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幼儿午餐管理

(2016-01-12 12:46:26)
标签:

育儿

分类: 生活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它包含着教学和教学以外方方面面的内容。任教二十几年来,我深深感悟到,要使班级管理卓有成效,除了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外,还要让班级管理工作精细化。我将从幼儿午餐这一环节为例,谈谈我对班级一日活动优化的几点看法:

进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很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孩子们健康的起点。为了保证这项集体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孩子们的午餐质量,面对午餐,我们决不可能放任自流,而是要有一定的组织流程和常规要求的。

一、合理组织餐前安静活动,有助于稳定幼儿情绪,促进食欲。

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让孩子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这时候的孩子刚结束有趣而热闹的游戏活动,情绪上很难一下转变为安静状态,因此在集体有序的入厕、洗手后,我们往往会借助一些安静活动的组织来调整孩子们的情绪,如听听轻松的音乐、故事;做做益智的手指游戏等。让孩子们的情绪稍稍趋于平静并在参加这些活动的同时变得更轻松更愉快,从而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午餐。针对小班幼儿午餐管理是幼儿园生活常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班孩子年龄小,自我服务能力弱,进餐时边吃边玩、挑食、吃饭撒饭粒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何有效、有序的组织幼儿的午餐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愉快进餐、吃饱吃好,成了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实践中,崇福幼儿园也积累了一些管理的妙招:

 招数一:儿歌故事来渗透

 儿歌简单有趣、朗朗上口,故事角色鲜明、图文并茂,这类形式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因此,通过儿歌的欣赏、故事的解读巧妙的把进餐的要求和方法融入其中,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如《大公鸡和漏嘴巴》使孩子懂得了要做个吃饭讲卫生的好孩子;《进餐歌》三字口诀式的儿歌学习,使孩子记住了进餐中的要求;《啊呜啊呜吃得香》又形象的描绘小老虎大口吃饭的情景,鼓励孩子学习小老虎,啊呜啊呜把饭菜全吃光……

    招数二:菜色介绍增食欲
    餐前的菜色介绍不容忽视,利用看、闻、说等方法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去了解今天的饭菜、增强进餐时的食欲:看——先让孩子看一看吃的食物,如黑黑的木耳、白白的萝卜、绿绿的青菜、红红的番茄,借助视觉的冲击引发孩子对食物的关注;闻——请孩子闻一闻菜的味道,通过味觉的刺激激发孩子吃的兴趣;说——借助教师描述性的语言大大的渲染饭菜的可口程度,更激发了孩子想吃的欲望。 

     招数三:游戏情境固行为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拟人化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创设“游戏化”的进餐情境大大有利于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如《饭菜捉迷藏》游戏,鼓励孩子玩捉迷藏,把饭菜藏进自己的小肚肚,让老师找不着;《菜菜来唱歌》游戏,让孩子饶有兴致的去感受菜菜在嘴巴里咀嚼时发出的“嘎吱嘎吱”声。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些拟人化的小奖章,对独立进餐、喜欢吃菜、不掉饭粒等好行为的孩子予以奖励,在鼓励孩子的进步和努力时也很好的巩固了孩子已经形成的好习惯。
    幼儿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膳食营养必不可少。在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中,崇福幼儿园全体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寻求方法。今后,更需要协同家庭、一致教育,共同为幼儿“快乐进餐”做努力。

二、每日菜谱介绍,激发食欲的同时,帮助孩子拓展知识经验。

在午餐前进行菜谱介绍是我们的“保留节目”。常常会在餐前孩子们还没有上桌之前,请孩子们先闻一闻饭菜的香味,并请他们根据闻到的香味猜猜“今天我们将吃些什么菜、喝些什么汤?” 接下来我们会乘兴向孩子们介绍午餐中各道菜好听的名字、做这道菜的配料,通过这“闻一闻”、“猜一猜”、“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往往很容易被午餐中食物的色香味所吸引,有效地激起孩子们想吃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因为孩子们还可以进一步知道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对人体的好处,帮助孩子们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达到营养均衡的摄取,拓展他们的知识经验。坚持进行午餐中的巡回随机观察和指导帮助,培养用餐习惯。

长期担任幼儿园班级管理,我深深感悟到,要使幼儿园班级管理卓有成效,除了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还要让班级管理工作精细化。我将从幼儿午餐这一环节为例,谈谈我对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几点看法:
  (一)温馨氛围

餐前营造的氛围很重要,我们要给孩子营造温馨、轻松的氛围。在餐前十分钟,我们会组织孩子心理唱歌、手指游戏。让孩子能够安静下来,为午餐做好准备。
  班级里有很多孩子存在着挑食现象,而且挑食非常严重。江科桦不喜欢吃水果;邬涵宇不喜欢吃鱼;谢震光吃饭不吃菜等等。孩子的挑食现象也曾经令我非常头痛,挑食必定会造成营养的不均衡,而导致免疫力下降。所以在餐前我又增加了一个环节——餐前介绍。等阿姨分完菜,我会请小朋友去看看今天我们吃什么?然后请他介绍一下今日菜肴,经常会请比较挑食的小朋友,其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就餐的欲望。除此之外,还会请小朋友来说说菜的营养。我们的小朋友对菜得营养也颇有研究,知道蔬菜里含有维生素,鸡蛋里有蛋白质。当然我也会对他们进行补充。比如,番茄里含有番茄红素,吃了对皮肤很好,女孩子特别容易接受。胡萝卜里有类胡萝卜素,吃了对眼睛有好处等等。通过这样的介绍,小朋友吃得更加津津有味了!

每当中午优美的音乐响起,我们的小朋友会快乐地来到餐桌前开始用餐。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小朋友整个用餐过程是快乐的!

(二)明确要求(快乐三部曲)

 给小朋友营造的氛围是温馨的,但是我们的要求却是明确的。每个幼儿餐前必须要过洗手关。学期初,我们教小朋友洗手的六部曲。为了确保他们能认真洗手,我们让班长在盥洗室提醒小朋友。

 同时在餐前我们也会对小朋友提出要求,会分三步走,即“快乐三部曲”。

第一步:姿势正确,两脚并拢。

第二步:不挑食,吃完自己的午餐。

第三步:正确使用餐巾,餐后漱口。

我们会根据小朋友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一旦提出要求,我们会严格要求小朋友做到。

(三)观念转换 

 1、实行盛一桌吃一桌,并尽量关上门窗,以确保饭菜不凉。

2、鼓励孩子们愉快、安静、独立用餐,不打闹,不边玩边吃。

3、坚持少盛多添,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

4、多给予孩子鼓励,今天能吃一小口,就给予表扬。明天争取能再多吃一口,以此循序渐进的努力,帮助个别挑食的孩子逐渐的克服不良习惯。
    5、指导边吃饭菜,边喝汤,不吃汤泡饭,帮助消化。

6、保持正确的使用碗筷的方法及坐姿,不把饭菜掉在地面和桌上;不剩饭。

我们在评比栏上专门设立了一块午餐的评比,以前的评比方法有点不太合理。幼儿处于被动地位,餐 后都是老师对小朋友的午餐情况进行评比,然后老师发放红星。老师不停地帮小朋友评红星、贴红星,显得很繁忙。评比似乎也不太公平,一般我们会评前二十个小朋友,吃的快得小朋友永远能得到,吃得慢的小朋友可能就得不到了,这些小朋友很可能会丧失自信心。

班级管理者必须由权威观念向服务观念转换。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班级活动的组织安排,班级管理者要大胆放权,由权威的前台走向服务的后台。让孩子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们改变以往餐后教师评红星的方法,而是改用小朋友自评的方法。只要小朋友做到老师餐前的要求,就能自己上来评红星,突出幼儿的主题地位。而且我们的评比以时间为准,一般在半小时之内吃完中饭,并且符合要求的小朋友,可以自己上来评红星,这样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能得到 一个红星。

我们还完善了红星奖励机制,除了每日的小朋友的自评,我们还开展月末评比活动。针对小朋友的午餐的红星,我们会评出最佳午餐明星及午餐进步宝宝,并给予一定的奖品作为奖励,其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四)追踪个案

班级里总是会有几个比较特殊的孩子。比如黄销娜在家吃一顿需要三个小时,总是嘴巴里含着饭。邬涵宇挑食特别严重,几乎不吃幼儿园的菜,在家也是如此。不肯吃鱼,吃肉会吐渣,不过喉咙。针对这样的特殊孩子,我们要进行追踪观察,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与家长沟通。希望我们家园一致,让他们也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通过我们班级两位老师的努力,一年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在午餐方面真的是进步不少。小朋友基本能吃完自己的午餐,而且桌上和地上也比较干净。但是在餐巾的使用及漱口这两个方面给还需加强,也是我们下学期的努力方向!

四、适当为孩子创设自我服务和集体服务的机会。

大班的孩子生活经验已经相对与中小班孩子比较强了,他们愿意独立的来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因此我们在此时就给予一定的支持,让孩子来为自己和集体服务,比如餐后各自收拾自己的餐具,以值日生的形式轮流帮保育老师收残渣盘等,从而使孩子养成不依赖成人、爱劳动、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这些进餐教育,其实都是从小班开始教育引导,在中班则是巩固练习,而到了大班时,就转化到自觉的行为了,从而逐渐形成相应的午餐常规的。但我们衷心的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的一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我们班每日进行午餐组织管理的几点最基本最主要的做法,当然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每个班也有每个班的特殊情况,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还会不断的总结、反思和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