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欧债危机dbrs信用评级标普穆迪惠誉欧央行财经 |
分类: 金融评论 |
根据维基百科搜索,DBRS(Dominion Bond Rating Service)是加拿大权威信用评级公司,于1976年由Walter Schroeder成立,总部设于多伦多,安大略。DBRS是美国NRSRO(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成员之一。说实在话,作为信用评级领域的非专业人士,此前,笔者的确对DBRS一无所知,而对标普、穆迪、惠誉等信用评级公司因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影响力则有所知晓。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真可谓出尽了风头,它们对欧元区国家,特别是“欧猪五国”信用评级的震撼性下调,不仅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更是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为欧债危机的加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们不禁要怀疑,作为比市场投资者掌握更多信息并有着更为专业水平的信用评级公司,为何不能在危机之前作出预警评价?为何总是作出顺周期的评级选择,而让市场投资者无所适从?这不禁引发了人们对这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公信力的怀疑,甚至怀疑其背后存在着利益链。多位央行行长,包括我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均对这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提出质疑。
笔者认为,这就是垄断的结果。标普、穆迪和惠誉这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就是寡头垄断。而像DBRS这样的信用评级机构,在国际上的名头没有这三大机构响亮,从某种意义上说,其正处于向国际著名大机构发展的阶段,客观、公正、专业将是它的立足之本,因此,这类公司,更加注重自身形象及其长远发展目标,故而更能本着客观第三方的视角进行信用评级,更能反映客观真实。当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信用评级机构自身的发展需求、职业道德上,而是要在机制上采取措施,保障信用评级市场的良性发展。欧洲央行将DBRS作为用来确定抵押品保证金的评级公司之一,则反映了市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多元化选择,这将是打破垄断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成立针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机构也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和发展更多的信用评级机构参与到市场评级中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比如,积极推动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壮大,推动建立非美系的信用评级机构,建立泛亚洲信用评级机构等。(全
原文网址:http://cn.wsj.com/gb/20120810/hrd131215.asp?source=Up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