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个有出息的孩子背后,都有个“不称职”的妈!别不信

(2016-04-20 17:04:49)
标签:

杂谈

很多大学生刚入学的时候都特别苦恼,因为洗衣服、刷鞋、整理床铺是“很复杂、很痛苦的事情”。在此之前,父母希望他们“学习好就行了,别的事不用管”。

每年都有一些大学生,因无法适应独立的生活、无法独自处理好人际关系而苦恼、辍学,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http://mmbiz.qpic.cn/mmbiz/j9AWNibtk6ZaSaSk6IB0cl6bnR4JPPA42l24HOrGJLClcusZIPnFo59SXn7Fu5MeicV1QNQXwWZ4aX5voOY9MXN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孩子都有“依赖”的本性,父母在某件事上为他“代劳”的越多,他独立掌握得就越慢,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一件事,你替孩子全盘包办了,孩子自然什么也不会做;如果你留下三分之一给孩子,那孩子就有三分之一的事情可做。

 所以,试着学做一个“不那么称职”的妈妈,效果往往出乎你的意料!

1做一位“无知”妈妈

孩子正在写作业,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字,于是问你:“妈妈,这个字念什么?什么意思呀?”

 一般妈妈随口就告诉孩子答案了,换来孩子一句“谢谢”;差一点的妈妈甚至会说:“你学的什么?这么简单都不认识?”优秀妈妈则会假装无知:“哎呀,这个字妈妈也不是很懂,这样吧,咱用字典一起查查吧!”

http://mmbiz.qpic.cn/mmbiz/j9AWNibtk6ZaSaSk6IB0cl6bnR4JPPA42TWtmKK6icUt2Ov9LJJOpw4w7R5B1k8alEicgjgTAnY5wGeoHn9tLCNk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一股脑说出答案会加剧孩子的“依赖性”,让他以后遇到问题变得懒于思考,甚至连工具书都懒得翻。训斥、贬低孩子就更要不得了,一旦被打击得很自卑,别说解决问题了,很可能连学习都变得没兴趣。

 所以,适时表现一下自己的“无知”是很有好处的,能够激起孩子动脑、动手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做一位“柔弱”妈妈

浩浩以前是很害怕虫子的,每次见了都赶紧躲到妈妈背后,紧紧揪住妈妈衣服。其实妈妈也害怕,但仍然故作镇定,给“儿子”壮胆,怕自己的胆怯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但有一次,妈妈在摘菜的时候捏到一只大青虫子,吓得她扔下菜篮,大叫着跑开了。这一幕正巧被浩浩看到了,没想到他这次突然变得勇敢起来:“妈妈别怕,我保护你!”然后用纸捏着虫子扔到马桶里冲走了。从这以后,浩浩就没再怕过虫子。

http://mmbiz.qpic.cn/mmbiz/j9AWNibtk6ZaSaSk6IB0cl6bnR4JPPA42NSibFrSBiasRibaHwUic016X4TSYiaZibib9a80PFUtCLzlAdlBIcQBhtg8j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适度地向孩子表现出你柔弱、劳累的一面,会激起孩子的同情心,从而主动帮你分担一些事情,也有利于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所以,下班实在很累的话,不妨就跟孩子说:“你是个懂事的大孩子,妈妈上一天班很累,你自己去洗袜子好吗?”

3做一位“教孩子发脾气”的妈妈

一位亲子教育家说过一句话:面对一个发脾气的孩子,我不生气,但是我很在乎他发脾气的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所以要求孩子一直很乖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孩子因为年龄小,还不懂得如何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所以就经常哭闹、打滚、耍赖,不但让父母无比反感,有时甚至影响了周围人的心情。

http://mmbiz.qpic.cn/mmbiz/j9AWNibtk6ZaSaSk6IB0cl6bnR4JPPA42KZvf4ciaHoyCZ2G3llKL5hjhfpvVbFy3azxnLJZAAlftpOCrOVe8tHg/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当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妈妈先不要急着制止、训斥他,而是先观察一下情况,大体猜测一下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然后冷静地问一句:“你是因为xxxxxx才发脾气的是吗?”这句话虽然不能一下找到原因,但对于“缓和局势”绝对有很大帮助。

 等孩子冷静下来,你再告诉孩子:“你生气妈妈可以理解,但是你应该直接说出来,而不是打滚、咬人。”

4做一位“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的妈妈

每个妈妈都有给孩子定的“禁忌”,比如不能喝可乐、不能吃爆米花、不能玩鞭炮等。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爸爸就有可能带着孩子偷偷去吃汉堡、薯条;年夜饭上爷爷可能为小孙子倒上一杯可乐……

http://mmbiz.qpic.cn/mmbiz/j9AWNibtk6ZaSaSk6IB0cl6bnR4JPPA426W1J327Xhicf5Wkfr3iaMUCpxaGVUXA74Ym3fsME80zM4UzlWrOIZms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这种情况下,只要你能确保事情在自己掌控范围内,就不要固执地执行“家规”了,毕竟孩子偶尔也需要一点“打破规则”的快乐。而且很多时候,这让你看起来是一位“人性化”的母亲,更有利于跟孩子的沟通!

教子有方(ID:jiaoziyoufang)原创作品

转载请标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