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站在月球看地球——南昌大学文化资源与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徐曼

(2016-06-01 11:56:24)
标签:

文化

文化研究

南昌大学

徐曼

分类: 先进人物

站在月球看地球——南昌大学文化资源与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徐曼

http://s13/mw690/002hvEHfty728toiKiU9c&690

   徐曼的经历仿佛在告诉人们,她一直在突破自己。每当身边的人们觉得她应该要稳定下来的时候,她总会做出一个令人咋舌的决定。从舞蹈演员到舞蹈编导,再到文化创意的践行者,这些都是徐曼人生道路上的站点,在未到达目标之前都认为是终点,可是当停在了站台旁,才发现沿途的风景仍然未完待续。

    “站在月球看地球!”这是徐曼一直强调做文化创意这个行业的人需要有的思维模式,意思是指看待问题应该多个角度的分析和判断,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全、看得远、看得准、看得透。可是,这又何尝不是徐曼成长路上的“必胜品”?正因为了解自己哪里不足,优势在哪,才能够在多个选择中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正确方向。

      她是执着的,从小爱舞如痴的徐曼,即使先天条件一般,可凭借“痴迷”与刻苦,她如愿成为了舞蹈演员,肆意地在舞台上挥洒汗水。

       她是大胆的,在事业走向正轨的时候,可以毅然决然地放弃高福利好待遇的工作,选择重新拾起书本参加全国高考;在掌声雷鸣中获得“桃李杯”、“荷花奖”之后,闭关在家一年学习,备考艺术管理硕士。

       她是善良的,为人师表后,她成了学生心目中不可替代的“曼曼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超强就业压力中获得一丁点的优势,她会尽自己一切帮助他们。

       她是前卫的,在“微营销”还未像今天火爆的时候,她就已经在大学里分享了许多可实际操作的方式。

       她是专注的,“因单纯而出彩,因专注而丰饶”是徐曼对自己的评价,正因为每个阶段都心无旁骛地关注一件事情,并付出所有努力与精力。

       ……

       如今,在文化创意行业中前行的徐曼,希望能够凭借自己脑中的创意参与和推动江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徐曼极具特色的名片右下角有一句话:人才助推产业,创意改变生活。这是她在策划并导演的2012年江西省首届大学生创意文化节的活动主题和口号,也是对自己目前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管理的目标。

http://s12/mw690/002hvEHfty728tqknSX0b&690

 

条件不好勤来凑

       一直到现在,徐曼都还在强调自己是一个能力有限努力无限的人,这种自谦的态度是从小就开始有的。

       那时年仅5岁就开始学舞蹈的徐曼,梦想是成为一名舞蹈家。“那时候对舞蹈是一种痴迷的状态,满脑子只有跳舞跳舞!”她笑着说,虽然舞蹈肢体条件不完美,没有高挑的身材,肢体也不够柔软,但仍旧不顾父亲反对,初中毕业后执意要考中专学习舞蹈。“既然没有舞蹈演员完美的比例条件,那么只有靠百分之两百的努力来填补。”徐曼说。在学校里,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到练功房练功,晚上用军用带绑着腿劈着叉睡觉。冬天起不来就从被窝里拿出一瓶二锅头喝上一口,白酒的烈性刺激着身体,强迫自己起床练功。直至今日,昔日的同学们还会不禁地感概徐曼超强的毅力。

       毕业后,徐曼分配到省电信艺术团,如愿地成为了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舞蹈演员。工作两年后,中专毕业的她深感文化知识不足,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当时福利待遇极好的工作,和通过成人高考已经就读一年多的南昌大学新闻学本科生们学习,选择踏上“艺考+高考”的独木桥。在此之前徐曼没有读过一天高中,又因为放弃的是一份在当时大家都非常艳羡的工作,有人为之叹息,有人替她担心。凭着自己的努力,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在家自学完成三年的高中课程,并获得北京舞蹈学院专业推免入读南京艺术学院的机会,最终以文化高考录取成绩第一名进入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学习。

       在校期间,徐曼的大学生活可以用风风火火、舟车劳顿来形容,学专业、看演出、写文章,为了到上海观看最顶尖的舞蹈表演,她总是奔波在南京与上海的往返路上。

       2004年,徐曼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南昌大学执教,时隔三年,多次获奖并教学业绩突出的徐曼,被送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然而那时学校需要要创作一个节目参加首届华东六省一市大学生舞蹈比赛。

       “学校对我很信任,我也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因此,她奔波往返于北京和南昌之间,在短短的1个多月时间里,创作、编排了群舞《我的未来不是梦》。正所谓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回报,流过的汗水换来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奖杯。没想到这一作品让她连续获得各个级别的荣誉,更是凭借这个作品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的作品银奖,成为江西省内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

       然而,当所有人都觉得徐曼会借着“荷花奖”踏上更高台阶的时候,她却在拿到奖没多久后,闭关家中一年,每日埋头看书,又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的艺术管理硕士。

       “有这种大胆的决定,除了感谢专业老师之外,还得感谢大学哲学老师唐恒青教授的一句话。”徐曼说。她记得十分清楚,在南京艺术学院求学的时候,唐恒青教授问了一句“你找到了你人生的灯塔了吗”,让她在心中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灯塔。终于,拿到荷花奖的那段时间,徐曼找到了自己的那座“灯塔”。

        对于徐曼而言,荷花奖是她人生的重要节点,在为这个作品奔波期间,她发现很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优秀青年艺术家由于“年轻”或者是经验不足,作品并不被市场认可,从而有太多优秀艺术家被埋没。她认为在艺术家与市场之间,需要有人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基于自己的学科背景以及经历,渐渐地发觉自己十分适合担任这个重要“桥梁”的角色,这也是她现在从事的文化创意所需要做的事情。

       对于天分,拥有超群天赋的被人们称之为天才,而反之则是平凡。那么天才努力百分之百,只有努力百分之两百或是更多才能赶上他们的脚步。众所周知,台湾天后蔡依林并不是天生跳舞的料,但是她却像拼命三娘一样练舞,当她在舞台上表演吊钢丝舞的时候,震惊全场。徐曼也是如此,她的乐感和舞蹈天赋很好,但肢体条件一般,她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剩下不足的地方就靠努力来填补。

 

不遗余力助学生

       从上海完成学业的徐曼,回到南昌大学继续教书,又成为了学生们爱戴的曼曼老师。在她的《文化产业项目管理与策划》的课堂上,学生们从来看不到枯燥的教材,对她而言,最新的案例和数据就是最好的教材,新颖的教育方式成就了独特的“曼式教育法”。

       徐曼授课的方式向来出其不意,她根据年轻人爱玩爱新奇的特点,让各种游戏融入课程当中,让学生们边玩边学习边领会。甚至还会把课堂搬到咖啡厅进行,脱离沉闷的教室,师生沉浸在被阳光照射的咖啡厅中,可以看到徐曼与学生自由自在地交流。按常理,上课,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将手机收好,但在徐曼的课堂上,要求的却是你的手机必须时刻都能够上网查询最新资讯,不怕你不用手机,就怕你手机玩得不够快。有时同学们一下子很难回答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徐曼也不急,就是不说正确答案,她会给学生们分项目小组利用一段时间上网搜索,然后经过综合分析得出最佳答案,以此加深对每一个案例、概念、数据的印象与理解。

http://s14/mw690/002hvEHfty728ts9EKNcd&690

       曼曼老师不仅课上得好,还开创了许多特色项目,例如2012年策划并导演的“江西省大学生创意文化节”,在为期数月的活动中发现了许多出色的文化创意,受到了全省近五十所大学热烈的反响以及省政府部门的肯定。还有如今方兴未艾的“微营销”,几年前徐曼就在南昌大学开办“曼曼老师教你玩转微博”的公开讲座,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解如何使用微博,甚至怎么搞定恋爱、工作以及创业等问题。

       去年,南昌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郑羚佳同学创作了《手绘昌大》系列设计作品,所有人都觉得只是学生一时兴起的作品,徐曼却看到了其中暗藏着的“前途和商机”。她引导这位学生在微博上宣传自己作品并学会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设计版权,积极鼓励她朝着更清晰更高远的目标前进,并不断亲授推广方法。仅仅一个月该学生的《昌大手绘》系列明信片就达到了近两万册的销售量,并创办了自己的“品牌”。

       作为一名老师,徐曼深感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每当在校园招聘会中看到一张张失落的面孔,她都很渴望能尽己所能帮助每一位学生。徐曼曾有一位学生,大四毕业在即意外怀孕了,忙于结婚也无法去找工作,只有自己挺着大肚子创业,毕业后与人合伙在宜春开了一家舞蹈艺术中心。但刚毕业的大学生没名气没影响力,在招生的时候遇到阻力。这位无助的学生找到徐曼说:“曼曼老师,可以将你名字和获奖履历打在我们艺术中心的宣传册上吗?”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不仅不收取任何利益分成,偶尔还会到那里帮着免费上几节课。每当学生要拿费用感谢徐曼的时候,她摆摆手开玩笑说:“请我吃顿饭就可以了!”

       她就是这样一位无私为学生付出的曼曼老师,受学生爱戴的曼曼老师。前段时间学校拍摄毕业合照,徐曼碰巧出差无法与可爱的学生合照。谁料,她回到南昌的当天,学生们找到她说:“曼曼老师,我们要跟你合照1”并拉着她到拍摄毕业照的地方,拍下照片后将曼曼老师的笑颜PS进毕业合照中。

       “师生最好的关系就是超越学与教的身份,将一份情谊保存到永久!”徐曼笑着说。

 

不爱红妆爱厨房

       “加班吃食堂,下班进厨房,出门搞创意,进门弄园艺。”这是徐曼在朋友圈中对自己的描述。徐曼一个人住,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宅在家里做做饭、养养花。

       “休息日的午餐”,再配上新鲜出炉菜肴的图片,这样的微信在徐曼的朋友圈中比比皆是,每当大家看到时都不禁垂涎欲滴。她喜欢做饭,更喜欢邀请学生和朋友到家中品尝自己的手艺,有时人多坐不下时,大家都站着吃,别有一番风味。六月正值毕业季,在各大酒店疯抢谢师宴的时候,徐曼让学生不用破费,直言:“到我家去吃,想吃什么我给你们做!”逢年过节过到老家,她会拒绝任何人进厨房,一人包揽年夜饭的工作,精心地准备一道道菜,当二十几道菜上桌的时候,看着全家人开心的笑颜,她就会觉得很满足。

       “双艺”中除了厨艺,园艺也是为徐曼生活增添色彩的重要功臣。在她三四平米的阳台上可以看到,整齐地摆放着大大小小三十多盆植物,有马蹄、兰花、雏菊……最初,徐曼只是到花鸟市场买现成的盆栽种植,再用三轮车一趟趟地运回家中。直到今年二月,她开始增加培植难度,尝试买种子,相较现成的盆栽,种这些花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于是买了许多园艺相关的书籍学习。对徐曼而言,与植物相处的时间是最佳的减压方式。每当走到阳台看见满眼的绿色,都会感觉十分舒服。

       曾看过一个实验,三碗米饭,分别用赞美、无视以及辱骂的方式对待。持续一个月后,辱骂的米饭发霉散着恶臭,无视的米饭微微有些酸味,赞美的米饭散发出了浓浓的酒香味,证明任何事物都拥有生命力。徐曼有着同样的看法,她认为每个生命都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需要互动,所以她会向每一盆植物,每一片叶问好,轻轻地抚摸它们,然而拥有生命力的植物也在用茁壮成长回应着她的感情。

       都说女人的心情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SHOPPING。学艺术出身的徐曼按道理应该会更热衷于这项活动。“我可能是比较另类的吧,除非到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才会上街,几乎一年就逛一次。”徐曼坦白道,这次我们约好采访,她本想打扮一下,打开衣橱才发现自己的衣服都很朴素,开始纠结着是不是该上街逛逛。但是,这样的念头仅仅出现几分钟,随后像往常一样关上衣橱,穿上舒适的T恤、休闲裤,仍旧是那个亲切随意的徐曼。

       徐曼称,这也得益于老师的影响,在南京读书的时候,学艺术的学生普遍家庭条件不错,不少人对奢侈品开始有了追求。徐曼至今还记得大学里编导专业主课老师杨昭信(我国著名舞蹈编导家)曾说过:“你不是名人,穿什么都不是名牌。当你成了名人后,你穿得再朴素都是名牌!”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她铭记于此。

       的确,许多人追求奢侈品,不是品牌的历史,也不是想要了解其背后的含义,只是在乎晃眼的LOGO。对徐曼而言,人格魅力远远超出对外表的装饰。

       自从台前转战到幕后,徐曼就告别了化妆,每天素面朝天。只有在参加重大活动时,她才会去化妆。记得有一次,徐曼化好美美的妆参加完活动,来不及卸妆马不停蹄地回到学校上课。下课后,学生对她说:“曼曼老师,化妆后的你很漂亮,但是能感觉你不自在!”虽然还是那个熟悉的地方,面对的是熟悉的学生,化了妆的徐曼觉得自己仿佛戴上了面具,直到卸掉妆后,她才如释重负地重新找回了自我!

 约稿,采访,排版,合作请发邮件:zmzg@vip.163.com

来源: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编辑部         张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