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无论在文化、艺术还是在民俗风情、思想理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导致了人们不同的审美观,道德观,以及表达方式。所以只有更好的了解文化差异,才能更深入的学习英美语言,风俗习惯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渗透以下文化常识:
一、语言差异
1.
打招呼
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上哪去?"、
"吃过了吗?",如果把这些问候的话直译成英语英美人可能会茫然,困惑
,有时也可能引起误解。英美人的问候语一般用"Good morning/aftern oon/evening""How do you
do? "等,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
2.
称呼
在英美国家,小孩管长辈直呼其名,在中国人看
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 。而他们却觉得这样称呼是亲切的。 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大哥"、"二姐"、"大嫂"之类,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在汉语里,
我们可以用"老师 、书记、厂长"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 而在英语中应把Mr、Mrs、Miss 与姓(名)连用表示尊敬。
3.
初次见面
中国人见面通常是问:"你多大年纪?""结婚了吗?"。在英美文化中,年龄、
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英美人见面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汉语里有时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等,人们不会为此生气。
英美人如果听到你这么说即使彼此间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
4.
赞扬与祝贺
当英美国的人向我们中国人表示赞扬或祝贺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
难免要谦虚一番。这大概是我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认为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对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
英美人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根据英美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英美人的回答是:"Thank you! ""Thank
you for saying so。"
5.
道别
中国人道别时,总喜欢送客,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走好"、"再来啊"等等。这些话直译成英语听起来不顺耳,也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他们只是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或说:“Good-bye,See
you later就可以了。
其他还有很多语言上的习惯,英美与中国存在着很大差异,比如在比喻用语中, 汉语里,
用狗比喻人多带贬意,如"走狗"、"赖皮狗"等等",但在英语中经常听到You
ar e a lucky dog (你可真是个幸运儿)等这样的比喻。 另外,由于
环境、历史和文化的不同,在表示相似的比喻或象征意义时,英语和汉语会使用完全不同的颜色词,例如the blue-eye
boy(红人)、to be green-eyed(眼红、 嫉妒)等等。
二、饮食差异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缔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内容以及饮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由于生活作息,习惯的不同,英美人的饮食习惯基本相同,都是普通的一日三餐。但还是有些小差异。早餐(
breakfast)都是比较受重视的, 有面包和牛奶, 煎鸡蛋,就连水果或果汁也是少不了的。美国人喜欢早餐时一边读报一边喝咖啡, 认为这样可以帮助自己从睡眼惺忪中清醒过来。但英国人口味比较清淡,早餐是喜欢饮一杯红茶。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午休时间总是很紧张, 草草吃一点东西就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了。在公司的餐厅或路边的快餐店里面, 人们可以享受到不错的午餐。还有一些人喜欢用便携的容器从家里带来准备好的午餐。晚餐被称为正餐(dinner)。顾名思义, 晚餐要更丰富、更正式一些。一般情况下, 餐桌上会有肉类食物。
我们熟知的英美快餐店,像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都是他们常去的快餐厅。
中国人的的快餐店则十分多元化,南方人的主食以大米饭为主,北方则喜欢吃面食,像面条,馒头等等。逢年过节, 桌上一盘热腾腾的饺子是少不了的,而有些外国人与中国人—样在春节时也吃饺子,但是他们的做法与吃法都具特色,独具匠心。中国人有个传统那就是饮茶,茶道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在中国源远流长。
三、教育差异
由于中国与英美文化与思维的差异,对教育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和西方的教育的特点,从对知识的态度来说,在西方的国家,是比较主动的。而说到创造力,西方的中学培养创造力非常的普遍,中国则比较缺乏。由于我国是应试教育,课业负担过重成了中国教育的通病。
对于团队的培训,在西方,虽然每个学校都教育学生发展他们自己的个性、他们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在竞争当中生存的能力,但是他们非常强调团队的合作培训。将中国的高中班级人数与英美学校比较一下你会发现,在中国一些平常的教室里面,大概是一个班有50个人,而在英国这个规模是10到16人。而课上面,这个教课的气氛也不同,中国非常安静是一方单向的交流,常常出现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教育的成果可想而知。而在英国,问题非常多,学生甚至挑战老师,问老师很多的问题。显而易见,这样的教育差异直接导致了教育成果的不同。
中国基础教育是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技巧,美国教育只是让人明白是怎么回事,至于学生今后是否要以某项专业作为事业,则由学生今后自己去选择
中国教育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喜欢叫学生背诵。美国教育重视阅读而不要求背诵,因为广泛阅读可增加宽广的背景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想象力;而背诵可能被前人思维所束缚而难有创新。
美式教育让学生做课题,通过探究性学习,对某个主题做较深入的学习。当学生对一个课题深入研究时,他需要翻阅大量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做实验,写论文,应对质疑和答辩。回过头来,不但经过阅读、写作等综合训练,而且所学的知识大大超出教科书范围。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对所有主题都做深入探究,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简单的说。 “鼓励创新、发明、课堂气氛活跃”正是西方教育的特色,而“务实基础,课堂气氛严肃拘谨”则是中国教育的典型代表。
可见,无论从生活中的语言习惯,饮食,还是教育,都不难看出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了解其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将它与我们的习俗进行对比
,提高自己的规范意识,避免错误的产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