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感悟(763)

(2022-04-18 08:09:54)
分类: 经典投资文章与艺术
周末杂谈(投资感悟758)

上篇文章,我写了一首打油诗,我来自我点评一下:

作者采用怪诞又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形象地揭示了我们人类社会框架下个体生命所面临的各种现状:

“不甘平庸的蚂蚁”、“内卷的蜘蛛”、“自怜自爱的蝴蝶”。它们都没有错,它们都是鲜活的生命主张,只是“各叙各的故事,各安各的世界”。它们是动物,也是我们每一个人。

熟悉哲学的人其实很明显能感知到我的路数是什么路数,我的路数是尼采路数。蚂蚁-蜘蛛-蝴蝶不是随机组合,背后是每一个人的成长之旅。

我这个人有点怪,怪在我喜欢去探讨人类的终极命题。恰恰这个性格,使得我不断深入去追问世界的本原,从而回避掉无数次风险。

活着,如果只是为了吃喝玩乐,为了赚钱,我感觉没有意思,我得搞清楚人类为何喜欢吃喝玩乐,为何喜欢赚钱,喜欢沉醉在肤浅的世界里而不愿意醒来。

整个A股太惨烈了,我特别难受,虽然我一直善意提示风险,且提示机会,但是我看到3500个股票走熊市,我仍然是于心不忍的,毕竟我是杜甫的忠实读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我的夙愿,所以我每天分享一些我认为是一些真理的知识或常识,尽管言辞语句中尽显我的“狂妄与张扬”,但是“狂妄与张扬”背后,深埋着一颗慈悲之心。

问:宇宙再下一层,还好没有了。

答:当元宇宙一炒,我就知道国人赌性太足,疯了,中国人疯了,为何中国人喜欢疯狂赚钱,而从来不去思考安全边际。

比赚钱更重要的是安全边际评估,A股是赌场,我们不能赌,我们坚持原则,寻求稳定回报。你知道我现在养成了什么性格吗?但凡跟我扯概念的人,我一概不搭理,中国老百姓只懂概念,根本不懂股票不懂金融的。概念是一个非常肤浅的世界,我们老百姓炒了32年概念,就是在赌博。

去年10月份以来,市场很狂热,又冒出元宇宙概念、冒出“东数西算”新概念,又冒出“成长股”投资狂热。我感觉不对劲,怎么可能呢?市场热点不符合我的模型推理,或许是中国人在赌博,心里在推导。最后,我判断中国人在赌博,我不能参与其中,我们必须坚持原则。事后看,太恐怖了,全部跌回原地,中国老百姓恶习非常糟糕的,一直在赌博。我没有参与其中,我们没有受伤,是不是?

我搞了30年严肃哲学研究的人,我怎么能玩概念,我怎么对得起自己的道德律令与宇宙星辰?我有个偏好,就是大家喜欢谈pe,我喜欢谈eps与roe。一个股票走势,它背后是三条曲线,表面是pe,下面是eps,深处是roe。永远保持“低pe”思维,是不会赔钱的,因为经济学常识,可以拉长时间去平滑掉短期损失,但是,如果高pe,则很容易出现pe腰斩带来股价腰斩从而导致本金损失50%以上。去年,我推荐的《大钱细思》作者,彼得林奇的徒弟T神就是低pe策略,他掌管400多亿美金,30年年化13%。但是低pe策略不是死的,而是动态的,尤其要看重利润贡献与roe边际改善。

现在知道不容易了吧?我在年初说,今年能赚20-30%就了不起了,算牛逼了。我是常年累月浸泡在二级市场,我的赚钱或赔钱感觉特准的。

问:是的,但是怎么知道自己的逻辑是对的呢?

答: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本质。

客观世界--人类---人类的观念世界--人类观念世界映射客观世界=我们的世界,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熟悉的世界其实并不是客观世界,而是我们的观念世界映射到客观世界的一个“结果”。

这里,存在三个人类致命性错误。

1、我们习惯性把我们的观念世界映射出来的世界当成客观世界。

2、我们的观念世界映射客观世界的“那个结果”--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世界也许错了。

3、我们的观念映射也许错了。

这是人类目前没有真正解决的三大问题,所以,人类永远在战争,有形的,无形的,短期的,长期的,无处不在。所谓和平,只是一场麻醉善良老百姓的虚设。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技术路线还是基本面分析或是价值投资,它们本质上都是盲人摸象,并没有真正解决客观世界,只是用“像”去投射,这里就自然会引发“你怎么知道自己的逻辑是对的”追问?

我的基石假设是:人类底层逻辑体系存在稳固性与进化性特征。

我的重心是研究人类底层逻辑体系,并识别出来,然后用它们做公理体系,去裁判我们的方法体系。这里,需要形成一个非常系统的庞大的“人类底层逻辑体系池”,它包含了神话、宗教、伦理、经济、政治、社会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认知学(共性簇)。我们读完高中之后,我们就偏科了,这个偏科客观上在我们大脑里制造了我们的认知盲点,我是捡回来了,构建了“共性簇”。

所以,其实我一直在解决你这个逼近本质的疑问。

我每天谈的东西是“常识”,只是这些常识被老百姓拒绝了。举例说,我们连自己的情绪下一秒怎样变化都不知道,这是不是常识?那么,股票走势波动背后是包括了自己的一群陌生人的情绪变化,我们又怎么知道呢?既然我们不知道,为何我们还死死盯着不放并且采取鲁莽的措施呢?是不是出问题了呢?为何我一直守住“企业盈利”这个标准不放手?是因为它是常识,一个企业自己都不赚钱,老板都没有分红,请问,我们在二级市场哪里的底气赚这个公司的钱?疯了吧?但是,中国老百姓确实普遍疯了,认知失常了,为了赚钱,从来不考虑安全的,只考虑短期过瘾,最后自然,32年来,大部分老百姓一直赚不到钱的。

我跟大家萍水相逢,我只是利用我的专业研究来分享观点,帮助大家回避风险,但是,大家改不了赌博恶习。这几个月,全国老百姓普遍深套30-40%,这些都是血汗钱啊,虽然不是我的,我看着也心疼啊。

记住: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活下来。活下来,我们就会赚到大钱。

这是外国投资者说的一句话,可以牢记一辈子,他说:“While that doesn't make the shares worth buying at any price, you can't deny that successful capitalism requires profit, eventually.”(“虽然不是任何买入价格都一定合理,但不可否认的是,成功的资本主义最终需要获得利润”。)

这段翻译不太好,我看重的是“successful capitalism requires profit, eventually

”,这句话就是股票投资的核心法则。任何一次成功的“资本主义”(这里,老外用词不准,翻译是硬译,但是我知道老外想表达什么,它就是我过去谈的“资本化的资本思维模式”),最终都是需要“企业利润”做担保与背书的。这也是我投资股票的核心法则。

我是系统比较过中国人与外国人,所以我特别惊讶中国人的想法与做法。其实,我的愿望非常朴实,就是追求企业营收、利润双增长的乘数效应,这个是roe弹力系数,围绕着它去展开研究,不会赔钱,只会赚钱的。

大家看看创业板,月线5连阴,18年是7连阴。此刻的创业板跟18年的创业板是完全不同的,此刻的创业板是牛市刚刚结束,下跌才开始,18年是最后的C浪下跌,可以看到希望。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今年估计要跌一年。故务必警惕风险。

很多人估计依然没有意识到这次的惨烈程度超过了2018年,这就是我反复说的“今年,我们的任务是活下来”。我在去年10月份,一直在论证创业板的结构与周期,所以半年来我一直提示大家风险。目前回头看,我的判断是对的。

问:xx没有及时换股造成的。

答:牢记在心,我们不是玩股票,我们是在投资未来。

未来是由若干曲线构成,我的使命是分析若干曲线在未来6-12个月的走势,如果那根曲线不行了,我必须离场,必须无脑。举例说,我分析创业板曲线不行了,那么,我们就必须离场围绕着创业板曲线的一切股票,这个就是3500只股票都不行的判断。

再次记住:我们不是玩股票,而是投资未来。我说过几百遍,股票的价值=0,它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东西,我们不能沉迷于股票。我每天只是在研究经济曲线、景气曲线、政策曲线、指数曲线。研究完后,我才聚焦在股票,股票只是我的若干曲线判断的落脚点与兑现点。

我们一定要改过来,我发现大家沉迷于股票,这个心智模式是错误的。正确的心智模式是股票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东西,我们要去追求未来。相当于小孩玩游戏一样,小孩子一堆玩具,他会根据自己的心情与需求去找玩具,而不是抱着玩具,他玩腻了,就会扔掉的。如果我们理解了小孩玩玩具的整个过程,我们就能真正理解我们人类玩股票是错误的行为。

我之前说了,创业板会跌到2300-2400区间,然后会反弹,但是,它只是反弹。我比较担心的地方是跌到2000点区间,这件事如果发生,70%的股票要全部跌到腰斩无数遍。所以,今年以来,尽量不要碰高估值股票,趁反弹要减仓。

客观的说,我去年没有意识到今年的战争与疫情,但是我意识到其他大部分票要腰斩,只剩下少数票机会,所以,我们不能用战争与疫情按照事后因果推理模式去做解释,因为这样处理不能科学解释清楚A股。

现在的局面是少数票依然在“牛市”,或尚未走坏,还有一定空间,70-80%的票已经是熊市。问题不在客观事实描述,而是在于人性的脆弱是不可预知的,所以,集体走熊市的股票,到底熊到什么点位,也是不可预知的。根据我的经验,70-80%的股票要跌完2018-2021年三年的总上涨幅度的50-80-90%,整个过程,伴随着垃圾股的“密集退市”。整个下跌周期是1-3年,但是由于我们从19年开始实施注册制,故不同股票下跌始末周期完全不同了,有些已经跌了1-2年,还没见底,有些则刚刚下跌,见底尚早,整个市场出现了不同领域的时间周期与结构的“错开”现象。这里就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问:股票市场太恐怖了。

答:是的,大家意识不到恐怖的,因为中国老百姓有个非常愚蠢的理念,这个理念根深蒂固在95%的老百姓脑袋里,就是“套了就会回来,放着呗”,这个理念残留太深,以至于绝大多数老百姓及机构脑子里都出问题了。

这个理念是怎么来的呢?是1990-2015年,25年的被洗脑。但是,2016-2018年,中国A股与世界发生了本质改变,这些理念通通是荒谬的。

为了更谨慎前行,我研究了32年A股与100年美股,所以,看到形势不对,我基本上都是无情剁肉为主,即便赔50%,我都“咔嚓”,剁掉它。为了回避这次熊市的大调整,我在去年10月份整整齐齐论证了一个月,所以,我们才回避风险了,为此,我也一直提示大家要有风险意识,要清仓高估值股票。

这次,我们是运气,也是我谨慎的特点。我每次复盘都特别害怕,害怕我不知不觉被卷入一个无知且癫狂的世界里。

切记如下残酷的事实:乌合之众是无知与癫狂的,个体一旦参与群体运动,普遍都智商低下。

我之所以时刻保持独立与警惕,就是因为我深知乌合之众的可怕之处,乌合之众的噪音很容易伤害我们。

问:今晚跟xx的同学聚会,她说公司业务还不错,股票腰斩了可以关注吗?

答:不要,我分析牛市与熊市是一个系统分析法,股票一旦在我的熊市范畴,老板是李嘉诚、马云都可以格杀勿论。

少去聚餐呢,聚餐是勾引你去犯错,因为普遍不懂。事实上,真正懂金融的人是极少数人,因为金融是人类精英设计出来专门忽悠大多数人类的虚拟事物,它的目标是成为杀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凶器,从而让老百姓一辈子无法真正独立。所谓让老百姓赚钱是引发老百姓疯狂,最后把大多数老百姓一锅端,这就是人类精英设计金融的目标。研究金融,必须研究清楚人类精英的思想,才算懂金融。

问:抱哥,还是稳字当头,听说好多机构都没法工作。

答:是啊,我就是严格执行价值投资,才没有跌入深渊。目前,国内,70%以上机构已经跌入深渊,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一直遵守4个常识。

1、企业不赚钱,我凭啥赚钱,这是起码的常识,我们老百姓都不愿意去遵守,天天去赌博,可能赚钱吗?

2、大家都懂的,我凭啥比别人更懂,我必须懂大家不懂的,我才能活下来。举例说,大家32年以来都是拿着技术分析在吹水,可是,几个人真正发财了呢?我绕开大家懂的,搞大家不懂的,或许,我会走得更远。

3、我们连自己的情绪下一秒都不知道,我们凭啥知道一群陌生人的情绪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所谓赚波动的差价,是一群无知无畏的人异想天开,长期以往,这些人都会打回原形。

4、交易世界与投资世界必须分清楚,运气与能力必须分清楚,我永远是悲观主义者的匍匐前进。

我判断一个人的金融心智模式成熟与否,就是看这个人是依赖技术还是依赖企业还是依赖系统。

国内,大部分老百姓的金融心智模式是普遍不成熟的,因为普遍依赖技术路线。少跟这些人交往,因为这些人普遍太幼稚,还不理解金融。多跟可以静下心讨论企业、讨论逻辑的人交往,因为这些人是比较务实的。这也是我20年混社会的体会。

我研究金融跟所有人都不同,我走的是灵魂判断路径。

技术面与基本面与宏观面及政策面,我都会研究,但我更注重对趋势的灵魂感知,很多地方,是我的灵魂与趋势灵魂交合在一起,直觉判断出来的。

因为我的研究框架预设了一个假设:趋势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承载着无数人的笑与泪、痛与乐。即我研究金融是深入骨髓的,而不是简单的画个图吹吹牛,或整理一下数据,胡说一通。

当你深情投入,忘我研究,你就会感知到我说的世界。我把我对世界的那份深爱、执爱,全部倾注在金融波动世界中,让它呈现出美丽的画面,我仿佛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在追逐梦想,追逐那个多彩的泡泡。必须得到它,这是小孩子的野心。

我是四十多岁了,但我的灵魂是小孩子,这是非常珍贵的灵气。随着年纪越大,你会越来越发现我的小孩灵气是弥足珍贵的东西。成年人很容易丧失掉小孩子那种灵气,我一直小心呵护我的灵气。

在我的笔下,是不是完全不一样的金融感知,特别有味道,特别轻灵?

对,国内独一无二的,因为我是以美的方式在呈现我感知到的金融,这是1%的人可以进入的境界,这是人类金融的艺术层面。

我再谈一下2022年上半年的方向。

根据中央经济会议精神,中国股市目前面临三个问题、三大困扰、一个总策略。

三个问题就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三大困扰是战争、疫情、美联储加息与缩表。

一个总策略是利用有限货币与财政政策做逆周期调节,努力完成总体目标--“稳增长、保就业、促销费、稳定预期”,全年GDP5.5%。

央行降准及未来的降息只是降速因子,不是催化因子,这个本质差异要分清楚,我们国内普遍分不清,这是让人担心的地方,即国内经济从去年9月份见顶后,我们的经济下滑估计要持续一年以上,我们管理层采取措施只是让经济软着陆,不要刚性跌落,我的经验是要下半年才能企稳,荣枯线要拐头向上。

由于战争与疫情两大因子扰动,我们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经营面其实已经恶化,故大部分企业的股票面临的不单单是下跌,而是一个“戴维斯双杀”现象,故这些企业的股票,上半年不能碰。

在普遍熊市+加息缩表背景下,有3个机会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是刚需领域。一个是输入通胀领域。一个是低估值领域。这三个领域,目前还没见顶,相对比较安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