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真敢说   开了!

(2012-05-01 11:34:30)
标签:

顾秉林

中国

思考方式

大学教育

诺贝尔奖

    散仙谬议:我估计顾校长是任期快要届满了,才敢发出如此“出格”的真理。如果我是教育部长,春节假后第一件事,就把他开了!
      当然,所述以下的能力,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是不可能被赋予学生的。所以顾秉林先生表示,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应该停止再扼杀人才了!应该停止再向学生们的脑子里灌屎了!"当然,改革会涉及很多未知的因素,以及牵扯很多人的利益,势必受到极大的阻力,可是为了学生以及中国的未来着想,这些阻力都必须被克服。----看看乖乖的啃书孩才能上清华北大,我不禁为顾校长叫好!
    我去年到江西修水拜祭陈寅恪纪念碑,甚有感触! 陈寅恪只有一张中学毕业证书,在海外留学十八年,行迹遍及欧美大陆,刻意求学,哪里有好大学,哪里藏书丰富,他就到哪里去拜师,去读书,对学位之类的东西一概不感兴趣。他一生在将近二十多所大学读过书,从来没有得过什么“博士”、“硕士”学位,即使连大学的学士学位也没拿过。是他愚笨吗?不是。因为他是为求学问而去的,不是为拿文凭而去的,所以等不到大学毕业,他觉得东西学够了,他已经到另外一所大学去了。

  1925年,清华学校增设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聘请当时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李济等为国学院导师,陈寅恪的好友、哈佛同学吴宓也来清华任教。经吴宓介绍、梁启超推荐,陈寅恪也被聘请为国学院导师。据说,梁启超当时向清华校长曹云祥推荐陈时,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曹问:“陈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 ”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生气了,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好吧,你不请,就让他在国外吧!” 接着,梁启超讲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几位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崇和赞赏,曹听后才决定聘他来校任导师。  成为“教授的教授”!

http://s7/bmiddle/7ca39260gbf03ecb2e016&690  开了!" TITLE="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真敢说   开了!" /> 清华校长曹云祥够开放,不拘一格挑人才!(1922至1927任清华校长)
http://s2/bmiddle/7ca39260gbf03ed8821d1&690  开了!" TITLE="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真敢说   开了!" />             “教授的教授”陈寅恪

清华的名气应出自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http://s9/bmiddle/7ca39260gbef1ae57f5e8&690  开了!" TITLE="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真敢说   开了!" />

清华网讯:昨天下午,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先生在接受学生记者采访的时候,表达了他对现在大学教育状况的担心,他表示,说得直白一点,现行的大学教育制度就是"在往学生们的脑子里灌屎



      顾秉林校长表示,在二十世纪初至4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界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以内中国的大学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他们中有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革命义士、抗日英雄,有科学骨干、民族精英。而这种盛况自从解放后尤其是九十年代开始衰落。现在的各高校,包括清华与北大在内,已经没有将培养人才作为大学教育的目标。严重的学术腐败,枯燥且与社会脱节的课程,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将导致学生们的思想僵化,对课程失去兴趣,对大学乃至整个中国的教育失去信心,退学正是表达他们对大学教育失望的最极端方式。

他进一步表示,至少有80%的学生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是酬躇满志,报着努力学习的决心的,可是在四年大学生涯的消磨与侵蚀下,能将这一决心坚持到毕业的学生恐怕不到20%。逃课,考试作弊已经被很多学生当成了家常便饭。上大学的目的由最初的学习知识变成了纯粹的混文凭。而那些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认真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却正在被逐渐磨灭。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大学最终培养出来的成品,将是一具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20年后,中国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精神水平将会是什么样子?我简直不敢想象!"

      古板的教学方式和教材让社会丢失了许多的达芬奇,比尔盖茨。对于这样损失,我们是否要反省下呢?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之下,学生们的精神受到极大的伤害,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受到无可挽回的扼杀,中国至今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与这种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以下是顾秉林先生的原话:

      作为一个大学校长,我认为真正的高校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技能、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敢于权威挑战的精神。

1、什么是独立的技能?

不是拘泥于课本上的,如果你对某东西有深入研究,可以考虑研究成果作为成绩。我们要鼓励和发扬这样的模式,因为市场和学生需要这样的鼓励!

2、什么是独特的思考方式?

独特的思考方式不代表爆炸式的思考,而是多种寻根问底的思想,抓住一条线一直往前摸,有这样的科学精神,这条线一定能通往诺贝尔。独特的思考方式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学生得注意研究的方式、研究的目的以及合理性。当然,诺贝尔奖不应该成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以及输送人才,但是这毕竟是国际上对最顶尖人才认可的标志。

3、什么是敢于挑战权威?

这个相信学生们都了解,羽毛和石头哪个能先着地?

这个是众人皆知的,为什么那个时候全世界只有1个人提出了不相同的结论并用事实证明了?原因就是权威的威慑。教授:这个名词是一个长辈的名词,我不介意别人叫我同学,叫我兄弟,或者学生。因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研究的成果比老是的好,你就是老师,我可以为一个同学"无聊"的问题而停下上课,动员大家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原因为什么?这个问题的隔壁很可能就是诺贝尔奖……

      当然,以上的能力,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是不可能被赋予学生的。所以顾秉林先生表示,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应该停止再扼杀人才了!应该停止再向学生们的脑子里灌屎了!"当然,改革会涉及很多未知的因素,以及牵扯很多人的利益,势必受到极大的阻力,可是为了学生以及中国的未来着想,这些阻力都必须被克服。(转载)

 

http://s14/middle/7ca39260gf75ab12d1e8d&690  开了!" TITLE="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真敢说   开了!" />尾音:
    2012年2月20日下午,中组部副部长李智勇在清华大学宣布了清华大学校长职务任免的决定:陈吉宁接替顾秉林,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清华为此举行的全校教师干部大会。原任清华常务副校长的陈吉宁今年48岁,是一位环境工程专家。他在就职讲话中说:“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铸造灵魂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