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武定八年(550年)杜氏造像碑,2005年出土于河南省许昌市禹县,现藏许昌博物馆。碑高175公分,宽39公分,厚23公分。本套拓片为朱拓,共4张一套,碑阳、碑阴各一尺寸为:
155cm*53cm,两张碑侧,155cm*23cm。由碑首与碑身两部分构成,下部有残损。碑首六龙盘绕,龙首分垂两侧,张口衔住碑身上部两角。碑身四面开龛造像,碑阳双层开龛造像,造佛像三尊,饰以飞天、博山炉、供养人像。主尊为主尊头部残损,有圆形头光,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内着僧祗支。结跏趺坐于仰莲瓣座位上,衣裾覆搭座之上部。佛像下刻供养人像,左侧有一武士引弓,当为刻工据像主身份生发而成。碑阳下侧刻《佛说高王观世音经》佛号,楷书。碑阴、碑侧佛龛多为尖拱式,刻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像。值得注意的是,该造像碑龛楣有帷幕式、尖拱式,并有菩提树围成者,富于变化,而碑阴龛楣及香炉均饰有荷叶与莲花,突出佛教主题,更富于装饰。碑阴下部为造像题记,有残,然“大魏武定八”五字完好,依北朝发愿文体例,可知此碑为东魏武定八年(550年)所制。碑阳、碑侧造像侧边及背侧下部均刻有像主、供养人姓名(官爵),可知为杜姓所造。印名之杜氏造像碑。
杜氏造像碑是河南近年新出的造像碑精品,碑体采用了中国传统纪事碑的形式,美观大方,气势不凡。这种螭首扁体造像碑最早出现于北魏晚期,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北魏永安二年(529年)“五十人等造像碑”,碑首螭龙盘绕成半圆形,碑身中部雕龛造像,下部刻造像记,是现存有纪年的最早的螭首造像碑。东魏、北齐时代是螭首造像碑流行时期,河南现存最早的螭首造像碑当数登封嵩阳书院存的“嵩阳寺伦统碑”,该碑刻于东魏天平二年(535年),被称为“释教造碑之始”,杜氏造像碑直接继承了“嵩阳寺伦统碑”的形式,碑体除碑阴下部刻造像铭记外,雕造像龛10个。
杜氏造像碑精美的造像艺术体现着明显的时代特征。虽然造像头部多已残毁,但其华丽的装饰和丰富的雕刻内容以及鬼斧神工般的雕刻技艺,成就了这座艺术丰碑。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
观世音菩萨。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佛国有缘。佛法相因。常乐我净。有缘佛法。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大神咒。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无上咒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无等等咒。南无净光秘密佛。法藏佛。师子吼神足由王佛。佛告须弥登王佛。法护佛。金刚藏师子游戏佛。宝胜佛。神通佛。药师琉璃光王佛。普光功德山王佛。善住功德宝王佛。过去七佛。未来贤劫千佛。千五百佛。万五千佛。五百花胜佛。百亿金刚藏佛。定光佛。六方六佛名号。东方宝光月殿月妙尊音王佛。南方树根花王佛。西方皂王神通焰花王佛。北方月殿清净佛。上方无数精进宝首佛。下方善寂月音王佛无量诸佛。多宝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閦佛。弥陀佛。中央一切众生。在佛世界中者。行住于地上。及在虚空中。慈忧于一切众生。各令安稳休息。昼夜修持。心常求诵此经。能灭生死苦。消伏于毒害。那摩大明观世音。观明观世音。高明观世音。开明观世音。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清凉宝山亿万菩萨。普光如来化胜菩萨。念念诵此偈。七佛世尊。即说咒曰
离波离波帝。求诃求诃帝。陀罗尼帝。尼诃罗帝。毗离尼帝。摩诃迦帝。真灵虔帝。娑婆诃
十方观世音 一切诸菩萨 誓愿救众生
称名悉解脱 若有智慧者 殷勤为解脱
但是有因缘 读诵口不缀 诵经满千遍
念念心不绝 火焰不能伤 刀兵立摧折
恚怒生欢喜 死者变成活 莫言此是虚
诸佛不妄说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
高王观世音 能救诸苦危 临危急难中
死者变成活 诸佛语不虚 是故应顶礼
持诵满千遍 重罪皆消灭 薄福不信者
专贡受持经
念八大菩萨名号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南无弥勒菩萨摩诃萨。南无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南无普贤菩萨
摩诃萨。南无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南无妙吉祥菩萨摩诃萨。南无除盖障菩萨摩诃萨。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南无诸尊菩萨摩诃萨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诵满一千遍 重罪皆消灭
碑阳(南向)
双层开龛造像,上龛一铺五尊,主尊穿菩萨装,结跏趺坐在莲座上,上悬绣幔,绣幔两侧各有5身比丘。下龛为圆形拱龛为尖拱式,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头像均残,龛下刻狮子、香炉和供养菩萨,下为发愿文题记。龛楣及香炉均饰有荷叶与莲花,突出佛教主题,更富于装饰。下部为造像题记,有残,然“大魏武定八”五字完好,依北朝发愿文体例,可知此碑为东魏武定八年(550年)所制。
碑阳释文:
大魏武定八年
夫大
之说
沉沦
隽
邑
囗
囗
爱
囗
林
建序
http://s11/middle/7ccaf482gac4330738a2a&690
碑阴(北向)
双层开龛造像,上龛一铺释迦牟尼 .
多宝二佛并坐莲花座,有圆形背光,两侧各立二侍者。下龛一佛结跏趺坐于仰莲瓣座位上,衣裾覆搭座之上部,有圆形背光。佛像下刻供养人像,左侧有一武士引弓,当为刻工据像主身份生发而成。主尊头部残损,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内着僧祗支。饰以飞天、博山炉、供养人像。并以菩提树饰面,正如《佛说高王观世音经》中//南方树根花王佛之景。下部刻《佛说高王观世音经》,有残。
碑阴释文:
囗宝像主杜囗囗妻赵息囗囗,北面释迦像主杜文雍,兄思贤,文和,文显,弟思敬愿亡父毌讬生西方值佛闻法,七世因缘眷属,一切“上下虫”
劲俱登正囗。
佛说
音菩萨
诃波若囗
是大明咒
狮子吼神
佛药师留
六佛名号
方皂王神通
佛下方善
生俱在法
可安休
大兴法浑合囗大小侍佛时囗囗中兵囗囗阳翟郡功曹杜文囗妻张囗先伯囗庆女匡生容资一心侍佛
http://s13/middle/7ccaf482gac4335fd15ac&690
碑侧(东向)
三层开龛造像,主尊穿菩萨装,但菩萨装各异,结跏趺坐在莲座上,有圆形头光,每龛两侧各立二侍者,上部为莲花托博山炉。下部均刻有像主、供养人姓名(官爵),略残。
右侧释文:
思贤愿德官福心往路无是恩永安永保后世侍佛,
邑子杜莫道,
邑主杜庆遵,
邑子杜敬兰,山像杜囗敬,
忠正杜遗国,邑子杜思显,
邑子杜兴国,
邑子杜天囗,
都唯那杜英隽, 邑忠正杜容徽,
邑子杜清雀,
都邑主杜文雍,
唯那杜庆宾,
邑子杜如和,
邑
http://s16/middle/7ccaf482gac4345af4a4f&690
碑侧(西向)
三层开龛造像,主尊穿菩萨装,下尊与上菩萨装有异,结跏趺坐在莲座上,有圆形头光,每龛两侧各立二侍者,上部一圆空白。下部均刻有像主、供养人姓名(官爵),略残。
该碑文字书体为正魏碑,虽四面开龛,雕琢华丽,然刻书者一般,时用俗体,但也可见证一代之碑范。憾者其中杜氏官至显赫,如京兆太守,雍州刺史,宁远将军,车都尉等则不载史乘,足见这一时代之乱也。
左侧释文:
西面上龛像主杜盖宗季和为父车骑将军豫州刺史名泹初,
中龛像主镇西将军阳翟太守,
西面下龛像主杜囗是,杜怀珍,
杜贵宗,
杜叔庆(虔),
杜洪,
杜喭保,
杜伯周,
杜令和,
杜令贤,
杜崇礼,
十人等。
囗囗囗鲁默亡者囗在生在世值佛闻法,葙州刺史杜王国合门大小侍佛时,
上为七世所生父母,
合门大小因缘眷属, 囗囗囗囗囗
http://s15/middle/7ccaf482gac434b1ece2e&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