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阅读家QQ分享群(156421691)
http://s15/mw690/002hupMsgy71fYzNR822e&690
现在我们很多家庭都有读绘本的习惯了,孩子们也习惯了听妈妈们讲故事,但是到了孩子五六岁快要上小学的时候,妈妈们就会开始操心一件事,怎么才能让孩子从识图过渡到识字,自主地、独立地阅读呢?
如果孩子逐步从亲子共读过渡到独立自主阅读,那么他的学习能力和语文基础都会优于普通的孩子,在小学的学习中也会占据主动。
其实,让孩子识字和独立阅读,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在学前阶段,我们不建议直接教孩子识字,因为这种方式不适合学前孩子的认知特点,而且因为直接教识字和小学的授课方式太相近,会影响孩子上学后的兴趣所以,用绘本的方式、用一种有趣的、巧妙的方式过渡,就成为我们的首选。
下面,我要分享的这套《水墨汉字绘本》,就已经帮助了数千个家庭顺利地从识图过渡到识字,从亲子共读过渡到独立阅读我会用绘本的页面一个一个的进行实例讲解,到时妈妈们、爸爸们就知道回家后怎么跟自己家的孩子一起玩这套汉字绘本,让孩子们对汉字和识字充满兴趣了。
http://s16/mw690/002hupMszy75ft6iQntef&690
这套书一共有4本。
我用《森林雪野》这一本来举例说明。
http://s3/mw690/002hupMszy75ft6kVtU82&690
游戏开始了,请在线的各位爸爸妈妈暂时扮演一下小朋友们,我提问的时候,请积极参与,谢谢!
http://s4/mw690/002hupMszy75ft6mvfRa3&690
请各位小朋友看一下,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 ?
这本书里所有的汉字,都是用水墨画出来的,把汉字的意境和造型用图画表现出来。
我提示一下,
中间的红色部分是太阳,
四周的黑色部分是小草,
太阳落到了草丛里,这会是一个什么字呢?
每当我们在线下做亲子故事会的时候,小朋友和家长就会很踊跃地回答。
有人说是“落”,有人说是“昏”,
“落”字里面有草,“昏”字里面有日。
但是,这个字应该是既有“草”,又有“日”。
那是什么字呢?
好了,我来公布答案。
http://s8/mw690/002hupMszy75ft6p13h07&690
这是一个“暮”字。
大家看一下,这个字里面,是不是既有“草”,又有“日”?
好了,这个字可能有点难猜,那我们进入下一个。
http://s2/mw690/002hupMszy75ft6qHFT01&690
这个应该不太难。
小朋友,请你看一看,这个画面里有什么字呢?
有的小朋友会说“木”,还有小朋友说“林”、“森”。
没错,这里面有三个字,很容易看出来。
http://s8/mw690/002hupMszy75ft6sjTpd7&690
这是书上的页面,
在我们跟孩子玩这套书的时候,可以先用手遮住右边的汉字,只给孩子看画面,
让孩子先猜一猜,
孩子会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对汉字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答案,
然后我们再把手拿开,让孩子看右边的汉字,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是对于5-8岁处于识字敏感期的孩子来说,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游戏,
从我们的几十场故事会来看,孩子们的猜图能力和想象力,其实是超过大人的,
尤其是那些不容易直接看出字形的汉字,孩子根据画面意境猜测的命中率,远远高于大人,
下面我们再玩几个画面,大家感受一下,看看能不能猜出来,到时你跟孩子玩这套汉字绘本的时候,再比较一下孩子的猜图能力,就会知道我说的没错了~
http://s7/mw690/002hupMszy75ft6u3RA16&690
这个也是比较好猜的。
基本上,大人和孩子都能很快说出来。
没错,就是“黑”。
http://s3/mw690/002hupMszy75ft6wl5oa2&690
http://s14/mw690/002hupMszy75ft6xLJ39d&690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部分,“黑”字上面的部分。
在我们这套《水墨汉字绘本》中,这个部分的字,都是古汉字。
它展现了汉字的来历,告诉我们,中国的古人在创造这个字的时候是怎么理解的。
这个“黑”字上面的字,是古代金文的“黑”字。
下面的部分好像燃烧的火。
上面是个烟囱。
火上的烟囱就表示“黑”的意思。
有的家长告诉我,孩子听完故事会回去,读绘本的时候看到这个“黑”字,对她的姥姥说,这个“黑”,就是下面烧着火,上面冒着烟,烟囱就黑了。
看,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多强!
其实,这就是“黑”字的本义,是这个字的由来。
还有些小朋友回家就会照着书画这个“黑”字。
在这些阅读、讲述和绘画的过程中,汉字的趣味和意义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孩子的脑海中。
而且由于这种学习是非常愉快的、趣味的学习,孩子会记得很轻松,却又很牢固。
我们还可以告诉孩子,现代汉字在田字格里,已经是被符号化了,烟囱变成了四边形,火成了中间的“土”字,下面的四点水不代表水,而是火后的灰烬吧。
好,我们再玩一个。
http://s13/mw690/002hupMszy75ft6zozqdc&690
大家猜一猜,这是个什么字?
这个字,就是属于我刚才说的,很多大人猜不出来,但是小朋友很多却能猜出来的字
因为大人是定势思维,会受固有的知识经验的影响。
http://s2/mw690/002hupMszy75ft6Bsop31&690
http://s11/mw690/002hupMszy75ft6CJku7a&690
上面的这个字是甲骨文里的“众”字。
它表达的含义是“大家顶着太阳干活”。
很多家长因为受图画中那个太阳的影响,会使劲地猜带“日”字头的字。
孩子的思维却没有这么多条条框框,只从画面表达的含义中去猜想。
所以在故事会中,往往最终猜出这个字的都是孩子。
因为汉字简化以后,去掉了头顶的“日”字,仅仅保留了下面的三个人,表达“人多为众”的含义。
http://s15/mw690/002hupMszy75ft6EDjU2e&690
再来一个,这个不太好猜。
会有人说是“双”。
还有人说是“叉”。
都不对。
这是个什么字呢,答案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这是个朋友的“友”字。
为什么呢?
其实,这个字才精确地表达了古人对“朋友”的理解。
http://s16/mw690/002hupMszy75ft6G9Eb8f&690
上面的部分,就是甲骨文的“友”字。
它的画面是两只手。
表达的含义是:两只手在一起做事的人,是朋友。
也就是说,朋友是一起做事的,不是一起喝酒吃肉的。
我们可以看到,古汉字不仅表情达意,还在告诉我们做人。
让孩子做这样的游戏,玩这样的汉字绘本,不仅仅是让他们轻松有趣地认字,培养对汉字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还能教会他们做人。
从我们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中,从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中,从每一个字在造字之初的意义中,告诉我们的孩子,我们中华民族对世间万物、对人,对事的理解是这样的。
这些对汉字的解释在书上也可以找到。
http://s8/mw690/002hupMszy75ft6I6s787&690
这个“汉字的故事”部分,就是对左边画面的描述,和对这个汉字的理解。
方便爸爸妈妈们讲述给孩子听,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看。
http://s11/mw690/002hupMszy75ft6JBcS4a&690
再看看这个字。
故事会的时候,大家的分歧是很大的。
有人说是“间”,有人说是“开”。
也有人说是“门”。
http://s1/mw690/002hupMszy75ft6KXS090&690
这个部分是两扇门,这很好理解。
http://s6/mw690/002hupMszy75ft6MwqV85&690
但这个是什么呢?
有人说是太阳,有人说是月亮。
后者是对的。
右边弯弯的,是月亮。
这个画面表达的意境是,在张开的两扇门的缝隙里看月亮。
什么字能表达这个意境呢?
这个可不太好猜哦。
http://s8/mw690/002hupMszy75ft6OIIfd7&690
为什么是“间”呢?
有人说,你不是说中间是月亮吗,“间”的中间是太阳呀。
别急
閒
这个字大家认识吗?
这是“闲”的繁体字。
在古代,“间”和“闲”是同一个字,是可以混用的。
刚才那张图表达的意境就是“闲”字的意境。
在座的爸爸妈妈们想象一下,如果哪个晚上,你有空从阳台上探出头去看月亮,你是不是还比较闲?
如果忙得焦头烂额,你有心思去看月亮吗?
这本《森林雪野》里的字都是会意字。
是汉字的造字方法之一。
简单地说,几个不同的部分拼到一起,表达一个意思,一种意境,就是会意。
会意字比象形字更复杂一些,也更考验孩子的想象力。
汉字就是这么奇妙,字形、字义可以完美地融于一体,这是所有拼音文字都比不上的。
这也是我们象形文字所独有的魅力。
http://s4/mw690/002hupMszy75ft6Q7Kjb3&690
这个字,也是小朋友比大人更容易猜出的字。
画面中的这个人在干嘛呢?
是在走路吗?
每次在故事会上我说到这儿,都会有小朋友说。
不对,他在跑!
是的,画面虽然线条很简单,但是画家高超的绘画功底,让我们从简单的线条中能猜测出来这个人的动作是奔跑。
然后,孩子们就会说“跑”、“奔”。
大人呢,这个时候会使劲地想,上面一个人,下面好像是草,加起来会是一个什么字呢?
http://s8/mw690/002hupMszy75fD8QNmL87&690
其实,小朋友们是对的。
http://s9/mw690/002hupMszy75fD8SOE0a8&690
大家看看,古代金文的“奔”字,就是人甩开双臂飞奔,下面的部分是三个“止”字,代表三个脚趾。
后面才演化成现在的这个样子。
http://s1/mw690/002hupMszy75fD8WRHy70&690
这个字,也是特别能够表达中国人对事物理解的一个字。
是一个抽象的字。
不表达事物,也不表达动作。
大家看看,这个画面,左边像不像宝宝,右边像不像妈妈。
一个妈妈跪在地上,宝宝正要飞奔到她的怀里。
那么,这个画面表达的是什么字呢?
http://s2/mw690/002hupMszy75fD90czDc1&690
是“好”字。
它表达的是我们中国古人对“好”的理解。
有妈妈,有孩子,就是“好”。
有妻子和孩子,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美好的。
http://s12/mw690/002hupMszy75fD92r118b&690
对这个字的理解,在这段“汉字的故事”里有详细的描述。
还有一个特别形象的字,大家看一看。
http://s11/mw690/002hupMszy75fD94BXcba&690
有了之前那个字,这个字就比较容易猜出来了。
在故事会上,很多大人和孩子都会说出来。
http://s1/mw690/002hupMszy75fD97J1Se0&690
没错,就是“安”。
古人怎么理解“安”呢?
房子里面,家里面,有女人,这就是“安”。
就感觉安心。
汉字是不是很奇妙?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一一举例了,上面列出的画面和文字,只是书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游戏,就留待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吧。
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玩这套汉字绘本。
我们的读者当中,就有七八岁的哥哥姐姐,拿着书去托管班,给小一些的弟弟妹妹玩汉字游戏,还给他们讲述这些汉字背后的故事。
我们收到都觉得很感动。
在这样的阅读当中,我们的孩子,真正地理解和吸收了这些汉字,吸收了依托在汉字之中的中华文化的精髓,而且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
这套《水墨汉字绘本》,带给我们的是 中国色彩、中国意境、中国诗意、中国汉字。
它用极简的绘本文图,揭示厚重的文化内涵,让大小读者通过文字绘画感受中国汉字的优雅、中国古诗的绝妙和中国水墨的美感。
这套绘本,在家里、幼儿园、学校和图书馆,都可以做很多的延伸阅读活动。
比如绘画,
比如古诗朗诵,
http://s1/mw690/002hupMszy75fD9aRPie0&690
http://s13/mw690/002hupMszy75fD9cZ7S6c&690
每本书的前面,都会有详细的使用说明。
告诉小朋友怎么充分地玩这套书。
这套书的作者是保冬妮老师,她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她和国画家一起创作这套书的初衷。
1.不知道自己文化历史的人是可怜的。希望通过绘本的形式,生动有美感地带给孩子对民族文化的初步认识和感受。
2.识字是靠记忆的,外语单词基本靠死记硬背,但是汉字的学习可以看形知意,这对孩子产生识字的兴趣有着特殊的意义。
3.外国的拼音字母无法表达对大千世界的理解和感受,但是中国的图形文字却有着神奇的想象力,中国人把世界观、生活观与造字联系在一起。
4.通过这套书,我们想让中外读者通过审美感受了解中国古老的文化,爱祖国可以这样读。
最后,回到我们开篇时的话题。
怎么让孩子从识图过渡到识字,从亲子共读过渡到自主阅读?
四五岁的孩子,正处于从识图到识字的过渡阶段。汉字本来就是象形文字,如果直接让孩子去认识抽象的汉字,在孩子的大脑中需要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但如果直接让孩子看汉字的图画,接受起来就会容易得多。把汉字用绘本的方式画出来,是最适合孩子从识图过渡到识字的方式。用水墨画这种中国特有的绘画方式表现汉字,则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表现方式。
所以,《水墨汉字绘本》可以说是一套最适合帮助孩子从识图过渡到识字的认知绘本,也是一套用水墨意蕴展现汉字之形、汉字之美、汉字之意的美丽绘本。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也祝咱们群里所有家庭的孩子,都能够顺利地从识图过渡到识字,从亲子共读过渡到自主阅读!
这套书是按照造字方式编排的,4本绘本分别按照象形、会意、指事、形声4种最常见的造字方式设计,一共有48幅画,60多个字。
都是选取各种造字法中最有代表性的字,读完以后,孩子很容易对识字产生兴趣,并能举一反三。
书上有没有写这个字的笔划顺序?
没有笔画顺序,主要是让孩子感受汉字的造型、结构、含义、由来和意境。
这一套四本是由简到繁的识字顺序吗?
四本书分别对应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4种最常见的造字法。其中,象形字最简单,之后的逐步复杂起来,建议按照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顺序阅读。
阅读的顺序应该是象形(日月山川)、指事(上下十千)、会意(森林雪野)、形声(松柏晨露)
从易到难。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的聆听!
贴心大课堂,万能百宝箱。
生活,育儿,阅读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父母课堂微信
平台!
http://s2/small/002hupMszy71bKdiG3L51&690
精彩微课堂,父母阅读家,你还可以加入父母课堂微信群聊到嗨!
扫下方二维码加小编为好友,等她邀请您加入大家庭。
http://s8/small/002hupMsgy71fXwQFyn37&690
我们还有一个“乱糟糟”的小窝等着你来坐坐,亲子论坛“温馨唠叨”无限!
父母课堂妈妈窝
http://www.vzan.cc/f/s-52551
加载中,请稍候......