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院关灯后,孩子的一个动作竟引发这么大的事!太不应该了

(2016-04-01 09:41:12)
标签:

杂谈

事件回顾

周五晚上,柳先生一家三口到电影院看电影。开场后,柳先生的儿子活泼好动,几次踢踏到了前排郑先生的后座。柳先生发现后及时将妻子和儿子的座位调换。

当时,郑先生随口埋怨了几句,等电影结束后,他再次表达不满。双方随后发生口角并互殴,双方均有不同程度受伤。

http://p3.pstatp.com/large/3e700065cbe5a62b728

最后,柳先生得到轻微伤的鉴定结果,诉至法院要求郑先生赔偿各类费用共计近十万元。

其实,这样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类似的“熊孩子”仍然时不时出现在公众场合,引起各种不悦。你好好看场电影,“熊孩子”就非要大吵大闹;你好好坐个电梯,“熊孩子”非要蹦蹦跳跳……

在看电影这件事上,当家长的首先应确定电影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观看,观影前一定要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如果孩子中途出现问题,应及时和孩子讲明道理,打扰到他人时应及时道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孩子不听从,应及时带孩子离开,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作为惩罚。

http://p2.pstatp.com/large/3e400065d2914900d70

孩子天性虽然活泼,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打扰到他人,或引起混乱,孩子的监护人就应该担起管教的责任,千万别成为助长“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

很多家长都会无奈地说“我家孩子就是这么调皮捣蛋,我拿他没办法”。其实,应对“熊孩子”不是没辙,家长需要找对方法和途径,教会孩子在公众场合应当注意的礼仪,应当遵守的规范,恰当地约束孩子的行为。

1注意声音大小

公众场合如果是在空旷的室外,声音可以稍大,但不可以大喊大叫;如果是在较为封闭的空间,如家里、教室、楼道、车上、电梯里、商场、电影院、餐厅等场合,一定要使用“室内音量”,只要能让对方能听见自己的声音即可,如果担心说话听不见,不妨挪到耳边说,切忌大声喧哗。

http://p3.pstatp.com/large/3e700065cbdbd14d523

2注意坐姿

从小就要教育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腿自然区直,稳稳坐好,不要来回转动身体,不要随意乱搁腿、乱踢、乱踩、不停抖腿,更不可随地坐卧,如果看到他人这样,不能觉得好玩就跟着学,那是不文明的行为。

3注意行走的礼仪

在外行走时,一定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注意自己所处环境周边的行人和车辆,一群同学行走时也不可勾肩搭背并排走,及时让路,才能既保证安全,又不给他人造成不便。

人流密集时,不可横冲直撞,如果撞到或者踩到了他人,一定要真诚道歉,如果他人不小心撞到或者踩到你,也应该谅解。

4注意餐桌礼仪

①在等待开饭时,不能因为无聊而用筷子或刀叉、勺敲击碗边或桌子,一定要等到全部人齐了才能开动。

②夹菜尽量夹靠近自己的,如果夹不到可以请别人帮助自己。不能在菜里挑来挑去、夹起来之后就不能再放回去。

http://p3.pstatp.com/large/3e60004e3afcd60c574

③如果他人给你夹菜,一定要表示感谢,如果自己并不想要吃某一样或者已吃饱,可以说明“我不用了,谢谢。”

④吃饭时要闭着嘴细嚼慢咽,不要吧唧嘴,不可嬉戏打闹,更不要和他人交谈,一定要等咽完口中的食物后再说话。

5注意做客时的礼仪

去别人家做客时,不能到处乱跑,在经主人同意后才能参观,不能坐人家的床,不许进没人的房间。

不能随意乱碰、乱翻、乱拿任何财物。

http://p1.pstatp.com/large/3e400065d2a54fb4545

主人动筷子客人才能动;主人给零食或者其他东西时,一定要表示感谢。

出门时,一定要向主人打招呼,谢谢主人的招待。

6注意说话的礼仪

牢记“请”“谢谢”“对不起”,只有先尊重他人,自己才能收获他人的尊重。

7注意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很多孩子在公共场合,一不注意就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等,在车厢内、旅游景点、电梯内等场所,乱涂乱画,乱蹦乱跳,类似的这些不良行为往往是模仿而来,需要尽早进行纠正。

http://p1.pstatp.com/large/3e60004e3b04c11e528

看完上面这些规范和礼仪,很多家长也许会感叹,我也经常和孩子说这些道理,但是他就是不听,就是做不到,这该怎么办?

其实,只有立场、方法不正确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家长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家长的言传身教比社会影响有用得多。

如果给孩子讲道理不听,那就从逆向引导孩子换位思考,问问孩子如果是他人扰乱秩序影响自己学习或做其他事,破坏自己家的环境,乱动自己的东西,自己会不会不开心?

光念叨孩子没用,必须抓落实,有时还要讲究一些管理方法。

该说没说的话,让孩子再说一遍;该做没做的事儿,让孩子再做一遍,做到了的时候及时肯定和鼓励,做不到可以给予一定惩罚,这样才能慢慢习惯成自然。

行为需要反复训练,千万别怕麻烦,更别动辄打骂。

只有做到尊重孩子,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好榜样,才能带出真正有家教的孩子!

教子有方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