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连环画欣赏(上)
(2011-06-26 09:07:18)
1954年,中国连环画界的奇女子王叔晖先生推出了其轰动国内外的巅峰之作《西厢记》彩色16幅连环画,三年以后,她又将此连环画绘成128幅的精美白描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全国出版发行,先后印量达百万之上。1965年,在第一届(1949年至1963年)全国连环画评比中,《西厢记》以无可争议的高票荣获绘画一等奖。
王叔晖先生所创作的连环画人物形象,概括含蓄中略加夸张,线纹描绘劲健有力,落墨洁净,设色清雅。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婚姻法公布之后,人民美术出版社把创作《西厢记》连环画的任务交给了社里的美术创作员王叔晖。选择这一题材当然有配合宣传的意思,但当时大概任何人都没有想到,一年后问世的这部连环画及后来的128幅线描版,竟成了载入新中国美术史的佳作。王叔晖在她的作品中,将一个沉睡在纸上的千年仕女形象变活了,惟妙惟肖,楚楚动人。画家笔下的崔莺莺、红娘的脸部、肌肤、手、衣裙,每个部位都被描画得一丝不苟,连发丝都清晰可辨,历历在目,栩栩如生。画中描写的景物,如亭台楼阁、花草树木、水池假山、日常生活起居用品,用线简洁,透视精准;门窗、座椅、书案、床头木雕也描绘得精细入微。整个画面清洁得如同透明的镜面一样,一尘不染,让人在欣赏之时,感受到一股深深的宁静之美。专家评价这套《西厢记》连环画特点是:人物形神生动,环境充满诗情画意,色彩典雅端丽,线条流畅刚劲。为画这套连环画,王叔晖几乎投入了自己几十年画仕女画的全部经验,也投入了自己的内心丰富情感。她下的功夫没有白费,仅从《西厢记》连环画在全国及国外的发行量就可看出,她的连环画是何等的受人们欢迎。
《西厢记》连环画这部划时代的杰作,我认为是可以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名剧百世并传的。王叔晖的作品,将永远成为连环画收藏者寻觅的珍品。
http://s10/middle/741d8de5ta6932ed9f8e9&690
http://s15/middle/741d8de5t770ee6842e8e&690
【附一:王叔晖先生生平】
王叔晖
( 1912.8 -1985.7
)字郁芬,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是现代著名工笔重彩人物女画家。她自幼喜欢绘画,十五岁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先后师从吴镜汀、徐燕荪、吴光宇等名家习画。她天资聪慧,勤苦好学,画风尤受仇英、陈老莲的影响,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王叔晖先生于1949年参加工作,历任国家出版总署美术科员,新华书店总管理处美术室图案组组长,人民美术出版社(今人民美术出版总社)连环画创作组组长、专业画家等职。王叔晖曾荣获全国最佳邮票作者奖。1963年,还荣获德国莱比锡装帧设计奖。王叔晖先生于1976年退休,1985年7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王叔晖先生作品的题材、内容主要是以历史人物、故事传说、古代仕女。建国以后,王叔晖先生共有两个创作高峰期,先生的几乎所有重要作品,都是在这两个时期内创作出来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期是从1951年至1957年,这一时期诞生的主要作品有:16幅彩色版连环画《西厢记》、128幅白描本连环画《西厢记》、《孔雀东南飞》和《墨子救宋》等,以及中国画《晴雯补袭》等。第二个高峰期是自1978年至1985年,这一时期诞生的主要作品有:中国画《昭君出塞》,红楼梦系列的《林黛玉》、《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宝琴立雪》、《宝钗》、《凤姐》、《李纨》、《迎春》、《元春》及未完成的绝笔之作《惜春作画》,邮票原创作品《西厢记》,以及连环画《杨门女将》等。王叔晖先生的连环画作品《西厢记》荣获了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一等奖。
【附二:《西厢记》内容简介】
《西厢记》原名《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的杰作,也是元杂剧中最优美宏伟的大型喜剧。周德清称赞《西厢记》“诸公已矣,后学莫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中国戏曲史上都占有很重要地位,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高峰之一。《西厢记》是一个纯粹的古代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崔莺莺和张君瑞的密约偷情,终成秦晋的凄美悱恻的爱情史,令几代读者为之迷醉,“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这出剧的中心主题,并成为千古名句,而小丫环红娘的名字,最后演化成促成姻缘,成人之美人士的代名词,广为传诵。元杂剧《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为元代著名的戏曲家王实甫所作,全剧共5本21折。它描写了书生张君瑞和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崔相国死后,其妻崔夫人、女儿莺莺扶柩回原籍博陵安葬,途中羁留河中府普救寺内。书生张君瑞赴京应举,路经普救寺,见莺莺容貌姣美,倾心爱慕,遂向寺主借得僧房半间留居寺中,并向莺莺表白爱慕之情,莺莺也对张生渐生恋情。叛将孙飞虎听说莺莺貌美,带五千人马前来抢劫,全寺惊慌失措;崔夫人传令:倘有退贼之人,愿将女儿许配为妻。张生修书向知交武将杜确求援,遂解了普救寺之围。不料,崔夫人矢口毁约,设筵席让莺莺和张生以兄妹相称。莺莺因母亲失信背约,内心极度痛苦。张生也因此抑郁致病。莺莺让红娘去探病,张生遂托红娘传递书简,莺莺回书,以“明月三五夜”诗相约,张生如期赴约,莺莺却又羞怯犹豫,反责怪张生无礼。张生病情从此加重,卧床不起。红娘只好陪莺莺去探望张生,莺莺遂与张生结成百年之好。日久崔夫人得知,拷问红娘。红娘只好将原委说出,并责崔夫人言而无信。崔夫人理屈辞穷,只好虚允张生与莺莺结为夫妻,但又坚持门庭内不能有“白丁女婿”,要张生取一纸功名来,方可与莺莺完婚。张生被迫赴京应试,一举金榜题名,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