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阅读家QQ分享群(156421691)
http://s15/mw690/002hupMsgy71fYzNR822e&690
大家好,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位非凡的母亲和童书作家、编辑、出版家和教育家——夏洛特·佐罗托(Charlotte
Zolotow)
http://s3/mw690/002hupMszy7c13Fgl8u52&690
这位就是优雅与智慧并重的夏洛特·佐罗托,1915年出生于美国维吉尼亚州,身兼数职,是一位童书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了数百部童书的出版人,也是一位母亲。
她的每一个身份,每一份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作为作家,一生共写了75部童书,她的作品总是从儿童的观点出发,反应儿童的真实情感。她主张写给孩子的东西不能只是一味的为孩子们制造一些裹上糖衣的产品,也从未(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居高临下地看待小读者们的情感生活,从未小看孩子们遇到的或大或小的问题。因此,她也是一个懂孩子的教育家。作为编辑,她的眼光独到,且做事果敢,有责任、有担当,关注孩子的成长问题及社会问题,在教育和出版界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因为她对儿童文学的杰出贡献,夏洛特·佐罗托于1986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艾威·可蓝大奖、1990年南密西西比大学银牌奖,2001年美国环保署耶利米路丁顿奖。在美国图书馆协会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一致推崇下,1998年美国成立“夏洛特·佐罗托奖”以褒奖在美国出版的优秀童书的作者。
http://s9/mw690/002hupMszy7c13FiOFyb8&690
这些是她创作的一些作品,《威廉的洋娃娃》《一遍又一遍》《兔子先生和美好的礼物》等,均在国内出版。Sleepy Book预计明年出版。还有很多作品也会陆续出版。
她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母亲,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是一位颇具实力的投资人,也是扑克玩家、桥牌高手,获得过相关比赛的冠军;女儿特立独行,是一位美食家,也是一位作家。
夏洛特·佐罗托作品的风格柔和、诗意、自然。她说:“自然养育了我们,我们也是它的一部分。它是泛神论的一种形式,是我与宗教最接近的一次体验;我们是寂静、天空、树和风暴的一部分,我们只是它的一个片段。它们与我们的感受相关,并且这种联系永不终结。”或许正是因为她如此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也或许是她那么清晰地记着自己童年的样子,她的很多作品都将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讲述孩子与大自然中万事万物发生的故事。在她的故事里,孩子们一直在大自然中成长。回想我们每个人的小时候,都对大自然有着无比的热爱,对动物、植物有着浓重的好奇心,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充满疑问,想要探索。佐罗托的作品,能将我们拉回那个充满美好回忆的童年时代。她创作的这类图画书的代表作是《暴风雨中的孩子》,获得1953年凯迪克银奖。稍后我们会在这个故事里,读到她对暴风雨的一场极致的描绘,以及孩子对于自然的敏锐体察。
夏洛特•
佐罗托不仅为孩子们创作了很多关于神奇大自然的令人难忘的图画书,她的作品还涉及到孩子成长的其他方面——对于童年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如何和朋友、兄弟姐妹,甚至与父母友好相处等,她也写下了很多机智的、看似简单却发人深省的故事。佐罗托深深明白,从襁褓时期起,孩子们便拥有属于自己的、很强烈的感情生活,他们也会有生气、孤独、怀疑自己以及被误解的感觉。夏洛特最有争议和影响力的书是1972年出版的《威廉的洋娃娃》。这是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一个小男孩想要洋娃娃,但是他的父亲不理解,认为男孩只能玩篮球、电动火车,但是他的祖母理解他,送给他一个洋娃娃……佐罗托在孩子教养的问题上极具独到的见解,她坚定地相信:男孩子和女孩子不应该被按照性别生硬地进行类型化划分。任何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来自父母双方的积极关怀和情感支持,这样才能得以健康成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孩子成长的关注。
她也关注青少年成长的社会问题,如美国少年小说中《小间谍哈瑞特》《猪人》的发现,还有引进英国钱伯斯的几部作品,特别是有同性恋内容的两部小说《在我坟上起舞》《来自无人地带的明信片》,也有她特别的功劳。她希望成人能够直面性和同性恋、种族主义、精神病、父母缺位这些话题等,引起社会关注和反响,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但是,她撰写和编辑的书从来不只针对社会问题。相反,问题有时随故事浮出水面,她尤为珍视是拥有永恒文学价值的故事:个性的人物、洞察力、精彩的对话、让人必须一口气读完的情节、独特的语言和风格。
夏洛特曾在1974年引用厄休拉•诺思通的一段话,借此表达自己的信念:“成人的世界充满了他们愿意孩子去相信的神话。但是,孩子们知道丑陋的存在,知道恐惧并不总是能被战胜,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尊重父母,知道人经常是孤独的,人也可能是自私和残忍的。”
作者说自己是一个面对谈话会略带羞涩的人,写作会让她很好地表达自己,也可以与别人交流。她将自己所思所想都表达在作品里。
《暴风雨中的孩子》美文节选—赏析
http://s12/mw690/002hupMszy7c13Fky2T0b&690
http://s5/mw690/002hupMszy7c13FnnZW14&690
http://s5/mw690/002hupMszy7c13Fptbue4&690
这是乡下的一天,天气闷热难耐。草看起来又干又燥。毛茛草蔫巴巴的,粘着尘土,雏菊白色的花盏看起来变成了灰色。所有的花儿,爬上大门的蔷薇、靠着房子的蜀葵,都无精打采地垂在花茎上。
小男孩几乎都能看见热气像雾气一般颤悠悠地从地上升起。一只小毛虫小心翼翼地爬上一片灰扑扑的草叶,又爬下去。一种特别的、炎热的寂静笼罩着所有的事物。白毛猎狐梗趴在门廊的格子栅栏下,躺在阴凉处睡觉。就连鸟儿也好像热得唱不出歌来了,树叶间没有一丝声响。
http://s1/mw690/002hupMszy7c13Ft3y0d0&690
http://s1/mw690/002hupMszy7c14Pu20810&690
但是霭霭天空开始变化了,黄色的热气开始变成灰色。所有的事物都是同一种颜色——一个巨大的无精打采的灰色世界,没有一丝气息扰动,也没有鸟儿歌唱。树枝没有丝毫动静,也没有微风轻拂。可是,在渐渐变暗的天色中,还是有什么令人期待的东西:某种骚动起来的东西,无声无息的,那个小男孩在等待着的东西。
他等着,看见阴云开始形成。长长的影子投在干燥的田野上,一团一团接连移动着,直到覆盖了整个天空。世界漆黑一片,如同夜晚。一阵微微的凉风突然疾驰过树木,摇动蔷薇,将雏菊、毛茛草、野胡萝卜花和长长的草压弯,让它们发出一声悠长的银色叹息,一路伸展到山下。
然后,它出现了!射过天空,如同一束星光,一道如此美丽、如此迅捷的闪光,小男孩甚至都没时间去看狂风中挣扎挺身的花朵。
“哦,妈妈,”他喊道,“那是什么?”
http://s7/mw690/002hupMszy7c13FznzU66&690
“闪电,”他妈妈回答,“我们发明电灯的灵感就是从那儿来的。”男孩想想他房间里的灯,闪着温暖金色的光。他又想想闪过天空的闪电。闪电就像一匹狂野的白狼,在树林里自由奔跑;而电灯就像那温和的白毛猎狐梗,他一叫它就会来。而从山外某个地方,隆隆隆——嗡嗡嗡——铛铛铛——隆隆隆的雷声来了。
“那是什么?”小男孩喊道。
“雨云互相冲击,那是它们发出的声音。”他妈妈说。这时,黑暗的世界里又是一阵安静。寂静中,整个天空在一道耀眼的、星光般的雷电闪耀中瞬间被照亮。
雷电迫近时,天空再次变暗。越近,雷声翻滚过来越响。骤然一声爆发,它在头顶炸裂,一阵银雨倾灌而下。在强风撕扯的重力下,雏菊几乎被压弯到地面。雨横扫过蔷薇花丛和树木,花木在暴风雨冰凉的大手中翻腾。
……
……
好,故事节选就到这里,简简单单的三段,大约八九百字,佐罗托从宁静的午后,风平浪静,到天热闷热难耐,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而后暴雨骤然落下……整个描述的过程非常细腻。
一开始,天气闷热难耐,她让读者跟随男孩的眼睛,看去地上的青草、花儿,再到小毛虫、鸟儿、树木,视角逐渐往上,然后再去看天空,发现天空的变化——灰色的云遮住太阳,天和万物陷入灰色的世界——而这时的草儿、花儿呢,还有鸟儿、树木,又是什么状态。
突然,一道光出现,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他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于是跑向妈妈询问答案,妈妈回答是闪电。正当男孩好奇地追随闪电看这个世界的万千变化时,又传来了雷声,激起了男孩的好奇心,他继续追问。接着,暴风雨紧随其后,倾灌而下……
如果是你,之后会怎么写呢?又会选择什么样的视角来描述,除了观察植物、动物、天地,还有什么可写?作为妈妈,你又会和孩子开始什么样的对话呢?如何面对孩子的发问,做出相应的回答。
我们再仔细看看整本书的布局,先文后图,文字的精细描述像一幅幅画面,不断涌入脑海,之后的图将这一幅幅画面融进宏大的场景,让我们感知到暴风雨前后,我们周遭的世界、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可谓相得益彰。
我们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多朗读这样的语句,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细腻、敏锐的感知力,更可以让孩子习得对母语文字的运用,再进一步,不妨反过来用这本书,让孩子看图,自己描绘内心看到图的感受。语言的习得,重要的还在于输出,只有学会输出,才能真正掌握,烂熟于心。
关于本书的创作
《暴风雨中的孩子》的创作是源于一位年轻的朋友去佐罗托在纽约的家时,刚好遇到一场暴风雨。佐罗托说:“孩子被吓呆了。我抱着她坐在我的腿上,安慰她,轻轻地说着‘看看多美丽啊,它很快就会过去。’我像爱孩子一样爱暴风雨。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不够聪明,才不惧怕它们!“夏洛特还向别人吐露:“这本书对孩子好像并没有多少帮助,不过书出版后,每当下雨我都没法让我的两个孩子在家里待着。”
当然了,读过文字后,我们能够感知到,它讲述的不是害怕、孤独、灾难,而是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体验,以及对美的感知。暴风雨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不一样的景象,天空出现变化——乌云密布、打雷、闪电,紧接着,大雨滂沱……乡村、城市、海岸、山顶,全都被暴风雨笼罩,仿佛整个世界陷入黑暗之中……然而,当风暴渐渐平息,世界又会展现出什么样的模样?
这本书中关于“暴雨倾灌而下”后的文字,就留给大家去读、去细细品味,看看作者透过书中男孩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佐罗托作为一位天生的诗人,展示了自己生就的禀赋,选用最恰切的词语,用诗歌般的语言描绘出最完美的画面。她对自然万物有深挚的热爱,并希望孩子们能够像她一样,通过阅读自己的图画书,在成长过程中,珍视和尊重大自然中的有灵万物。更为重要的是,她希望孩子们认识到:他们自己并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旅游者或者消费者,在自然宏大的故事中,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本杰出的图画书的绘画者是玛格丽特•布罗伊•格雷厄姆。如佐罗托一样,格雷厄姆通过画笔,将一个小男孩微小的个人经历,镶嵌进一个如世界自身一样古老而宏大的叙事中,其创作思路与创作手法,均精彩绝伦。
这本书在京东独家有售。
https://item.jd.com/11938782.html
如果大家对这位作者极其作品感兴趣,明天我们在京东的直播节目,阿甲老师谈夏洛特·佐罗托,以及其著作,内容会更精彩。欢迎大家关注和收看。
https://h5.m.jd.com/dev/3pbY8ZuCx4ML99uttZKLHC2QcAMn/live.html?id=40198
http://s4/mw690/002hupMszy7c13FBT3lf3&690
同时,也欢迎大家关注“奇想国童书”微信公众号,以及我们出的书。
http://s10/small/002hupMszy7c13FDvRf99&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