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的感想
(2012-05-01 19:50:48)
标签:
随笔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 |
学习《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的感想
首先,幼儿的主体价值的体现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幼儿是发展中的人,既不能将现代社会对成人的要求套在幼儿身上,也不能任其自然发展,而必须在教育的指引下促进其健康活泼地成长。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尽力创设一切条件,使幼儿真正生活在自己的童年里,满足他们好奇、探索、游戏、交往、操作等各种需要。幼儿的认识、理解、想法、感受以及活动的方式等主体性表现需要受到尊重、指导和引导。幼儿主体价值的体现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引导、疏导、诱导,压制和放任都不利于幼儿主体价值的真正呈现。其次,“导”是为师者主体价值的真正体现。正如朱熹所说,“指导者,师之功也”。教师要能够认识自我(职能),又要能够认识幼儿成长的方式,还要理解教育的真谛,对三者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不足以为师。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必须对幼儿教育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幼儿教师工作的性质,归根到底是力举“人”的教育,这也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教师不能只会写千篇一律的教案,只会上一成不变的课。目前,“教师的专业成长”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人们把教师的专业成长看做是教师实现其主体内在价值的需要,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点应该在于学会对幼儿及其活动的“导”上———包括学会对幼儿及其活动的指导、引导、疏导、启发、诱导、劝导。
关于教师的角色作用问题,除了上述的“导”的作用外,还有一些具体的表现,教师要非常自然地观察和了解儿童,倾听儿童,以便有的放矢地组织儿童的各种活动。教师是幼儿伙伴中的智者或“首席”,教师应该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激发调动儿童对各种教育活动的兴趣。如果教师对活动本身没有热情,只是出于教育的要求而被动地执行,那么幼儿同样也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本质上讲,教师和儿童的积极性是相互影响的,只有教师的全身心投入,才能吸引幼儿的更加积极的情绪。另一方面,激发和调动儿童的积极主动性,实际上是使儿童的思维、情感等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不仅要使教育活动有效地开展,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发儿童在活动中去观察、思考、探索、发现。教师应该转变“教学就是传授”的观念,把儿童引入积极的活动中,引发儿童的主动学习教师不仅是儿童学习的重要组织者,同时也是指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通过对儿童的指导、支持、帮助,使一些儿童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建立对活动的信心,鼓励教师用更多的时间与个别幼儿交往,与每个幼儿建立一种密切的个人联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帮助不能变成包办代替,不能变成一种对儿童的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