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河县古城乡井楼的来历传说

(2013-04-10 14:10:46)
分类: 天南地北

井楼位于群雄逐鹿之中原,南阳盆地之中心,东有盘古开天辟地之桐柏山,西有盛产汉白玉之独山,南有桐柏山,淮河水东绕,唐河水西抱,三夹河南拥,方圆百里一马平川,土沃田肥,坐于东经11228分,北纬3221分至55分,一年四季气候分明。

5000年前盘古氏率中华先民在此开荒拓土,牧马养羊,引水挖井掘一深泉,泉水绵绵不绝香甜怡人,蚩尤部落为抢占此井,不惜与炎黄二帝大战于中原,大禹治水时吕国侯伯夷在此疏通河道,玉石环铺井周,并在井上盖一高楼,宽20米高三层,雕栏玉彻蔚为壮观。

春秋时廖王叔安巡查井楼并留诗一首“玲珑宝阁原如是,方寸神泉即大千”,横批“如是井楼”。井楼之名由此诞生。

当年王莽撵刘秀,秀败走麦仁店,沿三夹河东上至井楼,胃痛难忍遂取井水饮之,胃痛立消,言曰,此神水也,可中和脾胃,挥毫于井楼门前“登楼阁气畅中和,吃井水化浊成清”,横批“井中楼阁”,自此井楼又名中和寨。

后魏南阳太守吕泽莅临井楼,在此立碑设庙,言曰“独山山独乎,井楼楼井中”,并题诗一首“临楼眺,悟醒知觉路;饮井泉,点化迷津人;横批 “花满井楼”。

司马迁更在史记中赞井楼, “清静楼阁存妙怀,井中乾坤无尘埃”,横批“玉楼藏井”,井楼之名才又兴起。

井楼老十街正中南三米一口井,上面盖一块石板,石板上有三个洞,用于整个街的人安全打水,为防阴天下雨,在井上面盖一座亭子,也叫楼阁,楼高三米,五米见方,故而得井楼名,古时叫井楼店。建于明初1380年。、、、
在这之前叫三家店,是明洪武八年,1376年,是由袁,李,冯三家组成。井就是他们三家挖的。和盖的楼。并各立一石碑。并排。人们赞称:并肩三通碑。。。。。。之前此地是{}序州遗址,遍地瓦碟。。。。。。。。。。

由于历史原因,井楼几次毁于战争,1937年被日机轰炸,曾名噪一时的井和楼已荡然无存,现今的楼是1946年盖的,砖混木质结构,井已被埋在地下,辉煌的井楼已淹幕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徒留伤感与唏嘘,恢复井楼原型乃我辈当仁不让之义举。

1949年以来井楼街历任村官名录,①皮光华,②冯进昌,③高新停,④丁长生,⑤蔡广重,⑥皮长章,⑦王长明,⑧王相。

魏朝南阳太守吕泽在井楼朔立庙宇原址在今食品站旧址,花厂对面。当年王文孚盖房挖出神像两尊,一尊唐河文物局拉走,一尊在井楼西北冢寺庙内。

 

井楼方庄西地石马石羊有汉代总兵韩应起之墓,西北冢寺有西楚大夫宋玉之墓,乔庄有战国楚墓九连墩墓冢,黄宅更是汉时徐州城旧址,魏时城被烧焚,简称徐屯,后黄姓入住才更名黄宅。井楼方庄西地石马石羊韩总兵墓当年壮观恢宏,墓前有一3米见方的石龟,龟身上立一石碑,碑上有二龙戏珠图案,**朝东,墓两侧立有四排石像,一排石马一排石羊一排石猴一排石人,中间十米大理石铺道,正前方一座汉白玉石牌坊,韩总兵韩应起是井楼南,韩宅人,当年被奸人加害,首级失落,后皇帝为其配一金头安葬,为防人盗墓,自出京开始一路七七四十九座假墓冢,直到井楼方庄。当年韩氏族人哭诉,不要金头不要银头,只要肉头。被传为佳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