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呆的博客
大呆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6,626
  • 关注人气:5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感悟(753)

(2022-04-11 08:35:26)
分类: 经典投资文章与艺术
【凌乱的华丽】

我的叙事风格表面看起来很凌乱,充满矛盾,是因为我喜欢沉浸在凌乱与矛盾的世界里去思考严肃的问题,其实我的底层逻辑是一脉相承、非常清晰的。

举例说,我昨天的文章,题目是《哲学的证伪与撕裂的美好》,这样的题目是不是怪怪的味道?我就喜欢这种错乱感,这是我几十年的习惯。我在文章结尾处写了一段话:

“世界永远是撕裂的。

撕裂的背后是一场轮回。

我们的使命是在撕裂的世界里追求轮回的美好。”

它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真相,我们不能去拒绝,我们要去大胆拥抱。

后来,我才发现我的风格适合研究金融与投资股票,因为金融就是一个错乱感特别突出的事物,而我的思维模式是错乱感特别明显的思维模式,刚好匹配金融的错乱感。

大家发现了金融世界的错乱感没有?大家习惯了秩序,所以金融的错乱感一出来,就会困惑,而我习惯了错乱,故金融怎么走,我都可以自圆其说解释,是不是?

我举例大家用均线来买或卖。大家依赖的均线系统,哲学抽象是什么?答:是人造理想模型,就是人类不喜欢凌乱,喜欢秩序,均线系统就是给人类一个“秩序感”,这个就是均线系统的哲学抽象。

实际上,金融的波动区间并不是均线系统能规范的,它是非常凌乱的,因为人类的情绪是“脉冲边际”现象,它可以突然击穿均线,形成“破位”相,这个时候,人类就告诉自己说:减仓!止损!止盈!可是,由于人类情绪的本质是“脉冲边际”,一破位,脉冲就结束了,边际递减了,然后又慢慢涨上来。这个时候,人类怎么办?傻眼了,对不对?32年都是如此,未来100年还是如此。这就是大家经常犯错的原因,是人类试图规范事物,而事物总是突破人类的规范,防不胜防,是不是?

认真看我的观点,中国范围乃至世界上都没有的观点,它或许会给有缘人一些有益参考。

人,最贵的品格是知耻而后勇。我们老百姓普遍没有这个品格,内省力不够,故常年累月在赌博。故大家很难理解我的“固执”。

过去,我跟大部分老百姓(股民)是一样的,天天赌、猜、意淫、瞎想……我在17年反思自己,我要不要沉浸在概念世界、题材世界、偷鸡世界……我选择17年反思自己,是因为17年是msci纳入A股,未来是注册制(19年开始),我不能再堕落了,我如果再堕落,我会瞧不起我的。从此之后,我就义无反顾在调试我的体系,往价值投资这条路走了……结果,越走越稳,越走越对……我知道,我摸到了金融投资的钥匙了。

这次,我的内心深处挣扎了2次,大家不知道,一次在去年10月份,一次是今年1-2月份。我在挣扎啥呢?我挣扎要不要偏离我的原则,改成玩投机,最后我拼命摁住了自己,强烈扛住市场的“肤浅”与“聒噪”,我不想放弃自己,我必须坚持价值投资。坚持过来了,这是一条可以改变命运的正路。

大家很难理解我在坚持什么?我在坚持“无独有偶”的实现。当我不断突破我的左侧顶,形成不断抬高的高点,就表示我已经突破了我的瓶颈

我对突破我的瓶颈兴趣很大。瓶颈突破不了,赚再多,最后都会跌回原地的--无数老百姓在股市里努力了32年,最后一场梦,就是瓶颈突破不了。

“价值”与“成长”一直是国内投资者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是,基本上没有触及到事物的本质,我再次阐述一下。

我的感觉不会出错,A股系统确实已经在自我强化到“价值投资”这个领域,即由过去3年一直流行的“成长股投资”转移到了被市场遗忘的“价值股投资”。

今年是注册制全面实施年,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周末演讲里面再次谈到“理性投资与价值投资”,刚好匹配当前市场现状与国内外形势。易会满这句话估计会引发A股再次发生“2016-2017年”的“价值股投资”浪潮,当时是漂亮300+丑陋3000的极致分化行情。

但是,价值投资是有时间与对象差异的,以沪深300为例,不同时间,价值投资的对象是不同的,但是都是价值投资。考虑到2022年的背景不同于2017年的背景,今年的价值投资近似等于“顺通胀投资”,本质上是“顺周期投资”。什么是顺周期投资?所谓顺周期投资,本质上是寻找一年内盈利向上(预期很重要)的标的的投资,不同时间点,顺的依据不同,但是,“盈利向上及盈利预期向上”总是最核心的“顺”。这里是关键点。也就是说,今年的价值投资是顺通胀投资(不违背通胀投资),这个逻辑最顺,也是顺周期投资。

我这个概括已经直逼本质了,否则解释不清楚市场现状。A股市场已经是“丑陋3000”的历史再次重演了(非常恐怖的,当时2016-2017年,3000个股票每次反弹都是下跌,现在一模一样的),只剩下“价值投资”还坚挺。

问:在成长的思维中待久了,选价值时会“打架”。

答:是啊,金融市场最大的特点是两个,一个是反身性,一个是自我进化。

“打架”是经常发生的事,因为世界一直在变,但是我们人类的认知比“世界变化”一般慢半拍,最后形成“认知失调”,这里就是你说的“打架”。所以,我每天都要总结与概括,去跟随市场的自我进化,避免自我认知失调引发行为失调,从而深陷泥潭。

我天天谈风险,但是,还是很多人没有回避掉风险。我是研究风险为主,把风险研究透了,机会就出来了,因为风险的反面就是机会。我们大多数人是机会导向型动物,我是风险导向型动物,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陷入风险。

我的人类学、社会学与历史学研究发现:

乐观主义是秩序的捍卫者。悲观主义是秩序的改变者。即,维持世界靠乐观主义者,改变世界靠悲观主义者。

这次,我们回避掉了整体风险,是因为我的思维模式是悲观主义者的熊市框架,是萧条时代的价值主张,即我特别注重安全边际,我先保证不赔钱,我再去设法寻找机会。

柏拉图洞穴譬喻给我的灵魂震撼非常大,但是,国内所有研究哲学的人没有真正理解柏拉图洞穴理论。

柏拉图洞穴理论中,那个走出来洞穴的第一个人,我发现他满腔悲情色彩,他厌倦了洞穴里面的幻影,所以,他走出来了。尽管最后他被一群无知的乐观主义者集体审判了,杀害了,但是,他的“勇敢迈出第一步”的精神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底层逻辑的那束光,一直指引人类往前冲,直到今天,直到未来。也就是说,人类文明进步的底层逻辑不是乐观主义,而是悲观主义,国内外学者通通误解了世界、人类与文明的底层逻辑。我是自己花了30年做哲学上的“拨乱反正”,才挖到了世界、人类与文明的真实本质。

凌乱的华丽一般在寂寥孤冷的地方悄然绽放;混沌的秩序往往在宁静的心中翩翩起舞。唯有心心相印,才能感天动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