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2012-10-07 21:52:47)
标签:

词都

量词

宋体

数词

对外汉语

浅谈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量词被不少语言学家称之为是“华人所独”,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量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之高.让汉语学习者不得不从一开始就学习这种他们几乎从没有接触过的词类。“量词应该怎么用”,“什么量词跟什么名词搭配”。“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量词”。这些在我们母语是汉语的人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而对于从没有接触过鼙词的老外来说,他们对量词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因此量词就成为了他们初学汉语时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本文将针对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采用分阶段的教学方式。

1.对外汉语量词教学难点分析

1.1 汉语中的绝大部分量词是由其他词类转化而来的,并不是从产生到使用都有一个独立的体系。根据王力等先生的研究。汉语中的个体量词产生的比较早,它们大多数是从名词、动词或其他词类中借用而来。例如,‘颗’的本义是‘小头’(据《说文解字》),后来用作单位词,就是指小而圆的东西,如

‘桔’、‘柑’等。这些从其他词类中演变而来的量词使得人们对物体的表达更加生动,更加真实。量词产生后,这类由其他词类演变而来的词一方面充当着新的角色,另一方面,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们本来的意义还保留着。

外国学生的母语中即便是有量词,也很难有汉语量词这样的特点。由此出现的问题有二:一是学习者学习量词时一般是处于初学汉语的时期,给他们讲解某个量词的来龙去脉,尤其是涉及到文化时,他们可能根本无法理解;二是由于一些量词在历史长期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假借、简化等原因已经面目全非,虽然授课教师也知道它们是由其他词类转化而来,但却对它们的本义和转化的原因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的时候也经常感到力不从心。

1.2 量词在汉语中除了表示数量之外,有时还包涵着深层的文化意义,同样的名词搭配上不同的量词,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色彩义、引申义、联想义等。如“个”和“位”是两个意义相近的量词.但在运用中它们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却不同。“一位学者”显示出了一种对学者尊敬的态度,而“一个学者”则没有感情色彩或在一定的语境下还含有贬义。差不多每个汉语量词都深深的根植于汉民族深刻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复杂含义。汉人自小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长大,虽然很多人不知道它们产生和演变的渊源,但这却丝毫不影响汉人正确的使用这些量词。但外国学生因为对每个量词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都不甚了解,所以在使用量词时就会频频出错。

1.3 汉语中的量词数量庞大,多达好几百个。同样的一件事物如果更换了不同的量词,意思通常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一条鱼”、“一尾鱼”和“一块鱼”。“一条鱼”,鱼可能是活的也可能是死的;“一块鱼”,鱼已经死了,而且已经不能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了;“一尾鱼”,鱼是有生命的。除此之外,汉语中的量词大量的又是由其他词临时借用而来的,其数量之多,无法估算,如“碗、桶、脚、刀”等。这样的量词数量很多,用法也复杂多变,对于不经常接触量词的外国学生来说,这无疑是学汉语时一个巨大的障碍,如果单靠逐个的死记硬背是肯定无法很好的掌握的。

2.分阶段的量词教学

21 初级阶段的量词教学

本阶段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部分常用量词和量词基本的语法结构:“数词+量词+名词”和“动词+数词+量词”。

这一阶段主要针对汉语初学者,先要让他们建立起“数词+量词+名词"和“动词+数词+量词”的搭配概念。对于欧美学生而言,“数词+量词+名词"完全是一种新的语法现象,他们一时之间很难从“a book three cards”转化为“一本书”,所以要特别强调。“动词+数词+量词”的结构同英语中的“I have been there for three times"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相对于“数词+量词+名词”的搭配结构来说,“动词+数词+量词"显得并不太陌生,也更容易理解一些。而对于日韩的学生而言,量词同样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必须先同数词、数词短语或代词等组合构成量词短语后才能与名词或动词组合。日韩学生对于“数词+量词十名词"搭配的结构很容易理解,关键在于如何选择正确的量词。因此,对欧美学生应先树立量词的概念再教授量词和名词、动词的组合搭配,而对日韩的学生则应强调常见量词使用的正确性。

这一阶段所要掌握的量词都是语义单一的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和度量衡量词,搭配规则上也仅限于“数+量十名”结构和少量的“动词+数词+量词”结构。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以给出搭配好的“数++名”结构和“动词+数词+量词”为主,让学生在即使没有语境参与的条件下,也能判断某个名词、动词应该和哪个量词搭配,如,“一()教室、一()字典、一()地图、两()小狗、去过两()、读一()课文”等。习题设计上可以以连线搭配、选择填空等为主,也可以归类联想,如,“一本书/字典/笔记本、一张纸/报纸/地图/钱”等。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学生对量词的理解,并深化对“数++名”和“动++量”这一语法规则的认识,巩固对该语法点的熟练程度。

22 中级阶段的量词教学

这一阶段针对已经完成《汉语教程》第二册()的学习,并且对所学内容掌握较好,能进行日常听说的学生。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者积累了一定的量词。但是,他们会发现一个量词往往可以和几个名词、动词搭配,而同样的一个名词、动词又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搭配不同的量词。因此,学习者会感到困惑,如何正确地选用量词则成了他们这一阶段量词学习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对量词的正确选用,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没有任何语境提示的情况下,只要量词和名词、动词的搭配符合汉语语法的规范和言语习惯,就是正确的组合。如“笔”可以说“一支笔、一把笔、一种笔”,“面包”可以说“一个面包、一片面包”,“去"可以说“去一次、去一下、去一趟”。只要符合“笔”、“面包"和“去”的语义内涵的量词,都符合准确性的原则。而老师的任务则是帮助同学们区分这些量词之间的差异,并帮助同学们学会如何在不同的情景中准确地选择量词。比如,“支"用于笔的数量为“一”的时候;“把”用于笔的数量较多,可以用一只手全部握住的时候;“种”用于指不同种类的笔的时候,如:铅笔、钢笔、毛笔、水彩笔;“一个面包’’和“一片面包”体现的是面包在形体上的差异;“次”体现了“去”这个动作重复的次数;“下”表示“去”这个动作经历的时间非常短;“趟”表示的是“去”这个动作经历了一去一来,表往返。

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适当从语义、语用、来源、色彩差异、修辞等各个角度来对量词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正确地选择量词。选择量词时要在确定语言规范的基础上,立足语境,用最恰当的表达来完成量词的选择,这样,才能达到量词使用的准确、规范、得体。在这一阶段的练习可以先通过归类总结某个名词或动词可以搭配的量词,或者一个量词可以搭配的名词和动词的范围,然后考察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出现的同一名词或动词如何与量词的相互选择关系。不管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题,都要反复练习以达到最终正确使用量词的目的。

23 高级阶段的量词教学

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已经完成《汉语教程》第三册()的学习,汉语词汇积累比较丰富,阅读能力较强,口语和听说都比较优秀的学习者。量词教学的内容主要针对在较高水平阅读和写作中存在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汉语量词丰富多彩,随着学习者积累的量词的数量的增加,辨析的难度也随之增加。特别是量词与抽象事物的搭配更是难以把握。抽象事物不见其形,本来就比具体事物难理解,当它们与量词搭配时,量词便担负起了描摹、修饰的责任,使抽象事物本身更具形象性。如“一丝惆怅、一片美好的景象、一份爱心、一团和气、一线希望、一股暖流”等。这一阶段的教学已经不再停留在量词使用的正确和得体上了,而是开始关注如何形象、生动地使用量词。

我们知道,具体事物可以用容器计量,如,一袋水果,一壶酒等等。如果人类把自身也看成是具体事物,那么与人有关的思想、情感等抽象的概念,就可以被分割成一个个小的部分,以人体自身的身体器官为单位来计量。如:一脑子馊主意/歪点子/想法/腐败思想、一肚子苦水/油水/花花肠子、一脸疲惫/倦容/笑容/忧伤/妩媚、一腔热血/忠心/正气。

量词与抽象事物组合,语义虚化,数词只能用“一”。二者组合后有“泛指事物的全部量”的意思,即“全、满”之意。要掌握好量词与抽象名词的组合不仅要求学习者能自觉地根据上下文语境来选择量词,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汉语言文化背景知识。

这一阶段,老师应帮助学生体会和欣赏量词的修饰作用。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章中的名句,通过比较原句和修改后的没有包含恰当量词的例句让学生去领会和感知量词修饰抽象事物和形容词带来的不同的表达效果。习题设计上,可以设计几个都正确的量词作为备选答案,然后让学生选出能使表达最贴切、生动的量词。

 

参考文献:

[1]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民族出版社 2001

[2]代丹对外汉语中量词的教学研究 河北大学科教文汇期刊 2008(34)

[3]雷敏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析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9.5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