次,影室闪光灯的触发延时(相机触发闪光灯与闪光灯实际发光的时间差)通常比TTL闪光灯要长。

出于上述原因,对于新的从属闪光灯,你可能需要做一系列采用不同快门速度的试验以确定最高的快门速度。特别是用光学和无线电同步器或者旧式闪光灯时。

佳能有几种闪光灯可用作无线E-TTL的从属闪光灯。

 

闪光测光表

常规测光表不能测量闪光灯发出的短促光线,为此你需要专门的闪光测光表,当然有许多测光表既能测量环境光又能测闪光。

这些测光表在影室中使用没有TTLE-TTL功能的闪光灯时十分有用。例如,当你用大型影室灯通过反光伞将光线反射到主体上的时候,你可以利用手持式闪光测光表精确地确定正确闪光的输出使主体准确曝光。


闪光同步杂谈

我无法找到快门与电子闪光灯同步被称为“X”同步的原因。毫无疑问,某些偶然的因素被淹没在时间的迷雾之中。实际上老式照相机还具有M-同步接头,那是专门为非电子式一次性闪光泡(这种灯泡内含有可燃尽的金属灯丝或金属绒)设计的。

与几乎在瞬间就可以达到最大亮度的电子闪光灯不同,旧式电闪光泡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最大亮度。因此利用“M-同步”使快门在闪光泡触发后延时20ms左右才打开,以提供足够的闪光输出时间。EOS相机都没有M-同步功能,因为现在已极少使用闪光泡。显然M表示“中速”闪光泡,从前也有过F或称“快速”闪光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