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感悟(801)
(2022-05-09 08:42:01)| 分类: 经典投资文章与艺术 |
L/R
当下时点,我有一个担心,就是我们老百姓群体普遍出现了“认知失调”症状,这是一个心理疾病。所谓“认知失调”心理疾病,就是社会现实与自己的“认知预设”形成了一场认知冲突,并由此带来认知失调与行为失调---这才是我真正担心的社会事件,它的毒害性超过病毒传播。
病毒冲击人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由此带来整个社会层面的价值体系的认知冲击,大家意识不到,但是,它已经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我特别忧伤,这种忧伤是一种爱。无论世界发生了什么,不管我们遭遇了什么,我们都要坚信如下:
我们头上浩瀚无垠的宇宙与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律令,它们永远在目视着人类,指引着人类向善的彼岸奔跑。
为此,我推荐一部小说,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托夫》,可以买来读,一辈子值得收藏。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仍然泪流满面地勇敢地活着。”就出自于这本书。它讲诉的是一个穷孩子的成长之旅,他经历了无数次磨难,最后成熟起来了。读这本书,还可以了解欧洲各国文化。
国内的书我很少推荐,包括莫言的书,我也很少推荐,因为国内在叙事手法与哲学沉思上还比较弱。
故,人的一生,一定要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托夫》。这是一部可以让你上瘾的小说。不,它不是小说,是一瓶治愈系香水,或是一曲石上流清泉。你想要的,它都会满足你。
我特意挑《约翰克里斯托夫》,是因为当今,我们再次遇见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类世界。
人类历史有一个100-120年景气循环规律。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发展了120年,又一次回到了120年前。罗曼罗兰笔下的欧洲人文景观与价值取向就是当今世界地缘政治与人文景观与价值取向的真实写照。
“最惨的不是贫穷与疾病,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残忍。”
无论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我们看见或没有看见,经历或没有经历,听说或没有听说,我们都要有力量去击穿黑暗,而不是被当前浮躁的舆论、被宿寄一生的观念绑架我们,以至于我们迷失其中。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托夫》,让我们坚信: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有信仰,怀希望,永远爱。
问:原来学外国文学时读过!
答:学过,不等于真正懂,很多东西,要经历岁月的摧残,才会真的懂的。
高中,我基本上读完了能读的世界名著,大家读过或没读过的,我基本上读完了,整本整本的读,不是读节选。大学,我主要是读英文版世界著作为主,很少读世界名著。
鉴赏力是常年累月的积累出来的经验,举例说,叶嘉莹为何对古诗词的鉴赏力超出全体中国人一大截,是因为她读了一辈子古诗词,这是我们无法跟她比的。国内,叶嘉莹最尊重的大家之一是缪钺,他是词学大家,她跟缪钺合作出了一本书,他们在词学的认知与感知,就是国内一等一的高手。
问:红楼梦我读了6遍才了解基本故事,读了12遍才理解人物命运,14遍才理解作者对女性的真正悲悯和对封建礼教的反叛。现在才悟到一点人生悲剧哲学。
答:名著是可以读一辈子的。
中国四大名著,我大概在90年前后读完,现在已经32年了。我印象最深的是自己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水浒传》及看《红楼梦》。“爪哇国”一词,我就是在红楼梦里学到的,当然,里面学到很多东西。
关于红楼梦读到悲剧哲学,不是你读到的,你还没到那个精神层面,你的经历还不足以理解人间悲剧哲学韵味,是你因为读了一些与红楼梦有关的评论,最后你把它们植入到了你的理解。
我算一个比较理解悲剧哲学的人。悲剧哲学,它是一个非常高深的层次,一般人很难达到。大家所谓的“懂悲剧”或“悲剧哲学”,是个人碎片化的情绪感知。
悲剧哲学是用深度敏锐的灵魂去亲吻人类、忧伤人类、心痛人类、祈福人类。举例说,尼采的悲剧哲学,王国维的悲剧哲学,曹雪芹的悲剧哲学,弘一法师的悲剧哲学,释迦摩尼的悲剧哲学,耶稣的悲剧哲学,罗曼罗兰的悲剧哲学……
莎士比亚为何永垂不朽?因为他的四大悲剧写尽了一切。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犹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就是悲剧哲学。
为何陈子昂这首诗是悲剧哲学范畴?大家不理解,国内诗词专家也不太懂。陈子昂站在那里,想了1000年。他这首诗可以说改变了唐诗风格走向--古朴不失轻快,悲壮孕育勇敢。
一个“独”,一个“怆”,一个“涕”,孤身一人,孤影无双,却照应或回应天地的“悠悠”。苍茫宇宙,天地万物,只在“一念之间”。泪眼婆娑,哗啦啦地洒落上千年。短短数语,由个体升格到人类的悲剧性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我谈金融或实践金融,跟大家基本上是不同的,这,或许与我自身对人类悲剧哲学的追寻有关。
我强调基本功训练,先学会蹲马步,再想着赚钱。
基础不牢,认知单薄,所谓赚,只是一时,但赔,可以一世。基础牢固,认知宽深,所谓赔,只是一时,但赚,可以一世。
我的玩法可以说是国内金融圈一股清流,32年来的清流。这些年,我一直强调“安全第一,赚钱第二”。慢慢地,大家就会真正理解这句话的重要性。
我见过太多发财的人最后什么都没有,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重视安全边际判断。我是“安全第一,赚钱第二,活下来第一,赚钱慢慢赚”的价值观体系。它,有点像蜗牛,但是,蜗牛一直在慢慢前进。很多跑得比兔子还快的人其实大多数都是吹水的,乌龟才是王者。
我现在的逻辑基石是:roe边际改善与股价正相关。
n个点的roe求导,形成边际曲线,最后我们会发现:roe边际曲线完全支撑股价曲线。但是,这里会很难,如果不难的话,数学家与经济学家会比任何人更赚钱。难点在于:股价对roe的反映的量化分析,目前仍然是谜。
无论是ddm还是dcf,还是夏普贝塔模式及fama-French模式,这些模型只能提供参考,不能百分百对,因为参与者的人类是非理性的动物,且政府政策制定者存在人为的非理性,这双重非理性会消灭模型的稳定性。这里就必须导入其他分析方法去寻求更大覆盖,追求更大的概率胜算。
“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这是一句名言,大家都知道。
以大小梅沙为例,设沙滩到离海中心的1000米为一个序列,在这个序列里面,排满了2亿投资者。
所谓潮水,它就是分母端的流动性,当流动性收敛,潮水就会退潮。
我做了什么事呢?我在不断更换我的仓位结构,确保自己永远不露出下半身,这样就不会裸泳。潮水怎么退,我怎么做,不断优化,一直等潮水干枯为止,等潮水再次拍打沙滩。
这个时候,对1-1000米的距离进行无限切割,90%的投资者在1-900米之间裸泳了,而我们在900-1000米之间,还没裸泳。这里,就是我的策略。
“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用玛丽莲梦露的一个“裙子被风吹起”经典照片解释是一样的。
起风了,才知道谁穿得少。起风是政策边际变化,我们要时刻关注,并改变策略,否则,风起来了,自己暴露无遗。
我做的战略工作就是“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履霜,坚冰至”。
“唯变所适,与时偕行”,目前,指数暂时安全,我仍然坚持低估值逻辑,从而寻找基于安全的预期收益。
文末,做一下题解。L是我,R是罗曼罗兰,抑或philosophy of
tragedy,抑或light is right or right is light。都有,本来就含摄一切。我来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