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
我的几位朋友,基本都当了八、九年的高中老师,特别是老刘,光毕业班就送了七、八届了。这么多年过去,有的学生返校教书,跟老师成了同事;很多学生早已成家立业,为人父母。
昨天小聚,我开玩笑地问老刘:“你得意门生那么多,教师节没少给你发祝福、送礼物吧?”
老刘跟其他几位朋友相视一笑,说:
我送了这么多届毕业班,其实每一届情况差不多都这样。
我很诧异地问老刘:“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不是那些好学生跟老师最亲、关系最好才对吗?”
老刘说:“我也是最近才想通这个问题。那些拼命学习,冲锋在班级前几名的学生,往往承受着来自家长、老师和自我的多重压力,他们在严格要求自己当一名勤奋、努力、爱学习的好学生,为此,他们很少娱乐,很少跟同学打闹玩耍,甚至很少说话。
但是,当他们高中毕业或者大学毕业后却发现,当初为了追求那个所谓的第一名,自己损失了太多。当别人在回味高中的青葱岁月、情窦初开时,他们除了考卷和压力、除了熬夜和失眠,没什么好回味的,苍白得很。
并且,很多当初数一数二的好学生,毕业后混得并不好,至少离他们自己的预期差很远。不少男生只顾学习,变得不善言辞交际,不修边幅,没有自己的爱好,都快30岁的人了连对象都没有,满眼的迷茫和无奈。有些人觉得混得不好愧对老师,有些人因生活不如意而埋怨老师,总之,他们跟老师的关系就那么一点点拉远,最后形同陌路了。
我也常常自责,或许是我害了他们,或许是我、家长、社会一起害了他们……”
2
老刘一番话,让我感慨不已,不由得想起一件事。
公司招聘了一个名校女实习生。上班第一天,公司开会讨论运营方案,小姑娘脑洞大开,提出了几个有创意的点子,大家都为这个新人高兴。
没想到,小姑娘第二天就没来,还跟人事老师说:“我是来实习产品运营的,你们却支使我干杂活。我觉得你们缺乏对人才基本的尊重!”
不过,小姑娘可能不知道,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是跟她一样的名校毕业生,还有更高学历的。大家每天都轮流订餐,取餐,整理卫生,倒剩菜,没有谁觉得公司轻视人才。
事后,一位老同事说:“知识学得太多,反而把为人处世的基本礼节给忘了。她今天出了咱这个门,明天去别家还是待不住。”
3
有人统计说,总容易在社会上取得成就的孩子,并不是那些第一名,而是7~17名的孩子,也就是说中游的孩子。
仔细想想身边的老同学,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所以说,当前的一点考试成绩并不能决定什么,孩子的心态、视野、人际交往能力,才是受用一生的财富!
4
人的热情和精力,在一生中是有限的,如果在少年时消耗过多,成年之后难免就会变得懒散、缺乏动力。
我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接触过很多没有斗志、没有激情、没有人生目标的大学生。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初高中的时候学习特别努力,有的刚上初一就经常点着蜡烛熬夜学习。一开始效果肯定不错,这些学生在初、高中时期靠着自己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念,成绩遥遥领先。
但是升入大学后,问题就发生了。这些劳累了四五年的孩子,终于在升入大学后解放了自己的身心,因为一个人根本不可能连续学习四五年,而不需要一点娱乐放松。
孩子的热情是需要保护的,孩子的压力是需要调节的。如果您家孩子周末总喜欢待在家里学习而很少外出,不要沾沾自喜,因为这并不算什么好事,可能暗示着孩子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所以不妨尝试着找一些适合孩子的放松活动。
5
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对“教育”二字做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