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不爱学习、成绩差?妈妈只需做好这3步,建议收藏

(2016-05-30 18:18:43)
标签:

杂谈

家有爱学习、好成绩的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愿望,然而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能考出好成绩,甚至有的孩子成绩从来不及格,写作业磨磨蹭蹭,一听到考试就肚子疼。最终操心的还是我们做父母的,千方百计的寻找办法让孩子提高成绩。

http://mmbiz.qpic.cn/mmbiz/j9AWNibtk6Zbegw7E0KIy0rAJ8FLKyMFnYllAdoF8H8BtFuns8gyNel8sib5MlC6pRqOKqBxuZ6oDicKtwchcN6H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提高学习成绩是最终的目的,而提高学习效率才是关键。没有笨孩子,只有找不到学习方法的家长。下面这三个方法,能够帮助家长更好的辅导孩子学习,最快的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一起看看吧。

放下“架子”辅导孩子学习

在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家长绝不能以长辈的身份来要求孩子,更不能用命令或呵斥的语气督促孩子学习。“威逼利诱”不能真正的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家长要做的是放低自己的身份,像朋友和同学一样和孩子讨论学习。

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家长的态度要谦虚,以共同探讨、相互学习的目的来引导孩子。平时监督孩子写作业时,最好用商量的语气询问孩子“你看了30多分钟的电视了,该去写作业了,你觉得呢?”“等吃完饭,你休息一会儿就去写作业吧。”

“硬碰硬”的教育方式永远不可取,不仅会破坏家庭的和谐氛围,还可能导致孩子更加叛逆。低下身子,用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商量,孩子会更容易接纳和吸收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纠正孩子犯的错误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纪小,犯点错误没什么,长大就好了,其实不然,小的错误不改正将来很可能会酿成大错!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家长具有监督和纠正孩子错误的义务。

http://mmbiz.qpic.cn/mmbiz/j9AWNibtk6ZaamQ9ibibp86hPYichfO0x8avTQUZlEIPZgs6rXswSZkLfuDkvCqpf5A8FcxtL6ZVxedxRdROLCHiaK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在学校,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把做错的题目重新梳理后写在错题本上,这个方式家长也可以学习。在辅导孩子做功课或检查作业时,家长一旦发现有马虎潦草和错题就要及时指正,让孩子重新验算,如果实在不会做了,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做题。

这里说的及时指正孩子的错误,并不是当头棒喝孩子怎么这么笨、这么马虎,而是温和的引导和指正,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提醒孩子预习和复习

大家都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经常温习功课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认识,还能获得意外的新认知。而预习相对很对孩子来说,做到的却不多,上一单元的知识点还没消化完,自己再去看新一单元的知识确实挺困难。

http://mmbiz.qpic.cn/mmbiz/j9AWNibtk6ZaamQ9ibibp86hPYichfO0x8avI0YpEDqEP0rqzAbRP75XhMlMDlGlROk7T6OQ6o8OKue7gx7kShPKZ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家长平时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熟悉老师的课程进度。今天学习到哪个章节了?有哪些重点要背诵的内容?只有了解孩子的课程进度,才能及时的提醒孩子预习和复习。

与其说预习和复习是一种学习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端正的学习态度。而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就一定离不开及时预习、经常复习。父母要记得经常提醒孩子,看看孩子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怎样,同时加深他对旧知识的理解。

优妈说

youmashuo

不要以为孩子的学习是学校和老师负责,家长也要做好家庭作业的辅导。

家长不仅要考虑如何做一名好父母,还要学习做好一名“小老师”,孩子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中成长,家长也要坚持不懈的补充“能量”。只有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孩子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慢慢的提高学习成绩。

#如果您在育儿路上有困惑,推荐您添加“教子有方”的公众号#

jiaoziyoufang

除了每天推送的经典教育图文,优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多位育儿专家还会给您解疑答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