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8、9月,在仁寿乡间的山坡上,常常生长一种菌类,乡民称之为“斗鸡公”,是乡间野生菌中的极品,用来做汤味道特别鲜美。
小时候在老家,放暑假这段时间,有时大晴天的突然下雨,雨过天晴后我们就去山坡的树林下或青草间寻找,大人说“斗鸡公”在这时都疯长的;我们常常都有所收获,但有时去得迟了,眼看着小伙伴在自己前面把几朵特别鲜嫩的“斗鸡公”先见先得,那种羡慕和失落会一整天的。
生长斗鸡公的地方,每年到时节都会长出一朵、两朵、三朵的;把鸡蛋煎成黄黄的泡苏苏的熬成白色的鸡蛋汤,此时放进撕开成条状的白白生生的斗鸡公,火候一到,一盆斗鸡公汤就可以上桌了。
斗鸡公鲜美的味道,成了仁寿人的集体记忆。
前几年,仁寿县城开了一家专门吃斗鸡公的酒店,先是仁寿人争先恐后的排着队吃,然后是慕名而来的眉山和成都人,县城专门吃斗鸡公的酒店也增加了好几家。
在吃斗鸡公的这段时间,仁寿各单位的接待量猛增,上级单位和友好单位都奔斗鸡公而来,好东西也架不住天天吃,只苦了单位的三陪先生们。
有了吃斗鸡公的酒店,就有了专门卖斗鸡公的市场,每天一大早就有农村人提着或拿着前一天采摘来的几朵斗鸡公等着收购,还有专门从各镇收购斗鸡公的生意人。
斗鸡公每年的价格不一样,前几年刚吃的时候60元一斤,当时也觉得好贵,后来78元一斤,再后来88元一斤,去年98元一斤,今年168元一斤,不知明年会不会268元一斤。
小时候听老人们讲,解放前夕,买东西要跳一担钱去上街,不知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也会挑着钱上街购物。
一担钱换一担斗鸡公,那一定会是集市奇观,但愿县志永远也不会有如此的记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