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周日下午,闲来无事,约二三好友一同游泳,正遇上一对父母在教儿子游泳,后来发生的事,颇值得人回味。
学游泳的男孩大概有7,8岁,从进了泳池就一副害怕的表情,在父母接连进入水中后,他慢慢伸出一只脚试了试水温,又很快的缩了回去,并双手抱住肩膀,从紧咬的牙关中挤出了三个字:“好冷啊!”便坐在池边不动了。
http://p1.pstatp.com/large/21900072a0de5d404ee
爸爸看到这一幕,皱起了眉头:“明明,快下来,我们教你游!”
“不,水太凉了!”明明没好气的答道。
“水哪里凉了,这些水都是加热过的,快下来!”
“谁说不凉,刚我用脚试了,都快冻死了!”明明大声说。
“这一点点小凉你就吃不消了,没勇气,别看平时嗓门挺大,到了关键时刻就掉链子,真是扶不起的阿斗!”爸爸在水中有些生气。
只见明明憋红了脸,像是要哭的样子:“你才扶不起的阿斗呢,我就是觉得冷不想学,就不学,就不学!”
http://p3.pstatp.com/large/2540005061034c7d71e
爸爸刚要开口,被妈妈拦住了:“你这样强迫他他肯定不愿意,让我来试试。”
妈妈游到明明所在的池边,伸手摸了摸明明的腿和脚,明明的脸红红的,显然还在生爸爸的气。“你不舒服是吗,宝贝?水好像有点凉,你不希望今天下水是吗?”
明明坚定的点了点头,憋红的脸稍有了缓和,“我感觉头有些疼妈妈,坐在池边休息会就好了,刚才水确实有些凉,等会适应了我就下水!我绝对不是扶不起的刘阿斗!”明明故意提高了嗓门,两眼瞪着爸爸。
“没错,明明怎么会是阿斗呢,刘备都不止呢!哈哈,快点调整好,来和我们游吧!“妈妈笑道,接着便钻入水中游远了。
离我们很近的爸爸看到这情形,向我们摊开手,好像在说:“孩大不由爹啊!”那无奈的表情把我们逗乐了。
http://p3.pstatp.com/large/25400050611d0d1c1f9
一件教儿子游泳的小事,父母的不同处理方式,也得到了迥异的效果,这是为何,我们就来复盘一下。
在看到明明不下水时,明明爸没有在意他的感受,先是让他赶快下水,在明明表示出不愿时,他不仅没有给予孩子必要的关怀和安慰,反而否认了他的看法,驳斥了他的感受,更要命的是还用“阿斗”来刺激明明,贬低了他的人格。
明明爸的教育方式是传统型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的核心是让孩子服从自己,达到学游泳的目的。虽然这也是一种爱,但这种爱的方式并不为孩子所接受,你爱的越深,他挣扎的就越厉害,你们的隔阂就越深。
http://p3.pstatp.com/large/25400050612376101e6
这也是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原因:我明明是为了他好,他为什么就不理解我!因为这样的好是你认为的好,是你强加给孩子的好,并不是他去争取的好,发自内心的觉得好,被绑架、被逼迫即使获得了成功,达到了目标又如何,他们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相反,妈妈的做法就让孩子更易接受,他先是承认孩子的感受:“水好像有点凉,你不希望今天下水是吗?”这样的回答会减少孩子的抵触心理,还会让他有种被接受、被尊重的感觉,所以明明更愿意与妈妈交流下去,甚至做一些妥协,表示自己“调整好了就去游”。
妈妈的教育方式是感受型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的核心是以孩子为主,真正理解和体会孩子的感受,不轻易否定他的想法,不贬低他的主张,不污蔑他的人格,对孩子一些特殊的想法,予以引导,但一定不是针锋相对,而是温柔的感化。
http://p2.pstatp.com/large/21900072a0fd49905d9
许多家长在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总是说孩子这也不听,那也不听,难以沟通;后来经过交流,才发现他们是这也要管,那也要管,真让人烦!如果都像明明妈那样,先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多体会他们的感受,孩子真就那么难管吗?!
所以,请尊重孩子的感受吧,请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吧,请相信他可以做好自己吧,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就别总谈教育孩子了吧!
教子有方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