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孩子情感的原动力
文:Andy妈妈

早上去上学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狗横在路中间,一定是过马路时没来得及躲闪被来往车辆撞了,还好此时过往车辆都在减速或者绕行,可是为时已晚,小狗的生命已经停止,甚至我都没勇气再去看一眼,于是有意让andy看另一方向的某一事物,实在不忍心让他看见如此残忍的一幕。因为andy非常非常喜欢小动物,尤其小狗,几次三番的想让我给他买只小狗回来,我都以各种方式拒绝着,可是都不够有说服力,每一次看到极其可爱的小狗,都说:“妈妈!你也给我买一只吧!”直到我无法忍受他的纠缠,最后我无奈的说:“如果你同意小狗和你睡一个被窝我就同意买。”然后···嘿!andy只好罢休。呵呵!还是这招灵!
啊哦!跑题了!
还接着说由那只可怜的小狗引发的思考。此时是因为我不愿让孩子看到如此残酷的场面,可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不可能都是那么快乐无忧,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加残酷,明明知道遇到事情就应该教孩子学会面对,偏偏此时的我,自己都没有勇气面对。如果是爸爸带着孩子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也许会不失时机的对andy说: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如何注意安全。乘机强调孩子已经听厌了交通安全注意事项。这种时候也许孩子会更加牢固的记住。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是孩子情感的原动力。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妈妈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教育孩子善良、诚实、自信、乐观、宽容、乐于助人,却不能够教会孩子坚强、勇敢、不惧怕困难、敢于接受挑战。妈妈见到虫子都害怕的大呼小叫,又怎么去教育孩子要勇敢呢?所以,无论妈妈的作用多么重要,随着孩子的成长,妈妈和爸爸要干涉的阶段和要处理的问题是不同的,妈妈也无法取代爸爸的作用。
中午放学时,andy告诉我忘记带昨天得口算小卷了,老师要求下午交的,当时感觉的到andy的表情有些紧张,我觉得当时紧张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怕我埋怨他粗心;其二:担心下午没有小卷上交会被老师批评。
既然看明白了孩子的心思,即使此时我真的想要埋怨他粗心,也不能这么去做,因为我相信他已经知道是自己昨晚做完作业收拾书包时,没有检查书桌造成的。所以应该给他机会,让他自己决定应该怎么解决这件事情,然后吸取教训。
于是对他说:“那你想下午给老师解释一下原因呢,还是回家去拿?”“回家拿吧!”andy不加思索的回答。呵呵!只有我明白为什么会是这个选择,因为这样他的两个顾虑全都没有了。(顾虑一:怕老师批评;顾虑二:担心中午时间紧张,我不带他回去拿小卷。)
没有埋怨,没有批评,心平气和、轻描淡写的解决了一件孩子认为很麻烦的事情。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的确不错。
为什么要说andy会认为这是件麻烦的事情呢?只要老师布置了的事情就是最高指示,是一定要完成的。就像昨天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项口头情景演示的作业,andy记得老师说:把这四个口头演示作业写在本子上,自己练习用。所以做作业的时候,andy就按照4个题目,分别现场给我口头演示了一遍,说的非常精彩,我说:“你不写下来明天老师要提问的时候,你能记住吗?”andy自信的说:“没问题,明天我再临场发挥嘛!现在就是我临场发挥的呀!”
可是到了睡觉的时候,我觉得他应该都睡着了,突然问我:“妈妈,你帮我判断一下老师说的这句话,我理解的对不对吧:老师说把这四个口头演示作业写在本子上,自己练习用。我理解的是不用写了,口头练习就行,所以我就没写。”我说:“你就按照你理解的去做就行,如果不对了,你就给老师解释一下你理解错了,再补上你应该做的。”如果我不帮助他消除这个顾虑,恐怕今晚都会睡不踏实了。我只是告诉他,既然你已经这样理解了,无论对错,你都要有思想准备,知道不同的结果,自己应该怎样去应对。所以老师说的话就是这样有威力,如果老师布置的事情没有完成,那就有些麻烦啦!
在生活中妈妈事无巨细的关心着孩子,什么事情都为孩子考虑的非常周到,其实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了孩子成长的一个障碍,同时也切断了孩子通过自己的失误来反省自己行为的机会。其实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认识错误,这样更有利于他去改变自己的不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